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本受控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端的冲击逐步消化,而需求不足的矛盾愈加凸显,4月中国CPI同比涨幅创七个月新低重归3字头,PPI降幅亦为四年来最大。分析人士预计,未来工业品价格还将持续通缩,而消费品价格涨幅已呈现前高后低,将徘徊于低位。
尽管中国对冲疫情的逆周期政策加码,新增贷款及社融等金融数据全面好于预期,但目前看来货币宽松并未加重通胀压力,鉴于经济整体需求较弱,应继续保持流动性适度宽松。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也强调,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并未提及“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和“不搞大水漫灌”。
“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地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社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化,各项供应的快速恢复推动通胀水平显着回落。“民生银行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应习文表示,疫情对物价的短期向上冲击在4月完全消退,对经济负面冲击造成的长期抑制作用仍在显现。
他认为,当前通胀预期收缩较快,下半年CPI涨幅可能持续快速回落。疫情导致的供给面受损尽管在恢复,但经济的整体需求依然较弱,应确保流动性适度宽松,助力社会总需求尽快恢复。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数据显示,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涨幅较上月的4.3%大幅下滑,不及路透调查预估中值3.7%,为2019年9月以来最低;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1%,降幅大于上月的1.5%和路透调查预估中值2.6%,且为2016年4月以来最低(当时为-3.4%)。
4月CPI环比下降0.9%,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下降0.5%;PPI环比下降1.3%。4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8%(上月为18.3%),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4%(上月为0.7%)。
中海晟融首席经济学家张一表示,价格整体下跌减轻了市场对于货币宽松可能导致通胀压力的担忧,这也验证了之前的看法:当前更应该担心的是通缩而不是通胀压力,当前食品价格结构因素,不应成为货币以灵活方式实现适度宽松的桎梏。
“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的操作,我们认为进一步大幅降准可能成为特别国债的资金来源,而政策利率是否调整将成为衡量货币是否真正宽松的重要标志。”他说道。
光大保德信基金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邹强指出,目前通胀对政策没什么约束,PPI的环比变化在短期反而更加值得关注。不能说通胀下行货币就会松,核心还是需求端的情况,经济实际增速和潜在增速的对比,以及债务和地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据测算,在4月CPI3.3%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1-4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4.5%。4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她指出,4月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3.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98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96.9%,涨幅回落19.5个百分点;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上涨8.2%-20.5%,涨幅均有所回落。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官员上月表示,疫情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是短期的,中国物价平稳运行的基础仍然坚实。随着全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进一步恢复,CPI涨幅有望继续回落,全年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需求偏弱**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正在显现,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通胀数据凸显需求不足,未来应更关注PPI的环比走势,修复内需仍需逆周期政策继续发力。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指出,尽管供给也受到冲击,但显然疫情对需求打击的更严重、更持久、更不可恢复,上游和中下游需求萎缩得很严重,加上原油价格的暴跌以及市场对未来悲观的预期,工业品进入持续通缩阶段,消费品也将重回低位徘徊的走势。
“对于整体经济而言,需求不足或者说轻度通缩始终是未来最大的矛盾。”他说。
光大保德信基金的邹强表示,展望接下来,基数决定了CPI偏回落的方向,不排除之后猪肉价格可能有所震荡,但整体同比不断下行的方向不会改变,且在秋季大概率加快,可能到冬季CPI会回落到0左右。PPI目前来看会全年转入通缩的象限,甚至可能会出现全年PPI不断下行的情况。
“宽信用向通胀的传导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不宜看到目前货币超发就直接作出明年通胀高企的结论。”他指出。
国家统计局董莉娟表示,4月受疫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等因素影响,国内工业品价格继续走低。从同比看,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5%,降幅扩大2.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9%,涨幅回落0.3个百分点。在4月3.1%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2.8个百分点。1-4月平均,PPI比去年同期下降1.2%。
“结构性物价对国内政策影响有限,目前主要矛盾仍是担忧全球经济衰退拖累国内需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称。
他指出,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仍严峻,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衰退将对中国未来几个月外需构成一定拖累;而近期欧美解禁复工可能加剧全球疫情防控与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这对企业投资决策、消费者信心都将产生负面影响。为对冲疫情影响,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仍需要进一步发力。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逆周期政策连续发力效果显现,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等金融数据全面好于预期,M2增速并创下近三年半新高。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复工复产力度加大,国内经济逐步恢复正轨,企业需求亦处缓慢复苏中,但整体尚难言强劲。
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
来源:路透中文网 2020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