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有专家估计,我国货币供应量每年增长15%到18%。近段时间,随着国际金价持续走低,人们对黄金的投资热情又开始升温,“藏金于民”的时代是否到来? 1 黄金销售火爆, 去年我国黄金消费832.18吨 新年伊始,受美元走强,市场避险资金撤离,以及市场担忧黄金牛市转熊等恐慌情绪影响,国际金价暴跌,金价利空的消息不断传出。 世界黄金协会近日发布的2012年世界黄金需求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黄金需求下降4%,黄金需求量为4405吨,是自2009年以来的首度下滑,原因是印度及中国的珠宝需求下降,美国和欧洲的投资需求也大幅走低。悲观者认为黄金行情的“熊市”已经开始。 但我国的情况却不尽然,实物黄金受到国人的热捧。2月18日,南宁某银行客户经理伍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买金的人“相当多”。投资性黄金产品备受市民喜爱,尤其是蛇年贺岁摆件、金条等已成为贺岁档的销售主力。 就在当天,一市民在该营业网点一口气买了400克金条。京城甚至爆出新闻:有投资客一次性耗资近2700万元购买80公斤金条,创下蛇年投资金首项单笔大单纪录。 金币属于收藏金,也是广大投资者和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某区直单位的江女士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以36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恐龙金银币,如今市值已升至5万元。今年元旦期间趁金价低位运行,江女士毫不犹豫地又买了几枚金币。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金币的消费量为25.30吨,同比增长21.63%。 作为兼具一般商品和货币双重属性、具有内在价值的金融资产,黄金的投资属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 据中国黄金协会发布的《中国黄金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2)显示,2002年中国黄金消费量仅为206.7吨,到2008年增长到425.7吨。2011年黄金消费为761.05吨,比上年增长了近190吨,增幅高达33%。该协会2月1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进一步显示,2012年全国黄金消费量832.18吨,比上年增加71.13吨,同比增长9.35%。 2 投资还是“裸金”好, 购买黄金首饰等升值“不靠谱” 金价低位,不仅令黄金销售异常火爆,饰金消费也呈现旺盛景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元旦、春节期间,各商场和金店黄金产品的销量均比日常平均水平有较大增长。 “黄金这东西,保值、增值、喜庆,遇见天灾什么的,还能够换口饭吃,也就适当的买了一点。”白领阶层的万先生前段时间给母亲和妻子各买了条手链,情人节又送给妻子一副耳钉两个吊坠,春节还给女儿买了一个平安锁。 2月19日,记者在南宁某大金店了解到,当天金饰品价格为410元,店员介绍说5天前价格是416元,而春节期间是428元。“短短10来天时间,每克降了18元。比去年金价高位时更是每克降了50多元。虽然这几天购买者不如元旦春节期间多,但相信此番金价下调还会带来一波"抄底客",黄金销售的热度预计还会持续到正月十五之后。” 认为黄金饰品具有保值功能的消费者众多,为了保值增值,人们总会在有余钱的时候买下各种黄金饰品。那么,黄金首饰的保值功能到底如何?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黄金材质比较软,在佩戴过程中会不断减少重量,从保值的角度看,相比金条(裸金)和金币等投资金和收藏金,首饰金的保值效果是最差的。 与银行销售的黄金相比,珠宝店的黄金首饰价格也较高。2月18日记者在某金店了解到的价格是每克410元,而某商业银行当天每克投资金的价格则是338元。 业内人士认为,靠购买黄金首饰来升值是“很不靠谱”的想法。“很多投资者去金店购买18K金的首饰,而18K首饰的黄金含量只有75%,投资价值并不大。就算购买的首饰是24K金,它的投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原因在于黄金一旦变成了首饰,它就是"时尚消费品",和绝大多数时尚消费品一样,黄金首饰也面临过时和贬值。” 3 “藏金于民”被接受, 黄金逐渐走进“平常百姓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实物黄金火爆销售的同时,黄金市场利空消息的传出也让相当一部分投资者举棋不定,加上近期国内股市转暖,不少投资者已经或决定“弃金转股”。而在黄金走势判断上,各种机构也频频出现“观点打架”现象。 记者采访多位投资专家认为,黄金的价值是自身所固有的。特别是在CPI高居不下,人们普遍感觉人民币存银行贬值的情况下,作为“全球硬通货”,黄金一直是抗通胀的最好商品。合理地选择黄金产品作为投资理财是明智的。 不少专家认为,如果说延期交易、黄金期货等杠杆类产品风险大,不适合缺乏技术和风险承受力的一般投资者,以保值为目的的实物黄金投资仍然是普通百姓较好的选择。因为对于百姓理财而言,黄金堪称家庭投资组合的稳定器,是民众进行合理资产组合、对抗通货膨胀、分散投资风险的重要工具。 逐年增长的黄金消费量也已显示,“藏金于民”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 所谓藏金于民,是指在增加官方储备的同时,开启民间的黄金投资和黄金消费。“藏金于民”不仅给百姓增添了投资的新渠道,也有助于保障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 资料显示,日本实际黄金存量远远超过其官方储金的量,因为早在1994年,日本就开始推行“藏金于民”的计划,由金融机构推出适合投资者的黄金产品,如黄金零存整取、黄金积存计划等等,产品到期时,客户累积的黄金可以兑现或者以金砖、金币或金首饰的形式交付。由于购买黄金作为养老和遗产继承不用缴纳遗产税,因而广受日本民众追捧。这项计划的有效实施使得日本官方无需再增加储备黄金。 在我国,随着消费者资产的不断增加,投资保值不再只是买房或买股票如此单一的形式,人们认识到资产应该做投资组合,购买黄金作为投资或保值以抵御通胀,让更多的黄金逐渐走进“平常百姓家”。
来源:广西新闻网 2013年2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