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周三表示,中国今年将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潜在水平6%,全年小幅正增长2%;全球经济将在明年一季度将回升至疫情之前的增速,相比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U型”衰退和反弹,此次在疫情影响下将呈现“深V”型。
他在线上媒体分享会指出,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可能“先进先出”,即:疫情发生的早但控制得也比较早,由于疫情控制较好,中国经济也将较好地先复苏。目前中国制造业和建筑业已经回归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接下来的接力棒会交给消费者和服务业,虽然这些行业恢复慢一点,但从数据调研情况来看每个月都有逐步回暖的进展。
“即使出现第二波(疫情),但总体对经济复苏的影响是可控的,”邢自强称,尽管目前北京的新冠感染人数可能继续增加,但由于官方吸取了过去150天的各种防控经验,更多的会进行定向隔离和精准封堵风险,不会出现停摆的状态。
他并称,尽管中国就业压力正在从最艰难的时期慢慢走出,但压力依然严峻。根据测算,当前失业和亚就业人数约9,500万人,占总体劳动力数量的15%,这些恰恰主要发生在批发零售、交通出行和餐饮业,因为需求的恢复还没有达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未来会继续通过政策发力来确保经济的复苏。
邢自强指出,到三季度末,多数服务业行业的需求能够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包括餐饮和一些娱乐行业,除了极少数如影院、酒店等出行很难完全恢复,其他的大部分行业能够全恢复。“也就是说只要在此过程中对中小企业倒闭潮管控的比较合理,通过减少税费等其他扶持方式,使企业不至于倒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到消费者行为模式逐渐的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就业的状况还会继续改善。”
展望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和产业可能出现三大变化,彻底逆转过去30年维持全球经济稳定格局的因素,包括贸易逆全球化趋势、全球可能进入经济平民化平庸化的阶段等。短期而言,全球经济面临通缩压力,但通胀在两年之后会卷土重来,不仅是因为这次发达经济体的财政与货币刺激规模史无前例,更重要的是,以往遏制通胀的因素将不复存在。
“大企业被削弱、科技和贸易脱钩,全球化逆转,推高物价、拉低生产率。所以疫情后短期通缩,长期通胀。”他称。
中国本周公布的5月工业、投资和消费数据继续回暖,但均略逊于市场预期,工业连续第二个月正增长,投资环比亦改善明显,消费中汽车消费表现抢眼。分析人士认为政策面将进入一段观察期,更侧重于现有政策的加快落实,进一步大幅宽松加码的可能性不大。
来源:路透中文网 2020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