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公开市场连续四天净投放后,中国银行间市场周五资金面压力明显趋缓,各期限品种均见机构融出。交易员反映,尽管大行、政策性银行仍在控制隔夜出资规模,但7天、14天敞量供应,资金供需情况大幅改善。
价格方面,14天回购加权利率从昨日2.89%左右的高位大幅回落,接近央行14天逆回购2.40%水平,不过隔夜利率回落幅度相对有限。
“蛮多在出的,7天、14天都不少,也有隔夜;不过隔夜还是少一点,大行一早出的都是长期限,”上海一银行交易员称。
上海一券商交易员提到,不少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从前几天的借钱转为出钱,也使得小机构融资压力明显缓解。匿名点击(X-repo)上还有不少7天、14天出资,“政策行出的14天是公开市场(2.40%)的价格。”
她表示,央行提示银行控制隔夜融出,只是对期限结构进行微调,不会改变隔夜仍为银行间回购成交主力期限的情况。从银行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对于多余头寸的融出,隔夜还是较优选择,放长期限不利于管理。不过市场需求仍高企,预期隔夜价格不会那么快降下来。
“其实市场就怕会不会停掉7天逆回购,但前两天反应那么大,央妈应该也下不了手,短期差不多就这样了吧。大家也都领会了央妈的意图,央行应该也在看市场反应而动,”她说。
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周五称,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将继续,而14天期给市场多了一个选择,未来会保持市场充足流动性;此外,七天逆回购利率有向着政策利率发展的苗头。
两位消息人士周三晚间对路透表示,央行当日召集主要大型银行开会,讨论有关流动性管理问题。会议并明确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不会改变,但为了防止融出资金的期限过于集中,留下隐患,要求银行合理搭配资金的融出期限。
时隔半年中国央行公开市场重启14天期逆回购,本周净投放规模大增至3,100亿元。在现有7天期逆回购品种基本可满足需求情况下,此举被解读为通过拉长资金供给期限,引导市场降低杠杆,并进一步巩固包括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等市场化利率的指引地位。
来源:路透中文网 2016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