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编辑本期时,无意中发现,这期的栏目主题多少都与爱情相关。托托的海报是“二人世界”,非常巧妙地,四部电影反映出各异的爱情类型和情感状态。
《我心中的爱达荷》:两个男人是如何在相伴的过程中游走在友谊与爱情之间的,他们之间的共鸣令女人也要羡慕;《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时光倒流七十年》成为爱而不能的经典之作,前者跨越了生死,后者穿越了时空,爱情电影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终极向往,填补了现实生活中很难企及的精神层面——不仅是因为互相吸引,而是因为不能没有彼此。回到现实中来,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和卓别林与流浪女一样苦中作乐的小爱情,两个人在工业时代开启的齿轮中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和现在多少有些相像。再回到中国人的传统爱情中,殷明珠为了照顾丈夫、支撑家庭,甘愿褪去女明星的光环,成为普通的金所职员。
撰稿人同心语在和我聊起他在纽约所看的独立电影时,特意提到西班牙大师阿莫多瓦的《对她说》。影片中两个男主角用奇特,近乎古怪的方式表述着对热恋对象的痴情。年轻的男护士贝尼诺悉心呵护着暗恋的美少女,由于车祸一直处于昏迷不醒的芭蕾舞学生阿里西亚。无论何时人们路过阿里西亚的病房,都可以听到贝尼诺那喃喃的诉说。他的坚持与超越伦理的爱化为神奇的力量,阿里西亚苏醒了。但具有戏剧意味的是,贝尼诺却出了问题。阿里西亚最终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男人在深深地爱着他,并用赤诚地爱将她从睡梦中唤醒。
因为爱你,我可以忽视衰老、贫病、死亡。这是每个人在爱情和婚姻面前都会重复的誓言。
但我们仍然被感动,是因为他们将誓言变为现实。
海上明珠 影坛先锋(下)
——冉冉新星挥别银幕

上图:殷明珠在《海誓》之后拍摄的杂志照

下图:殷明珠与但杜宇结婚照
■ 沈寂
《海誓》上映后,上海各报纸纷纷登出影评,有的挑剔影片里的陈设太洋气,一些生活场景处理也不合理,欠妥当;可是对殷明珠的表演都是一致赞扬。正在《海誓》场场客满,对殷明珠的演技赞赏使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之际,父母的竭力反对把她的美梦破灭。在旧礼教社会的压力下,她的父母竟不许女儿外出,更不许去拍这种败坏风俗的爱情电影。殷明珠在电影中再浪漫再自由,可是无法违抗社会压力和家庭的管教。她从此与但杜宇断绝来往,与方始兴起的电影绝缘,无可奈何地到一家日本医生的诊所当挂号员。
但杜宇因《海誓》的成功,激发他成为终生拍摄中国电影的实业家和艺术家。他失去了殷明珠,就动员他的家族:侄儿、侄孙、侄曾孙、外甥、外甥女等拍儿童片。大都由他的曾侄孙但二春任主演,卖座率不错。上海影戏公司第一家拍中国儿童片,但杜宇筹拍《古井重波记》,写一个年轻寡妇和她儿子的悲情故事。女主角有教养有身份,殷明珠请不来,但杜宇找到了与殷明珠不同班的同学傅文豪,她父亲是清朝大官僚家的私人文牍,辛亥革命后,他失业到上海当寓公,女儿文豪进中西女中,她姿容出众、天真活泼又具有摩登风格。女同学爱取绰号,因傅文豪是同学中的女王(英文Ace•Ace)就称她为A.A女士,与F.F女士媲美。她具有中西文化的修养,主演母子亲情的角色,不同于表演自由恋爱的F.F女士,却遭到殷明珠同样命运。父母反对,认为闺阁千金不该辱没门风,逼迫“女王”嫁给一位茶业巨商出国遨游,从此中国电影少了一位熠熠闪光的女明星。
殷明珠退出影坛但心在银幕,她看过《古井重波记》,A.A女士的演技超过自己,也只可惜拍了这一部也是最后一部影片。但杜宇的上海影戏公司后来拍的几部影片,由韩云珍、夏佩珍、谈瑛等女演员主演,她们的风度、美丽都不及殷明珠。殷明珠也真希望能重返银幕,不能像A.A一样嫁人,可是如何实现她的美梦呢?而比当女明星更令她动情和难忘的是但杜宇,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位既让她拍电影又终生投入拍摄中国电影的艺术家,成为她的梦中情人,理想的终身伴侣。她先怂恿父母搬家,搬到但杜宇家附近,成为邻居,由此可以常常见面会晤。那时,中国电影已开始繁荣。银幕上出现很多女演员,受到观众喜爱和仰慕,殷明珠对思想渐渐开通的母亲做种种解释和说服工作。老母亲终于答应女儿重拍电影,但杜宇求之不得,决定让殷明珠主演一部集武侠神奇、声光特技、魔幻侦探之大成的中国电影。《传家宝》编剧是周瘦鹃,殷明珠主演,女配角是但杜宇家族中人:但子久、但二春、贺蓉珠等。每天早晨四点半起身动工,白天拍戏靠阳光,夜里棚内要电光。富丽布景全由但杜宇设计,又利用摄影特技,使剧情神奇莫测、千变万化,在中国早期电影能拍摄出如此奇妙的影片,堪称佳作。
《传家宝》开拍于1925年春,在拍摄中途的5月份,但杜宇与殷明珠由艺术上的合作成为天作之合的情侣,双方订婚。1926年春,《传家宝》全部拍竣,两人定于2月10日赴杭州结婚。证婚人叶楚伧,他在证婚席上致辞:“新郎为海上画家,是中国最早的导演家,新娘是中国女界最先现身银幕者,两人在前已以百折不挠之互助精神,为银幕添光……望二位为电影界争荣誉,使前途益见光明。”
但杜宇和殷明珠结成伉俪后,不久推出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盘丝洞》,这是一部中国电影首创的神怪片,但杜宇精心设计种种奇妙变化的场景。女主角殷明珠能飞能舞,又多幻变,似妖似仙,令人叫绝。公映后万人空巷,人人都赞殷明珠。殷明珠成为中国第一位卓有成就、观众喜爱的女明星,上海影戏公司也获得丰厚利润,但杜宇扩大摄影场,添置许多布景、道具和服饰,继续拍片。从1921年《海誓》开始,到1937年《石破天惊》,上海影戏公司共摄制了三十余部影片。但杜宇准备大干一场,为中国电影发扬光大。不料,1931年和1937年先后两次日军侵占上海,恣意地将但杜宇白手起家、殷明珠施展艺术才能的上海影戏公司的财产毁于一旦。上海三大电影公司:明星、联华和天一或被炸或停业或撤离去香港。张善琨创办的曾摄制《夜半歌声》、《狂欢之夜》的新华影业公司继续拍片。中国第一位女明星殷明珠为了挑起生活重担,又盛情难却,在田汉编剧、卜万巷导演的《黄金时代》里与电影皇帝金焰合演,又委屈地在由吴永刚编剧、王人美、刘琼主演的《离恨天》里当配角。镜头不多,对话也少,仍不失F.F女士当年的风韵光彩。
曾风云一时的但杜宇,眼见自己不可能在繁荣的孤岛电影里重振旗鼓,更不愿寄人篱下,为求生而降低自己的声誉,他舍弃安乐清静充满艺术气息的住宅,带领全家去香港,在这中国影人因战乱暂时栖身的半岛上期待东山再起。不料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香港,但杜宇跟随曾去重庆经商的但二春,长途跋涉,抵达桂林。靠但二春接济,苦度岁月。更为不幸的是他们的长子庆明患伤寒症不治身死。这对银色夫妇,因战事吃紧,不得不离开贵阳去重庆。但杜宇无法拍电影,改卖画为生,获得很高评价,只换来低微的生活费用。最后终于胜利来临,他们又回到香港,从此隐居,很少人知道他们。
五十年代初,我去香港进入电影界,家住九龙城牛池弯大观园农场内。在编写《神鬼人》时遇到刘琼,谈起曾看过他主演的《大路》、《狼山喋血记》和《离恨天》,影片里的演员已分散各地,我没有看过殷明珠早期的影片,只在《黄金时代》和《离恨天》影片里见到她的镜头。不知这位中国第一位女电影明星现在何处?刘琼答称:“她住在牛池湾大观园农场后面。”一语惊人,没想到我仰慕已久的中国第一位女明星竟是住在我家附近的近邻。
次日,刘琼和我坐车到牛池湾大观园农场大门口,我到家可是过门不入,由刘琼引领我绕到我从未注意到的大观园旁一条石块铺成的小道。曲曲弯弯,向前走去,抬头望见几间木屋,屋前是一块种菜的圃子,木屋简陋,说明主人的贫困,而屋外是一湾清流和花木灿烂。屋内陈设古典华美,显出美术家精心设计的艺术才能。但杜宇初到香港时,由名画家张光宇介绍,参加华侨薛伯英办的大中华影片公司,拍粤语片《新盘丝洞》。女主角是粤人,不久离开大中华。他为《星岛日报》绘讽刺漫画,他珍惜自己每一幅画,可是谁一提电影他就心痛落泪。原《盘丝洞》女主角的殷明珠不再上银幕,在一家金号供职,她年届45岁,依旧保持青春和时代女性的气度,仍旧有当年F.F女士的风韵。她珍藏自己的剧照,谈往事她就激动欢笑。但杜宇晚年体质不健,患病在床。我见到他时,神色颓伤,已经全无中国第一位电影事业家的气魄。家事、后辈的生活,全靠殷明珠支撑。这一对银色夫妇相亲相爱,同甘共苦,曾为中国电影作出卓越的贡献;上海影戏公司共拍摄了《海誓》、《盘丝洞》、《杨贵妃》等宣扬西方自由思想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题材、各类风格的影片三十四部。殷明珠主演了《海誓》等近二十部电影。他夫妇俩是中国电影的先锋。因为战乱、因为病贫,至今只能在小小的木屋里苦度残生。我望着这对中国第一代影人夫妇,顿时感到历史无情,人生苦短。我没有说一句话,坐了片刻就告辞,跟在刘琼后面离开木屋。回头还望见殷明珠在门口挥手相送,她就是当年红极一时的F.F女士,是中国电影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她的影片,曾经使多少青年风魅,向往自由,走向锦绣天地。我这一次与她见面,是初次也是最后一次。这一次,仅仅这一次,就永远留在我心里。我有幸见到了中国第一位电影女明星。(完)
下期预告:淡淡哀愁的叶明(上)——初涉影业,等待挚爱
纽约:独立电影的天堂
■ 同心语
因工作原因,我在纽约生活多年。在海外拓展业务最大的障碍就是文化,而深入了解一国文化的捷径之一就是电影。电影反映出来的哲理、思想、传统、风俗等在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同时,更便于我们在商业上的沟通和理解。于是,观影成为一项工作。当然,也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收获。
纽约的历史有其特殊性,同其他那些以宗教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城市不同。在400多年前,纽约是由荷兰人用价值24美元物品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的,而荷兰人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商业冒险。因此,定居下来后,荷兰人最关注的只有两件事:赚钱和享受,纽约发达的娱乐业同其有着直接联系。
尽管LA(洛杉矶)是好莱坞所在地,电影制造的大本营,但纽约是名副其实的电影消费地。这里的电影院星罗棋布,满足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欣赏品味观众的需求。纽约的电影院同百老汇剧院一道,构成纽约文化消费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实,除去云集在时报广场附近的以放映大片为主的AMC和LOWE院线外,纽约最具特色的还是独立电影院。纽约上城和下城附近居住着不少有钱有闲之人,他们品味很高,更青睐艺术性强,人生意义深刻的低成本、小众电影。靠近林肯中心的林肯广场电影院就是曼哈顿最具特色的独立影院之一。影院面积不大,但以首映最新发行的独立电影或电影节获奖电影著称。
独立电影以其特殊魅力吸引着影迷。美国的电视网有一家独立电影频道IFC (Independent Film Channel)在纽约设立了一些影院。位于布鲁克林的那家设在19世纪修建的教堂里,教堂被改建成有三个放映厅的影院,每个影厅都可以播放35mm的胶片电影或数码电影,并且有数码编辑工作室和餐厅。这里除了常规的播放电影外,还举行电影首映式,教育展等等特殊活动。
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西北角有一片绿色草坪。沿着草坪旁边的阶梯走到街面,一幢28米高的玻璃楼房呈现在眼前,这就是新落成的林肯艺术中心电影中心。新的电影中心设有两个剧场和一个颇有特色的咖啡剧场。咖啡剧场位于电影中心正中间,将咖啡厅与一个有75个座位的小型剧场连为一体。剧场平时对公众免费开放,剧场前方的银幕既能放映普通电影胶片又能放映数字音像制品。咖啡剧场除了用于放映新片预告,还可以举办各种电影研讨会,开展各种电影教学活动等。
新的电影中心最为引人注目的另一个亮点,是拥有目前美国最大的3D等离子显示屏电影院。显示屏长4米宽2米,电影院内有93个座位。除此之外,电影中心还有一个有144个座位的普通电影院。
还值得一提的是纽约的屋顶电影院。纽约的曼哈顿岛是一个典型的拥挤都市,23平房公里居住着150万的人口,真可谓寸土寸金,在炎热的夏季,在室外观影是最佳选择,约上同伴,带上啤酒,既可以享受清凉的海风,又可以沉醉在电影的故事情节中。一些商家和居民把屋顶改造成电影院。有的还铺上人工草坪,为观众营造特殊的观影氛围。为此,纽约每年都举办“屋顶电影节”,放映的片子不是经典,就是独立电影。
海报赏析:两个人的海报
不是说这些海报是属于两个人的,也不是说这些海报上只有两个人,而是海报上的二人世界,在电影里也是一样。虽然每个故事里有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经历,但基本上来说只是关于他们两个的故事,基本上来说都是爱情故事。
图文/托托

摩登时代
美,1936/主演:查理•卓别林、宝莲•高黛/导演:查理•卓别林
摩登时代的齿轮上两个不听话的螺丝钉
罗密欧与朱丽叶
美,1996/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克莱尔•丹斯/导演:巴兹•鲁曼
谁都希望自己的爱情像他们,但谁会希望自己的爱情故事像他们?
时光倒流七十年
美,1980/主演:克里斯托弗•里夫、简•西摩尔/导演:简诺特•兹瓦克
他们的世界跨越了时间

我心中的爱达荷(不羁的天空)
美,1991/主演:瑞夫•菲尼克斯、基努•里维斯/导演:格斯•范•桑特
同是天涯沦落人
垂直整合
在电影工业中,制片厂体制建立了一个由制片厂掌握制作、发行和放映的市场。换言之,制片厂掌握了市场中从上至下,从制作到放映的各个环节。
垂直整合出现于1910年代,当时托拉斯拒绝提供电影给福克斯(因为福克斯拒绝为自己的影院向托拉斯支付每周的放映许可费)这样的独立放映商和莱莫尔(莱莫尔购买电影而后租借给放映商,但托拉斯却从中作梗)这样的独立发行商。他们在发行放映电影方面的探索直接促使他们进入制作行业。垂直整合激发了战后制片厂体制中的兼并,例如全国性的发行公司派拉蒙并入制作公司,如名演员公司和拉斯基公司,并且很快收购院线;又如放映公司,第一国民公司加入发行公司和制作公司,以保证操作的全面性。
1920年代中期米高梅公司的建立就是当时垂直整合出现的实例。1920年,拥有大规模院线的马库斯•骆通过购买一家名为米特罗影业(Metro Pictures)的小公司正式进入制作和发行行业。早在1924年,马库斯就拥有另一家独立制作公司——高德文影业(Goldwyn Pictures),而后又在同年收购了路易斯•梅耶制片公司(Louis B.Mayer Pictures Corp.),该公司的主要财产来自于梅耶本人和他的名牌制片人欧文•萨尔伯格。骆氏扩张的结果便是米高梅公司(Metro-Goldwyn-Mayer)的诞生——一个完全掌握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的垂直整合公司。
所有大公司都拥有自己的院线,而小公司诸如环球、哥伦比亚和联美则没有。小公司通过特别的安排将自己的电影发行给大公司的影院;而大公司也时常在自己的影院中订购其他公司的影片。大公司每年约制作40-60部电影——足够用来提供给自己或其他公司的影院。但大公司仅拥有全国影院的小部分。在1945年,大公司拥有全国18000所影院中的3000所,剩余影院为院线或独立放映商持有。然而大公司的影院都是适合都市,面积庞大并能进行首轮放映,因此它们占有全国票房收入的70%。
根据《美国电影美国文化》一书整理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