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南四环一家在中国经营了十四年的法国大品牌家装店--乐华梅兰(LEROY MERLIN)科兴店4月宣布闭店,其后公司官宣:为应对疫情在未来几个月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后续影响,公司决定关闭在中国的实体店,但保留线上业务。
5月11日,遍布北京的全时便利店官方公众号称,因公司经营战略调整,全时便利店北京区域所有门店将于5月20日24点0分结束经营。该告知函发布后不久就被删除。5月12日,该微信号发布一份几乎一模一样的通知,但是将“结束经营”这一说法改为了“经营调整”。
5月13日,全时再次发布重要通知称,“因为疫情影响严重,我们被迫进行战略性调整,便利店业务将进行整合、优化,整合之后将会积极引入战略合作,重新出发”。尽管结局尚不明朗,但全时便利店店门紧闭却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是乐华梅兰这样国际知名的大品牌家装店,还是遍及城市小区的便利超市等,这些伴随城市发展提供便利的服务行业,显然没能扛过突发的疫情倒在了后疫情时代,而这却只是诸多受冲击行业中的缩影。
这或许突现后疫情时代中国稳就业的难度究竟有多大。此前财科院举行的一场地方财政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就反映出当前地方经济发展五大困局之一:失业创新高,新增转移就业降幅为历年之最。
东部一省份代表反映,员工稳定难是一个重要问题,境外疫情冲击导致订单取消或延后,企业面临“继续生产则库存上升,停工则员工队伍难以维持”的两难困境。
在这些不时传来的闭店和关厂潮中,背后都挟裹着无数个就业岗位的消失和贫困家庭的增加,突现后疫情时代暗流涌动的失业潮下冰冷的社会现实。
在北京一家大型房屋中介机构工作了四五年的程先生春节前回老家过年,受疫情影响公司一直没复工,对主要靠提成底薪不到1,000元人民币的程先生要在北京这样一个大城市根本无法生存,只能选择离开北京在老家另谋生计。
他或许就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国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币”中的一员,这一数据也让中国人均年收入3万元人民币,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亮丽成绩黯然失色。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比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6%,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5.8%,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
**人间的烟火,怎样焕发新生机?**
虽然中国已从全球蔓延的疫情中率先抽身而退。但步入后疫情时代,先生存再发展无论是对一个国家还是对家庭、个人都是最现实的选择,更突现中国布局“六保六稳”政策的迫切性。
刚刚结束的中国两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只是在暗流涌动的失业潮挟裹下,相较微信群中如雨后春笋般到处推销各种如何“省钱”的电商微商们,中国允许“夜市、地摊“的重现显然是更接近振兴实体经济业态的一种方式。
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目前,浙江、四川、江西等地有序开放了“地摊经济”“马路经济”。官媒就报导称有大排档业主表示,在允许出店经营的情况下,至少每天收入都是在3万元以上。
人民日报近日刊登以“用绣花功夫引导好地摊经济”的评论文章称,目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人民生活受到较大影响”,“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街巷小店、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维持许多家庭的生计要靠它们,解决灵活就业要靠它们,便利城市居民生活和消费也要靠它们”。
只是相较改革开放初期这些走街穿巷的地摊、夜市等带活经济的流动业态,当事过境迁,人们已经享受到电商带来的巨大便利时,尤其是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大幅提升,在消费升级的同时,政府鼓励的这些夜市、地摊等“古老”业态如何重现生机,答案显然拭目以待。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我们会给你们支持的。”李克强6月1日考察山东时就称赞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来源:路透中文网 2020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