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投入1.4万元,40年后你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怎么做呢?日前,网上流传的一个公式给出了答案,同时也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神奇公式”是这样说的: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起每年定期存款1.4万元,享受平均5%的利率,如此持续40年,他可以积累的财富为1.4万元×(1+5%)×40=169万元。但是,如果这位年轻人将每年应存的钱全部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市场,并假定能获得年均20%的投资报酬率,那么40年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一般人猜测是在200万元至800万元。然而,“神奇公式”给出的答案是1.0281亿元!而这个数据,乃依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到:1.4万元×(1+20%)×40=1.0281亿元。 如果真如这个公式计算的那样,年轻的上班族,经过40年,到退休时你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那么这个世界的富翁岂不是遍地开花。 对于该帖中所透露的“神奇公式”,众多网友提出异议,有网友表示,时间那么长,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根本不可能。有网友称,即使第一年赚了20%,但是如果第二年亏了30%呢,亏了怎么算呢? 网友“栗子粒籽”说:“股票和房地产根本没有稳定的年均获利……”网友“成都国医堂”则表示:“20%?银行超过5%的理财都要靠抢才买得到。”一位网友称:“投资房产或股票能保证有20%的回报率?那你和巴菲特有一拼了,巴菲特年均收益率才19.8%,保持了47年,可他是股神啊!”网友“裕廊喵”更是直白:“20%?你是巴菲特还是印钞机?” 对此有些人持赞同态度,并且拿出活生生的例子来证明。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基金会每年必须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奖金。诺贝尔基金到底有多少钱,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其实基金会能成功运作与正确的理财观念分不开。诺贝尔基金是由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遗产设立的奖金,诺贝尔逝世前把遗产的一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每年约20万美元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学者。基金会在成立初期,对于基金的管理采取了稳妥做法,明确规定基金的投资范围应限制在安全固定收益上,保本重于报酬率,经历50多年的发展,到1953年基金会只剩下300多万美元。面对日益减少的基金,基金会意识到投资报酬率对财富积累的重要性,于是在基金管理上进行了突破性改变,将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改为投资股票和房地产,从此扭转了基金的命运,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滚动至2亿多美元。 有人说“只有懒人,没有穷人”,这种说法诚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一生能积累多少财富,不是靠你省吃俭用省出来的,要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并且长期坚持。观念正确,持之以恒,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对此,你怎么看呢? 一份美好的期待 小 柯 看到这个让人成为亿万富翁的公式,着实让我吃惊不小。吃惊的是假如一个人的理财方向正确并且有恒心坚持做下去,竟然可以是这么大一笔财富,一生受用不尽。同时我也像许多网友那样对此深怀质疑,这样的理想状态,这样的计算结果,或许谁都可以轻易算出这么一个庞大的数字,但要把这个数字转换成金钱,其中的艰辛和努力可想而知,由此,我想到了我爷爷。爷爷活着的时候爱算账,今年种了多少麦子,一亩地的产量是多少,一共能打多少斤,扳扳手指头很快就出结果,并且结果还很鼓舞人,但是,往往真正的结果不是他算的那样,要少很多,一个季节,哪能季季大丰收?里面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旱了,涝了,病虫害等,即便是这样,爷爷还是年年算,每次算出的结果会让家人兴奋一阵子,期盼着来年的小麦丰收。现在回忆起来,这样的场景真温馨。有理想,有期待,挺好。就像我看到这个公式一样,眼前一亮,给我理财的信心和勇气。温家宝总理说过:“我们要脚踏实地,但我们也要仰望星空!”这个公式给枯燥艰辛的理财路注入了一缕亮色。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于海波 本人是工薪阶层,按部就班上班,人比较懒,懒得理财,有钱了就想花,从来没有做过长远规划,基本算是个“月光族”。现在成家立业了,最近又新换了份工作,看到这个话题,感慨颇多。 一个亿万富翁的炼成,需要很多条件,天时地利人和,我觉得作为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投资,对此本人深有体会。我曾经当过老师,当老师的这段经历让我体会到知识的重要,不能临时抱佛脚。想做一个好老师,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人们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深有感触。如果让我做理财投资,我一定选择投资知识,收益长远、利益多样化。一个人拥有智慧,拥有锐利的眼光,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变化,能够恰当地剖析出哪种理财方式更适合自己,而不是跟风各行业专家。 大家都知道“点石成金”的故事,一个人问神仙要很多黄金,另外一个人却不要金子,他只要能点石成金的那个手指头。知识就像那个能点石成金的手指头,改变命运,随时给你指明方向。一个人想做好投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有行动的勇气、思想的智慧与财商的动机。在你想成为亿万富翁之前,请记住,思维是你最大的财富,要运用知识武器,相信知识能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个美国老太太,买了100股可口可乐股票,压了几十年,成了千万富翁;某位中国老太太,捂了10年深发展原始股,也成了超级富婆。这两位老太太的成功,不是靠敏锐的眼光、精确的分析,而是仅仅靠运气。诚然,在生活中,你也可能有运气好的时候,但这样的几率有多大?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有多少?千万不要把偶然当必然去守株待兔,你需要的是聪明的大脑和日复一日的坚持。这样的故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成功是毅力的坚持 张 平 “年投1.4万元,40年后便可成为亿万富翁”这个话题的确十分夺人眼球,但是这个“亿万富豪梦”要真正实现却不是这么容易。 公式中提到把钱投到股票或房产,每年有20%的回报率,就目前情况来看,若投资房产,恐怕这1.4万元在一些大城市连一个平方米都买不到,再加上现在房地产进入了“回归合理价位”的关键时期,显然投资房地产并不能每年给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20%的收益率。年轻的投资者把资金投入股市,恐怕也凶多吉少。2011年我国股民亏损率高达八成,人均亏损高达4万元。所以在A股市场中要想获得20%的稳定收益也不现实。 其实年轻人不管投资什么领域,都不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年收益回报率,投资期望值定得不宜过高,一旦受到挫折,会影响投资心态。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以平常的心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 一旦选好了适合自己的投资目标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不可半途而废。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兴华基金自成立起(1998年4月8日)到去年底,上证指数共计上涨68.78%,但基金兴华分红投资收益率高达981.69%,投资者如果从成立持有到现在,在每次基金兴华分红后都能够坚持立刻买入该基金继续投资,14年回报接近10倍,大幅度跑赢市场。但问题是,真正能够长期坚持持有兴华14年的投资者有多少。这对投资者毅力是一个考验。 投资者要想获得成功,正确的理财观念一定要建立,就是要选对适合自己的、具有潜力的长期投资品种,一旦确定之后,就要坚持长期持有下去,不要期望一夜暴富的事情发生,因为只有长期坚持持有正确的投资品种,才能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诗意的栖居 阿 默 有一个“神奇公式”,能把1.4万元变成1.0281亿元! 千万别激动,所谓的“神奇公式”只不过是倡导理财观念的噱头而已。 时光倒流30年,普通人尚不知“理财”为何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理财成了一种专职盈利的职业,与此相应,理财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因为曾经的饥荒岁月给国人留下了太深刻的记忆,所以“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得以一语风行,并赢得大众的拥趸。 “财不理你”该是一种多么悲惨的境况啊!于是,富人又多了一份劳心的项目,穷人则也因无财可理而为明天忧愁。未雨绸缪是一种远见和胸怀,但有时也不免会让人们为了不可知的明天而丢掉或无视当下拥有的快乐。 理财不外乎是用牺牲当下的欲望而去为不知有多久的将来积聚财富,人们过分地关注人生的一个维度,而忽略了人生的本质意义。这似乎又回到了亘古不变的人生命题:人为什么而活着? 我一点也不反对通过对现有资本的经营即理财,去无限放大自己的财富,或许也正是这种资本的力量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但我同样对理财了无兴趣,我不愿意我的人生仅仅为了追逐财富而无视沿途摇曳多姿的风景。 小沈阳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完。赵本山则回应说,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却是,人活着呢,钱没了。这实际上是两种人生态度,不存在价值上的优劣高下。 选择哪一种人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我选择,像荷尔德林那样,诗意的栖居! 闲谈投资与理财 周柳明 对自己而言,理财一直是个相当遥远的话题。读书时入不敷出是常态,根本“无财可理”,而刚参加工作后,收入不高、积蓄寥寥的现实使得理财依旧是个遥不可及的梦。直到去年偶然遇到几个同学才懂得理财并非是富有者的专利,而是一种观念和生活方式。回去之后,连夜翻了几本关于理财的书,自以为找到了快速赚钱的渠道,在没有任何计划的情况下,便揣着那点积蓄扑通一声跳下了水。 先是买保险。去年初购买了一款某保险公司的连投理财产品,方式是每个月定期存缴,据说如果坚持长期购买的话收益还是相当不错的。这款产品我大概坚持购买了一年多的时间,后来因为有事急需用钱就中途退保,而恰恰当时产品的收益正处于最低点,退保不仅让我损失了所有的利息,连本金也折进去了一部分,真可谓是得不偿失。 再是买股票。刚开始买股票的时候,对股票市场一片陌生,只是跟着别人操作,买进卖出全听指挥。记得第一次买股票的时候,就用所有的钱买了同一只股票,轻易而举地被套,之后又被彻底套牢。在忍痛割肉之后,我才开始认真地学习一些关于股票的知识,也通过实际操作慢慢积累经验,后来虽然也赚到过一点钱,但尚不能弥补所损失的小半,总体上还是失多得少。 这两次投资经历,有投资的教训可汲取,这也算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收获吧! 一是方法要对。投资因人而异,方法不同,收益结果自然也就不同。但对新手而言,无论钱多钱少,都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可以用来投资赚钱,另一部分必须用做生活保障。前者可以损失,可以被套,但后者一定不能随意处理,确保急需时使用。还有,刚开始投资时要谨慎,先以少量资金试探,求稳为上,之后再循序进入,同时资金最好分散开来,别集中在一个产品上面,避免“鸡蛋在同一个篮子”的风险。诸如此类的方法还有很多。 二是知识要够。投资是要相应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的,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掌握的信息不全面,对产品的了解不深入,是很容易造成损失的。就如我当初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股市,连基本的K线图都看不懂,赔钱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三是心态要好。“投资有风险,入行须谨慎”虽是一句俗话,却道出了投资的本质。有赚有赔均是正常现象,只是概率大小问题。因此,投资要有良好的心态,无论得失,都要宠辱不惊,坦然面对。风平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息处,识心体之本然。理财如此,其他亦应如此。(汇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