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泰大通黄金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志斌介绍,2003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黄金“统购统销”的计划管理体制,我国黄金市场也由此迎来了高速发展,持续壮大的“黄金十年”。 从全球的市场地位来看,“统购统销”审批制度的终结,为我国的黄金市场带来了持续的“政策红利”。随着管控的放开,无论黄金的生产加工还是流通领域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截至2012年,我国已经保持了连续六年的矿产金产量世界第一的位置,黄金精炼业的加工能力超500吨。同时,之前久被压抑的社会需求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2002年我国的黄金需求总量还仅为206.7吨,到了2012年全年黄金需求量已跃升至全球第二位,仅次于印度。 从市场结构来看,此前国内黄金市场主要以饰品金消费为主。但近年来,随着黄金的金融属性日渐凸显,以黄金价格为标的物的投资产品竞相出炉。上海黄金交易所的T+D、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黄金期货、商业银行的纸黄金业务、挂钩黄金的理财信托产品以及不久前推出的黄金ETF,使得黄金的投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也为国内理财市场提供了继股票、基金、期货之外的又一投资方向。 从市场参与者的组成来看,“统购统销”的取消使得黄金真正地走向了市场化,也引来了更多的行业参与者。以前单一倚赖银行为流通渠道的黄金市场,正在转变成为大型“产供销”为一体的黄金集团、黄金交易所、商业银行、黄金投资/零售公司、个人黄金投资者共同参与、共同开发的新兴市场。而从企业性质划分,也形成了以“大型国有企业为龙头;民营企业为补充”的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的行业结构。 从政策层面来看,面对影响力日臻扩大的国内黄金市场,中国管理层也加快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198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早已不能适应国内黄金市场的变化。鉴于国内黄金市场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乱象。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所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38号文)以及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指导意见》。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颁布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即37号文。上述文件为促进我国黄金行业公平竞争,良性发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
来源:金融时报 2013年5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