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不断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和加强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市场形象。尤其是近年来,建设银行在支持教育和健康事业发展推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的高度评价。
第一部分 支持教育现代化建设,助力双创改革
一、紧跟政策,支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2000年以来,建设银行开始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扩招的政策方针,在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咨询等各方面给予高校全方位的支持,十五年来为教育领域信贷投放超过4000亿元,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占比51%。2008年以来,伴随着高校扩招举债后还本付息压力加大,建设银行作为唯一一家商业银行联合教育部、财政部、银监会共同推进债务重组,有效防控潜在风险,得到了银监会等部门的高度认可。2011年以来,建设银行按照“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战略导向进行转型,通过转变传统服务模式,以平台、渠道、系统、网络为支撑对教育领域开展全面综合金融服务。
二、创新发展,依托“互联网+”提升服务质量
建设银行通过不断加强银校通、移动APP、系统直联、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应用,为学校和在校师生带来便捷服务。近年来建设银行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其中为清华大学“量身定制”的百项服务承诺成为服务高校的标准模式。建设银行“智慧校园”合作高校超过700户,服务的教职工和在校师生达2000万。
三、执行战略,制定政策支持高校双创改革
十八大以来,国家针对教育现代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建设银行研究制定了《中国建设银行支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和《国家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政策分析及经营策略》,制定了15项支持高校双创的工作措施,并不断细化、推进、落实。2016年还创新打造了“建融慧学”服务品牌,不断扩展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未来建设银行计划在建行产品实验室或清华大学,与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共同创建大学生双创基地,通过跟踪项目创新成果,为项目孵化、项目产权交易、项目融资以及公司上市辅导等提供全面服务。
四、系统布局,支持“建行杯”大赛举办
2016年4月,建设银行独家与教育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5-2017年,建设银行在吉林、湖北、陕西连续三届冠名“建行杯”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上海等多个地区冠名初赛和复赛。通过参与大赛,加深与各地教育部门及高校的对接,推动全面银校合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建设银行将不断支持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和推广,与各部门共同把大赛打造成为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推进教育和金融融合发展的精品工程。
五、与时俱进,与教育部联合发起设立投资基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关于高等教育双创工作的指示精神,中国建设银行与教育部联合发起设立“中国高校双创产业投资基金”,预计总规模1000亿。建设银行将通过有效的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出资,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培育形成一批真正具有竞争力的高校创新创业群体,促进大学生创业和就业,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六、热心公益,体现建设银行教育情怀
建行矢志不渝地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涉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职业教育全领域,形成了具有建行特色的系列公益品牌。十几年来,建设银行通过“中国建设银行爱心基金”、援建“建行希望小学”、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贫困高中生成长计划、对外交换生项目等各项公益活动,对教育领域共捐助超过2亿元人民币,帮助近10万学生实现求学梦。
第二部分 十年专注银医服务,助力健康中国2030
作为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一直贯彻执行国家战略,支持国家医疗事业长足发展。建设银行秉承专业专注的总体思路,持续为医疗事业客户提供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通过银医服务的创新推进、积极开展公益事业惠及广大普通百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一、支持医改,助力健康中国2030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未来15年是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据国家卫计委初步测算,未来5年左右全国医疗卫生行业将有大量融资需求,我行将通过综合融资支持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包括账户、结算、对公对私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
近年来国家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建设银行重点支持公立医院,加大对44家部属部管医院,大学附属医院和1158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支持力度;抓住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国家分级诊疗体系建立的新趋势,持续做好对社区医院、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金融服务。加强妇幼保健院、专科儿童医院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为各类民营医院提供资产、负债、系统搭建、结算、电子渠道等相关业务。
2012年,建设银行在河南发行首张居民健康卡,在江苏发行首张带有金融功能的居民健康卡,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致信王洪章董事长表示感谢。建设银行先后与协和医院、301医院、华西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等一大批知名医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2006年国务院开始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银行在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流动性资金支持、资金结算等各方面给予医院客户全方位的支持。十八大以来,针对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导向,建设银行为新形势下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有效支撑了医药卫生事业的一系列改革发展。
二、转型服务,银医一卡通惠及广大百姓
近年来,建设银行通过银医一卡通实现了建设银行卡与医院就诊卡结合,通过银行卡这一介质整合挂号、诊断、处方开立、划价取药等全过程,优化了病人的就医和缴费流程。
2005年建设银行与301医院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2011年推出银医一卡通,创新银医服务新模式,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全国100多家医院前来学习借鉴;2007年,建设银行与北京协和医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在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建行敏锐捕捉到了医护人员的理财需求。建行以代发工资为切入点,总分支行共同研发了“协和医院专项理财产品”主动提供给客户,并成功发售两期,得到了医院的好评,实现了多方共赢。2013年协和医院提出了希望能给予解决“挂号排队患者多”的难题,建设银行立即成立了总分支行三级团队,用最短的时间解决了医院的挂号问题,实现了建设银行网银、网站和北京地区140家网点自助查询机的挂号功能,不仅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也极大方便了到协和医院就医的广大患者。
建设银行把创新作为先导,为各项业务开展提供动力。针对卫生系统,分析患者在就医各环节的需求,以银医卡为载体,通过银行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了“先诊疗,后结算”、病员预约挂号、支付挂号费等功能。银医服务在全国受到医院与患者的极大欢迎,先后在四川、武汉、苏州、上海、浙江等地推广应用,拓展合作医疗机构近百家,发行银医卡近1000万张。目前,建设银行银医一卡通涵盖了联名卡、借记卡签约、一站式付费、市民卡绑定等多种模式,方便不同地域的老百姓便捷就医和结算。
三、积极探索,“互联网+”打造银医服务新模式
2010年以前建设银行服务医疗卫生领域客户主要是以信贷业务为切入点,近几年主要以系统对接,发行银医卡加强合作,随着互联网科技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建设银行在持续升级“互联网金融”服务医院客户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医院生态圈”内以医院为核心的客户集群,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积极布局诸如APP的移动客户端,实现线下线上优势互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客户的需求,搭配单一客户APP、区域移动客户端,不仅能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满足区域内客户个性化需求,又能为区域内个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形成局部规模效应;移动支付的应用于推广,切实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患者的支付模式,方便广大老百姓。
截至目前,建设银行共为上百家医院打造包括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在内的互联网移动医疗应用,为患者提供包括导医、预约挂号、诊疗费结算、个人信息查询、个人健康档案等一站式全流程在线医疗及支付结算服务。在渠道方面,建设银行已经实现在网银、ATM、自助设备、电话银行等银行渠道上提供了预约挂号的功能,此外在患者开卡时与医院进行系统直联,实现批量扣费、对账等功能。建设银行还创新模式,在上海、福建地区分别与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趣医网、健康之路合作,建设银行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客户端“手机商盟”板块链接获取第三方商户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医院的预约挂号服务。
四、公益捐助,体现建设银行社会责任
从2011年开始启动实施的“母亲健康快车”中国建设银行资助计划,分别于2011年至2015年累计捐款2900万元,购置193辆母亲健康快车,在新疆、西藏、甘肃、青海、云南、广西、贵州、内蒙古、湖北、湖南、安徽、河北、辽宁等13个省(自治区)的贫困乡县投入使用,提供健康咨询、义诊、免费健康检查、药品及健康资料发放、孕产妇住院分娩免费接送等服务,成为村民的“流动医院”。2010年开始,建设银行每年向解放军总医院资助200万元,向协和医院资助150万元,用于支持其开展科研项目,支持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