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人一向能够将食物的造化与神仙天界联系到一起。先秦之人讲求“服食”,有钱人家炼丹制药,坚信吃得了要领便能成仙。至于财力不够雄厚的隐士们,也自有自制丹药的秘方。 相传,诸多隐居深山的道家术士生火烧炭,将其置于河流上游,而自己久饮炭下流出的山泉,吃炭缝中生长出来的谷物与野菜,又把修炼的岩洞下铺上木炭居住,这样便能鹤发童颜、声如洪钟,令原本有些昏花的眼睛变得炯炯有神,甚至能分辨出远山枫树那一片片的红叶…… 最终修行成功,长命百岁,甚至得道成仙。毕竟,古人是否真的借助炭取得了升仙的功绩固然无证可考,现代生活中,竹炭食品带着不可捉摸的神秘感和新鲜魅力,走入寻常糕点店,则绝不是传自方士的隐居体验,而是来自日本的当代传说据传,在一个距今并不很久远的阳光午后,一个小朋友突发奇想地决定在妈妈的厨房里做一次试验:他将竹炭放入正在烹饪的米饭中。 结果,米饭没能如他所愿变成黑色,却启发了这位小朋友的母亲,将竹炭作为吸附剂加入面食当中,可令食物更加松软和干净。 于是,这个独家秘方一传十,十传百,甚至传到了中国,且与中国古代中草药方中的木炭入药之法不谋而合。至于竹炭是否真有像古书中记载的那样,具有抑制肠胃里有害菌群的生长、健脾养肾、镇定安神之效,并无当代医学的论证依据。 考虑到现代人与古代人的脾胃构造也已相去千百年,我们不如将炭美食仅当作一种尚可浅尝的时尚风味来对待吧。其实,吃炭这种事几乎人人都有过经验。烤玉米、烤面包、烤土豆……许多食物经过过度烧烤后留下的黑漆漆的一片都是炭。 这并不等于说,热爱烧烤的人士就在不知不觉中赶到了潮流的风口浪尖,事实上烤焦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大大不利,绝对不应食用。我们如今能够坦然入馔的,都是具备食品安全资格的食用炭粉。炭的构成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构成的重要物质,不能吸收,只能走一圈然后排出去。 至于炭是否能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如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一般将体内毒素吸收排除,尚无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和排出,即使看起来是一进一出的活计,其重要性却并不亚于补钙、补维生素等项目。 简而言之,排便是件不雅却每日必须为之的事情,但是现代人饮食当中有时极度缺乏促进排泄的成分,导致体内循环不畅,积压毒素,而少量、适量摄入炭中的一些成分则对人体的“通便”有利。 若将食用炭粉列入食材来考察,它恐怕只能满足一个“色”的标准,沾染一点立刻口舌变黑,颇有吓唬人的功效。然而在“香”与“味”上,它却是彻底的一清二白。炭美食一般性的制作原料是炭粉,即竹炭经过研磨加工后的粉末。 可以肯定的是,经过加工烘焙融入糕点后的炭,不会像打印机中的炭粉那样令你齿颊留“黑”,炭粉本身亦是一种极其细腻、无味、无颗粒感的神奇物质,绝对不用担心硌到牙。 说起来,吃炭也不算是什么新鲜的养生体验,草木灰这种多用于制作化肥的物质,早就被用于制作面食并上了餐桌。现在宁波的一些餐馆还可以吃到草木灰窝头,青海也有人将草木灰用于做面条,回族人更是将草木灰混合红糖水和面粉制成一种叫“油香”的食品,在斋月时赠予亲朋好友。 可见,神秘粉末系列的美食大有发展前景,只要是取自天然之物,不管是灰还是黑,恰到好处地适量应用,都不会危险到哪里去。 炭粉的比例绝不能超过0.5% 话又说回来,美食专家也建议,即使是穿肠而过的东西,也不宜每日食用,更不宜大量食用,且在任何一种面食中,炭粉的比例绝不能超过0.5%。况且,除了颜色之外,炭粉并不能改变食物的口感和保存时间,“多食能彻底洁净肠道以至于变得体态轻盈”,恐怕也都只是崇尚健康人士的一厢情愿罢了。 (南方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