♦ 股市动态【A股市场】
周四沪市以2542.34点小幅高开,至收盘,上证综指报在2534.13点,跌幅0.08%,全日成交1782亿元。深证指数收于9711.36,跌幅为0.14%,全日成交971亿。
盘面方面,沪市个股呈分化走势,上证50个股涨跌各半,板块涨跌家数比也约为1:1。板块方面,钢铁和有色均以逾2.0%的涨幅领涨,银行板块表现尚可,上涨0.70%。网络游戏板块以2.13%的跌幅领跌,煤炭石油板块下跌2.06%,位居跌幅榜第二。保险和券商板块下跌1.0%左右,房地产板块则微幅下跌0.16%。
消息面,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3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29亿元,同比增长28.8%,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一季度, CPI同比下降0.6%(3月份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4.6%,环比降幅逐月缩小。
♦ 基金快讯
【基金、QFII3月携手跑步入市】
昨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下称“中登公司”)公布了3月份业务统计月报,两市新增基金账户开户数达到22.85万户,环比增加近六成,而主力机构如基金、QFII开户更是创下去年初以来的新高,达到了51个。
机构开户数创近期新高
中登公司3月份的统计月报显示,3月份两市新增基金账户开户数达到22.85万户,相比2月份的14.46万户大幅增加了8.39万户,增幅达到58.01%。
统计显示,3月份A股自然人新增开户数为14.33万户、一般机构开户数新增3275户、证券公司新增17户、基金新增38户、QFII新增13户。其中QFII、基金机构上月总共新增开户数高达51户,超过了去年7月份的43户,创出去年初以来主力机构月度新增开户数的新高。
按季度来看,一季度证券投资基金共新增开户58户,超过去年三、四季度水平。另外,QFII3月份在沪深分别开设6个和7个A股账户,而今年1月和2月份,QFII分别开设了6个和8个A股账户。一季度,QFII总计开设沪深A股账户为27个。截至目前,QFII在A股开立的沪深账户已达到146个。
与QFII逐月新增A股账户的现象相比,社保基金除在1月份共开设了16个账户外,2~3月则暂停了开户。相关人士认为,虽然开户数没有明显增加,但社保基金事实上也同样加大了对A股的投资力度。
小非减持意愿强
随着A股市场的节节攀升,大小非的减持也在加速。中登公司数据显示,3月份大小非减持再超10亿股,创中登公司去年6月份公布减持数据以来新高。
中登公司数据显示,3月份解禁量环比减少,但大小非减持出现了环比增加。今年3月,沪市股改限售股解禁数量为63.9亿股,深市63.28亿股,其中大非为106.52亿股,小非为20.67亿股,合计解禁总额为127.18亿股。
从解禁量来看,3月解禁量低于2月份的137.83亿股,减持意愿最强的小非在3月份共解禁20.67亿股,也低于1月份和2月份26.06亿股、30.44亿股的解禁量。
虽然解禁量环比减少,但3月份的大小非减持总量却出现环比增加。从统计数据来看,3月份沪市股票被减持7.29亿股、深市被减持3.55亿股,合计减持量为10.84亿股,高于2月份减持总量10.19亿股。其中从大小非分类来看,3月大非减持了5.28亿股,小非减持了5.56亿股,虽然小非减持量低于2月份的5.64亿股,但是大非减持量则明显高于2月份的4.55亿股。(第一财经日报)
【基民落袋为安 偏股型基金遭遇净赎回】
行情持续演化,偏股型基金赚钱效应不断凸显。偏股型基金净值迅速回升之后,曾经一度选择坚守的基民是“持基待涨”还是“落袋为安”?
业内普遍预测,上证指数达到3000点可能会出现基金赎回潮。那么,当上证指数越过2500点关口后,基金业内担心的赎回潮是否有出现的苗头?由于部分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今年以来基金份额变动情况露出“冰山一角”,净赎回成为这些基金的主基调,12只偏股型基金今年来合计净赎回达到38.3亿份。
根据目前局部数据统计,偏股型基金净赎回或成为今年以来的主基调。截至4月14日,上述15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中,遭遇净赎回的达到了12只,占比达到8成,总计净赎回达38.3亿份。另外3只偏股型基金为小幅净申购,共计净申购为4.3亿份。
具体来看,从各基金的申赎比例来看,出现了一定分化。遭遇净赎回的12只基金,与4季度末相比,截至4月14日,12只偏股型基金净赎回比例在2%至19%之间。其中,7只偏股型基金净赎回在1%到4%之间,4只净赎回比例在5%到10%以内,而1只偏股型基金遭遇了较大比例净赎回,赎回比例接近20%。
从各基金的申赎情况来看,虽然个别业绩靠前的偏股型基金遭遇了净赎回,但净赎回规模并不大。就目前的统计数据看来,整体上,偏股型基金的业绩好坏仍然是投资者对基金进行申赎的风向标。
例如,净赎回比例接近20%的基金今年以来涨幅远低于同类基金平均涨幅。此外,业绩水平处于中等或者中等略偏下的净赎回比例则在5%到10%之间。
总体来看,基金的申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民的投基理念。但与之前3月末基金参与定向增发曝光的申赎情况来看,随着市场高位震荡,部分基民心态可能已经发生变化。
进入4月份,当上证指数连续冲破2400点和2500关口且高位震荡有所加剧后,偏股型基金遭遇净赎回正逐渐成为主基调,目前部分基民已经由“持基待涨”向“落袋为安”转变。(上海证券报)
♦ 财经要闻
【温家宝:加快推进创业板建设 立即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形势比预料的好。投资增速加快,消费较快增长,国内需求稳步提高;工业生产逐步企稳,农业形势总体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城镇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信心提振,市场预期改善。这表明,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方针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去年下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是及时、有力、有效的,各地区、各部门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是得力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内外部环境还十分严峻。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主要是: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出口下降幅度较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工业增长回升乏力,经济效益继续下滑,民间投资意愿偏低,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财政收入下降,就业压力很大。我们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决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宁可把困难和风险看得重一些,把应对危机的时间估计得长一些,把政策举措准备得充分一些,扎实工作,毫不松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中国证券网)
【PPI环比跌幅趋缓 宏观经济渐露曙光】
截至16日,2009年一季度宏观数据悉数出炉。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6%(3月份同比下降1.2%);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环比降幅逐月缩小;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为6.1%。分析人士指出,综合国际国内形势来看,通缩的担忧正逐步得到缓解;虽然GDP增速继续探底,但是从消费、投资和出口等数据来看,宏观经济已经出现复苏曙光。
通货紧缩压力渐缓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6%(3月份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0.3%)。相比2月份CPI同比下降1.6%,3月CPI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东方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冯玉明指出,同比降幅收窄与翘尾因素回升有关。2月份翘尾因素为-2.48,3月份翘尾因素为-1.79,因此,即使在3月CPI环比下降0.3%的情况下,CPI降幅依然有所收窄。而从农业部价格指数看,3月价格呈现先跌后升的现象,蔬菜、水果、粮食等表现明显。进入4月后,农业部价格指数又有下跌的趋势,考虑到4月份翘尾因素,东方证券初步估计4月份的CPI涨幅为-1.5%。
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环比降幅逐月缩小。其中,1月份环比下降1.4%,2月份环比下降0.7%,3月份环比下降0.3%。从环比来看,PPI跌幅已经连续三个月份跌幅收窄。招商证券认为,从工业和PPI环比回升情况看,当前企业盈利环比已经略有好转,后期PPI走势将主要受翘尾因素影响,4月份左右或许是同比增速最低点。
虽然价格指数近期仍将继续走低,但从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通货紧缩的担忧正逐步得到缓解。首先,在联储宣布购入国债之后,美元的贬值预期带动石油、矿产等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CRB期货指数也从底部持续反弹。其次,美国通胀预期再起,近来反映美国通胀预期的TIPs与国债利差也开始反弹。第三,一季度我国新增信贷达到4.58万亿元;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3.1万亿元,同比增长25.5%,比上年末加快7.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17.7万亿元,增长17.0%。货币供给的增加,某种程度上必然带来价格的上行。
宏观经济“V”型复苏
统计局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分析人士指出,经济增速下降在市场预期之内;不过,从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速来看,经济增长已出现回暖迹象。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6%,加快2.7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3月份增长14.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9%,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出口方面,3月份尽管出口总额继续下滑,但是出口跌幅已经明显收窄,环比更是大幅反弹了39%。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在其最新报告中表示,虽然GDP增速在一季度创出新低值,但是可以乐观预测,中国经济的刺激政策将使得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的“V”型复苏。不过,他同时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出现明显复苏迹象,但是短期内货币政策不会发生明显改变,而且中国暂时还不需要新的刺激计划。(中国证券报)
【3月大小非减持创近九月新高 社保连续两月停止开户】
昨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公布“3月份业务统计月报”。月报显示,3月QFII和基金新增A股账户数有所上升,基金更是创一年半来单月开户数新高。
3月大小非减持再超10亿股,创去年6月份公布减持数据以来新高。
大非减持环比增16%
数据显示,3月解禁的127.18亿股股改限售股份中,共有10.84亿股被减持,日均减持数为0.49亿股。3月份大小非减持数量占当月成交量的比重为0.25%,比2月份的0.21%有所上升。
从减持情况来看,虽然整体减持幅度不大,但大非的减持意愿有所加强。3月份,大非减持股份数为5.28亿股,小非为5.56亿股。而2月份,大非单月的减持股份数量为4.55亿股,环比增加16%,小非则环比减少了1.42%。
截至2009年3月31日,A股股改形成大小非共4693亿股,其中已解禁大小非为1710亿股,累计减持313.83亿股,占已解禁股份数的18.35%。
数据还显示,与大非相比,小非的减持意愿更高。数据显示,股改以来小非累计减持212.79亿股,占解禁股比例高达40.07%,而大非仅仅减持101.04亿股,占解禁股比例为8.57%,因此,小非仍是目前市场大小非减持的主力军。
社保连续两月停止开户
作为全国最大的金融投资机构,社保基金每次成功逃顶及抄底都被视为市场风向标。社保基金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陆续新开了共计24个A股账户,在2月份和3月份则停止了新开户。
与社保相反,QFII和基金对A股的青睐度显然更高。
QFII在3月份于沪深两市共开了13个新增账户,沪市6个、深市7个,共新开账户13个,相比2月份新开8个账户有所上升。截至3月底,QFII共开设了146个A股账户。
3月份积极性最高的当属证券投资基金,3月基金新增38个A股账户,相比2月份的8个和1月份的12个,基金的入市力度非常明显有所加强。在这之前,基金单月新增开户数最多的是去年7月,当时基金新增17户。
除此以外,自然人新增开户数环比也有回落,相比2月份的151.9959万户,3月份该数据为143.2675万户。(东方早报)
【银监会要求重点检查贷款流向 防投机股市】
尽管是在“保增长”的主题下,但单季新增贷款4.58万亿元仍不免令监管层忧心。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4月15日召开的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应对危机冲击的长期性,高度关注银行放贷冲动下的风险隐患积聚,防止不审慎行为。
在刘明康会上提到的四个重点工作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要求扎扎实实做好“三查”工作,即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其中贷后检查是指检查资金流向;第二项重点工作是防范票据风险。另外两项重点工作则是此前已多次强调的对贷款风险集中度的管理和严格执行项目贷款资本金要求。
知情人士透露,3月份新增信贷中,虽然国有大行的票据融资占比有所下降,但股份制银行的票据融资占比上升却比较大。
此外,据有关媒体报道,银监会起草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下称一指引三办法)即将公布,将对贷款流向实行更为精细化的管理,且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已经出台了更为严格的贷款规定,以监督信贷资金流向,防止违规挪用,确保资金没有被用于投机股市。
对此,一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告诉记者,对信贷资金的流向,各行早就在筹划,但具体操作上但仍存较大难度,尤其是消费信贷。而监管部门在4月初也已进行过一轮检查,“比如"受益人支付原则"(即银行直接将贷款资金划入最终收款人账户,防止贷款人违规挪用信贷资金),住房贷款可能比较好操作,但装修贷款等其他消费贷款则不太具备操作性。”该人士指出,“即便是信用卡还可以"套现"呢!”
上述人士同时表示,尽管信贷高增长所带来的风险必须重视,但短期内信贷收紧并不太可能,不可能“因噎废食”。
这一点得到了官方多个渠道消息的证实。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昨日在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的发布会上重申,“今年宏观调控的中心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时提醒,“优化信贷投向,使资金真正落实到支持实体经济运行上,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等内容。”
刘明康也特别强调,要科学把握信贷投放节奏,要保持信贷投放对经济支持的可持续性;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对中小企业、农村、民生工程和节能减排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国家重点节能减排、节能环保工程的信贷支持。
观察人士据此指出,决策层和监管层呵护经济增长的决心依然,但对信贷猛增可能扭曲的效果显然已有所警觉。(东方早报)
【深交所:谨防盲目追涨杀跌的投资风险】
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
“追涨就是见股票上涨就激动,马上就会有买入的激情,买入后股票下跌就会胆战心惊,只有卖出以寻求解脱。”这是百度百科对“追涨杀跌”词条的解释。
由于被动或者主动选择这一操作方法,部分投资者热衷于在市场中频繁操作,在股票交易中常常见到频繁交易的投资者的身影。
追涨杀跌作为一种操作手法,是在第一时间抓住趋势起点进行趋势投资的方法之一。但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如果陷于盲目、频繁操作,则可能存在一定投资风险,属于异常交易的,还将被监管部门重点监控。
悔恨、嫉妒、急功近利——盲目追涨杀跌的心理驱动
“在股市中,人们的每一个弱点、盲点都会被放大,并可能导致巨大的失误,所以投资的过程就是要不断跟自己斗争,克服人性中的弱点,使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没有人是天才,所谓的经验、心得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投资教训。”投资者对追涨杀跌的过度热衷和陷于盲目,往往是为悔恨、嫉妒和急功近利等心理因素所驱使:
其一,悔恨。心理学家发现,悔恨能够给人的行为提供极大的动机。悔恨可以有很多理由,悔恨自己在大幅上涨前卖出了股票,悔恨没有及时买入一只股票,诸如此类的悔恨往往会使人的判断力下降,并不断强化下一次追涨杀跌的“坚定性”和“盲目性”。
其二,嫉妒。“我们的情感并不会因为我们为自己的失败找出合理的理由而好过一点,而对别人成功的嫉妒却总在不断伤害我们。”我们会羡慕别人在股市中比自己工作一年还赚得多,这种羡慕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了一种痛苦,而这种由于嫉妒带来的痛苦会在我们真正面对投资选择的时候,影响心境,出现偏颇,形成盲目。
其三,急功近利。做股票赚钱,赚大钱,赚快钱,是不少投资者追求的目标。为此,许多投资者希望通过加快操作频率,来以小博大,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于是,在快进快出中渐渐助长了盲目追涨杀跌的习惯,急功近利,心态情绪控制不好,频繁追进杀出,最终事与愿违,交了大量的佣金,还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实证分析表明:追买连续涨停股票亏损可能性超过50%
一些投资者认为连续涨停可能预示着大的上涨趋势,于是对连续涨停股票采取积极追买的策略,一旦涨停打开,毫不犹豫地“追”进去,这一操作策略还一度成为了部分投资者信奉的“投资宝典”。事实真是这样吗?
深交所综合研究所2008年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投资者的这种追买策略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作为一项“投资秘籍”来简单加以追捧。该项研究以1996年12月16日实施涨跌停板制度以来深沪市场所有连续涨停股票为样本对投资者追涨风险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涨跌停板制度实施以来,投资者追买连续涨停的非ST股票并持有一段时间后卖出而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超过了60%,追买连续涨停的ST股票并持有一段时间后卖出而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超过了50%,追买策略并没有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这应引起投资者的充分注意。
牢记追涨杀跌五忌
今年以来,中小企业板投资热度逐步升温:截至4月14日,中小企业板平均市盈率达到32.57倍,相当一部分股票的复权价格已超过其2007年12月的股价,4月1日以来个别股票的日均换手率达到了20%以上,板块单日成交量超过250亿元。此外,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即将开启,从海外创业板市场情况看,创业板市场的波动性普遍高于主板市场。面对市场升温和新市场的开启,投资者在“追”和“杀”的时候更要理性分析,做好功课,牢记“五忌”:
一忌心态失常。要保持平常心,适当降低投资期望值,战胜心理的“疯狂、惊恐和崩溃”。二忌不加分析,盲目行动。要认真分析公司基本面的变化,并认真研究股票的技术指标,不轻信各种传闻。三忌满仓追涨杀跌。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对流动性的需求等进行合理资产配置,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切忌重仓或满仓进行追涨杀跌。四忌买进卖出过于频繁。很多投资者热衷频繁买进卖出,往往在卖出风险的同时又买入了新的风险。五忌捕风捉影。我们一定要审慎对待有关非正式渠道的信息,如股吧、博客等网络信息,小道消息等,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工具,培养分析能力,避免被虚假的、有目的性和倾向的消息所误导。(深圳证券交易所)
|
昨日行情回顾 |
指数名称 | 收盘 | 幅度(%) |
上证指数 |
2534.13 |
-0.08 |
深证成指 |
9711.36 |
-0.14 |
沪深300 |
2687.11 |
0.00 |
中小板综 |
4103.68 |
-0.28 |
上证50 |
1943.21 |
-0.01 |
中证100 |
2649.19 |
-0.09 |
国债指数 |
120.81 |
0.01 |
企债指数 |
133.77 |
-0.12 |
上证基金 |
3335.65 |
-0.32 |
深证基金 |
3306.30 |
-0.40 |
建信旗下基金净值 |
基金名称 | 份额净值 | 累计净值 |
建信恒久 |
0.7234 |
2.1276 |
建信优选 |
0.8126 |
2.2626 |
建信优化 |
0.7218 |
1.2718 |
建信核心 |
1.246 |
1.246 |
建信稳定 |
1.124 |
1.139 |
建信优势 |
0.738 |
0.738 |
建信旗下基金净值 |
基金名称 | 每万份收益(元) | 7日年化收益率(%) |
建信货币 |
0.5367 |
1.123% |
天相行业涨幅前5名 |
行业 |
幅度 |
医疗器械 |
3.81 |
化学原料药 |
3.2 |
有色 |
2.28 |
钢铁 |
2.18 |
生物制品 |
1.8 |
天相行业跌幅前5名 |
行业 |
幅度 |
计算机硬件 |
-3.16 |
煤炭 |
-2.84 |
软件及服务 |
-1.53 |
传媒 |
-1.26 |
石化 |
-1.21 |
A股涨幅前5名 |
行业 |
幅度 |
春晖股份 |
10.12 |
金宇车城 |
10.1 |
氯碱化工 |
10.08 |
中核钛白 |
10.07 |
大东南 |
10.07 |
A股跌幅前5名 |
公司 | 幅度 |
华昌化工 |
-9.08 |
拓维信息 |
-8.23 |
江南化工 |
-7.95 |
南玻A |
-7.9 |
远光软件 |
-6.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