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城堡、葡萄庄园……这些让我不由自主联想到了欧洲的田园生活,慵懒、惬意、充满风情。然而,得知国内,尤其是在繁华喧闹的京城附近,也有此番美景的时候,忙不迭地想去探个究竟。于是近日,搭单位为丰富活跃青年员工业余文化生活的团日活动“顺风车”。 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镇,是由烟台张裕集团融合法国、美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多国资本,投资7亿余元,于2007年打造完成的。爱斐堡参照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局(OIV)对全球顶级酒庄设定的标准体系,在全球首创了爱斐堡“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即在原有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基础上,还配备了葡萄酒主题旅游、专业品鉴培训、休闲度假三大创新功能,开启了世界酒庄新时代。 再搭上欧洲悠闲的生活节奏,即便不是假日,也能让人找寻到只有在度假时才能感受到的静怡如湖面的心,苏苏的、软软的,像是置身半悬于空中微微荡起的吊床中,令人心旷神怡、自我陶醉,感受到心灵片刻的宁静,蓦然之间明白何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回国工作后,国内工作的节奏和压力让我只顾低头走路,无心抬头观赏沿途风景,已经无暇再去寻找和感受这份惬意了。而忽然间天赐的这个“良机”,让生活于都市,穿梭于楼林中的我,像抓救命稻草一样地紧握着逃离都市回归自然的这个机会,借着张裕爱斐堡酒庄的这个布景,尝试着看是否能寻回一点欧洲田园般生活的足迹。 梦回欧洲 根据当天团日活动“亲历张裕爱斐堡,感受国际酒窖文化”的主题,努力使自己无限接近欧洲的感觉。一反工作常态,特意搭配了衣服首饰,蹬上了出场率很低的高跟鞋,涂上了国内大多数上班族都不敢轻易尝试的大红色唇膏,不为抓人眼球,不为赚取回头率,只为配合红酒文化,只为找寻分别不久但却甚是怀念的欧洲生活;不是小资,不是崇洋媚外,只是单纯地喜欢一种无限自我而又自得其乐的感觉。因为我知道,一旦离开了这里,重归城市,那种身体和心灵的自由、自我,以及对别人侧目的无视就会显得难能可贵。因此,必须把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最大化地充分利用,放空自己,以便随后可以身心愉悦地轻装上阵。 着这身欧美范儿的装束,步入了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爱斐堡有着与其名字一样古典的欧式风格建筑,初入酒庄,乍一看到酒神之门,不知为何,让我想到了德国柏林的布兰登堡门,像是变形版的感觉,别有一番风味。根据酒庄导航图,穿过一片小树林后发现别有洞天,偌大的一片草坪尽头伫立着一座哥特式的城堡爱斐堡主楼,我们此行参观酒窖、张裕百年历史博物馆、品酒,以及购物等主要活动都在这里完成。此时,欧洲的感觉更加强烈了一些,除了城堡的建筑材料看上去都很干净崭新,让我有种想把它做旧处理的冲动外,一切都很似曾相识,这草坪、这石头小路、这哥特式城堡……然而,当行至欧洲小镇时,我恍惚了,浓郁的欧洲气息迎面而来。那一瞬间,我分不清自己身处何处,有种梦回欧洲的感觉,很奇妙。 感悟:一个人的传奇造就了中国葡萄酒的传奇 身处让人亦真亦幻的张裕爱斐堡酒庄,不得不提一个人,中国葡萄酒的诞生就源于这个人的传奇广东大埔人张弼士(1840-1916)。张弼士幼年家贫,18岁只身闯南洋。30年后获得惊人成功,鼎盛时期资产无数,号称亿万富翁。1915年张裕葡萄酒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四获金奖。1916年他去世后,灵柩在由雅加达送回故里途经之处,从官方到民间,开了无数个追悼会,一路上南洋英荷政府降半旗致哀,就连孙中山先生也差人前往致哀,并送有“美酒荣金奖,飘香万国;怪杰赢人心,流芳千古”的挽联。 产业离不开文化,文化又拉动产业。产业是宽度,文化是深度。一个人没有文化就会显得苍白和浮浅,而一个产业没有文化,则可能永远达不到发展的最佳境地。 全盛期的张弼士,从南到北产业无数,而流传至今的,就只有烟台张裕葡萄酒。当今的张裕集团,不仅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也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并由一个单一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发展成为了以葡萄酒酿造为主,集保健酒与中成药研制开发、粮食白酒与酒精加工、进出口贸易、包装装潢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这无异于很好地体现了产业与文化宽度和深度上的完美结合。 酒中品文化 走进历史的长廊,回首顾盼,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酒,伴随着人类文明走过悠悠岁月,最终酿造出了灿烂悠久、风格迥异的酒文化。 中西酒文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某种程度上讲,不同的酒文化体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但最具代表的莫过于中国的白酒文化了,而西方的酒文化则主要是以众所周知的红酒文化为代表。中国的白酒文化无论从饮酒方式还是就其目的而言,都与西方红酒文化大相径庭。中国白酒讲究一干而尽,喝酒看中与其饮酒的对象,而喝酒主要作为一种工具,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而西方红酒讲究“察言观色”,细细品味,看中的是红酒本身,追求如何尽情享受美酒的味道。由此可见,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大写意式的发散性思维,而西方人则是工笔素描式的直线型思维。 也许正是因为中国人的发散性思维,才造就了张裕的成功。创始人张弼士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不惜斥巨资于1892年成立张裕公司,并且首次从国外引进124种酿酒葡萄,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的序幕由此拉开,中国式的红酒文化也随着张裕的成长逐渐形成。 闻香识酒跟随爱斐堡认识红酒 闻香识女人,而女人似乎与红酒又是分不开的。人们一定不鲜见作家笔下的佳人,万种风情尽在低饮浅酌一底红酒中显现无疑。因此,红酒与女人仿佛互为代名词。接下来就跟随爱斐堡的解说员一起来闻香识酒。 “没有葡萄酒的日子就如同没有阳光”,西方葡萄酒之父巴斯德把葡萄酒比作赐予万物生命的阳光,可见葡萄酒的重要性。红酒文化历史悠久,无论是从葡萄酒的酿造、储存,还是从品酒的礼仪、方法及持杯姿势等,都有着详尽的专业规定。 首先,从葡萄的选材上讲,适合酿酒葡萄生长的黄金地带是北纬37-43度;其次,关于葡萄酒的储藏,则需放在避光、凉爽、潮湿的地方,保持10度左右的恒温状态,以45度角倾斜或水平摆放,保持软木塞湿润膨胀,阻止空气进入。 此外,专业的持杯姿势为,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柱或杯子的底部,因为手温会影响葡萄酒的味道。与不同类型葡萄酒相搭配的酒杯也是很有讲究的。红葡萄酒配郁金香型高脚杯,白葡萄酒配小号郁金香型高脚杯,香槟配杯身纤长的直身杯或敞口杯。 爱斐堡的解说员告诉我们,葡萄酒的酸甜口味分为干、半干、半甜、甜四种,其饮用顺序应为先淡后浓、先弱后强。接下来就是品酒三部曲了:观其色,在白色背景下,微斜酒杯观其色泽,好酒应该是清澈透亮的;闻其香,轻缓摇晃酒杯,使旋转的酒液与空气充分接触,加快香气的释放。这时会出现“挂杯”现象,挂在杯壁上的越密集、流动速度越慢,相对来说这款酒的口感也会比较丰郁;闻气味,让酒液均匀地漫过舌面,然后去全面探究口感是否丰郁柔顺,结构是否协调,酒体是轻盈还是丰满,质地是丝绒般的还是天鹅绒般的,喝下去之后,还要感受余韵是否悠长而愉悦。 红酒正确的喝法应该是“品”的,品酒者追求的是过程中所带来的感官享受。但这其中无论是从品酒的礼仪、方法,还是从红酒的配菜、储存等,都有着很大的学问。但这女人般的红酒,又怎是只言片语可以说清的呢?!红酒更像是恒远常存的知己,喝她时,恋她;不喝时,念她。她不会使人酩酊大醉,但却让人在微醺中对她魂牵梦绕。我们不妨在繁忙都市中抽出一丝闲暇来品味杯酒人生。(中国经济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