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铁了心要移民,下面这5条理财的技术,可以帮你少走很多弯路,顺带也可以再次评估一下自己这趟移民的投入产出比。 Part1.投资移民有风险 失了绿卡又赔钱 自从儿子上小学开始,王先生就开始着手准备移民美国了,查询了很多资料后,王先生锁定EB-5投资移民项目为最适合自己的移民方式,因为在美国所有的移民类别中,此项目是申请时间最短,条件限制最少的。于是每周末,王先生夫妻俩会准时出现在各个项目宣讲会现场,按照所谓的移民“秘籍”筛选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 王先生夫妻根据从各处宣讲会以及移民专家处总结出的经验得出,选择有政府支持的项目,且为自己的投资项目买保险是移民成功的关键。对此,王先生认为移民美国并不是那么难。 但是,现实的数字摆在王先生面前,根据公开资料可以看到,自1990年EB-5投资移民项目运行以来,共有13719名投资者申请EB-5签证,其中只有8382名投资者获得临时绿卡,而最终只有3127名投资者获得正式绿卡。 根据移民政策,投资人先期投资50万美元,通过移民中介将钱打入某个基金运作的具体项目账户上,然后各项材料审批合格后,一般3个月左右,可以获得美国移民局签发的为期2年的临时绿卡(I-526),2年后,移民局对所投项目进行考核,如果满足该项目盈利,并创造10个就业岗位这两项条件,则可以转为永久绿卡(I-829),3年后,投资人可以拿回50万美元的本金。 对于投资移民者来说,最关键的节点就是2年后,临时绿卡转为永久绿卡之时,如果项目不成功,或者不能创造10个就业机会,投资人会被立刻取消永久居住权的资格。 原则上说,如果项目投资失败,投资人是拿不回本金,也不能拿到永久绿卡的。EB-5项目被人戏称为美国移民局以绿卡为饵的游戏,愿者上钩。 移民专家张跃辉介绍说,自2009年6月26日美国投资移民EB-5项目推向中国市场以来,临时绿卡的通过率为99.5%,而时隔2年后,临时绿卡转为永久绿卡的通过率则在今年见分晓。事实上,自1990年此项目实施以后,投资此项目的投资者陆陆续续也有返款的,据张跃辉了解,“50万美金没有全部拿回来的,能拿回20、30万美金的已经不错了。” 如果根据王先生总结出的两点移民“攻略”进行移民,是否会降低风险?事实上可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投资移民项目,与政府无关系 在王先生的攻略中,首要一点就是要选择与政府挂钩的移民项目,此类项目看起来很多,密西西比州政府首席代表、前州长、前国会议员等名字纷纷出现在各个项目的介绍中,比拼谁的抬头硬?那是没有意义的。 事实上,所谓区域中心的概念本质上就是项目管理公司,对外推广中冠以基金公司的名义,而美国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申请投资移民项目,在申请的时候,移民局对区域中心的监管门槛非常低,通过率非常高,而在2年后对项目进行审核的时候抬高门槛,拒绝大部分项目。 而这些基金公司在推广中会极力与政府挂上关系,并且会聘请各类政要名人担任基金公司的高层,如美国海湾基金总裁就是由国务卿希拉里的弟弟担任,但是事实上,海湾基金与美国政府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据北京雅凯仕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沈凯介绍说,根据《移民法》的规定,所有的EB-5项目都是风险投资,任何一级美国政府都无权对其进行担保。有趣的是,在2011年所推广的EB-5项目中,就有地方债券的项目,那么此类项目与美国地方的关系如何呢?对此,张跃辉为我们解释说,这完全是一个偷换概念的问题。 如美国某州某镇政府发行的地方债,是和中国国债或地方债完全不同的概念。美国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州政府)都是可以申请破产的,申请破产后,债务清零,政府不会为此给投资者掏一毛钱。投资此项目的投资者,在到期后,不仅无法取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甚至会血本无归。 事实上,美国所有的投资移民项目都是私人的,甚至没有“国企、央企”的概念。而美国的投资移民项目,在各种专家的指导下,似乎看起来很靠谱,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只能靠自己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给投资买保险不靠谱 在王先生的攻略中认为,单纯的进行投资不安全,还是要给自己的投资买一份保险,以保证自己的资金安全。王先生对于资金安全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以购买保险的途径保障资金安全,似乎不那么可行。 沈凯告诉我们,美国政府不允许非常有把握的项目在海外募资,风险性较小的项目一般都在美国境内融资,只有风险性非常高的投资项目,才被作为投资移民项目。 那么买保险有用吗?根据美国《移民法》的要求,是不允许投资移民项目带有保险的。而宣讲会中所说的有一些带保险的项目,事实上是通过一些迂回的方式加保险的。如通过从第三方担保的渠道加保险。 沈凯为我们举例说明,例如,项目申请人选择一个项目进行投资,但是对项目的未来收益情况不信任,则项目方和申请人可以选择都认识的担保方进行担保。而此概念并不是国内保险的概念。 那么投资者购买此类“保险”有没有意义呢?沈凯谈到2011年曾经热卖的某黄金投资项目,以50万美金投资黄金移民美国,可以同时花3.5万美金买保险,如果项目失败,7年以后可以拿到本金,算一笔账,50万美金,以目前的汇率可以兑换300多万人民币,以7年算,利息是120万人民币左右,基于目前银行个人存款利率,7年之后,投资者即便拿回本金,也损失了将近120万人民币左右的利息收入。 事实上,如果项目投资失败了,保险公司只是保证本金安全,既不能保证升值部分、损失部分,更无法保证投资者所失去的美国永久居住权的身份。 临时绿卡到永久绿卡,一步之遥,遥不可及 按照EB-5的政策要求,拿到临时绿卡2年后,只要投资的项目有盈利,并且创造10个就业岗位就可以转为永久绿卡,并在3年后拿回50万美元资本金。 但事实上,北京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说:“美国投资移民是立项在前,监管在后。立项以后,寻找投资者融资,2年后,如果此项目不能盈利或者创造10个就业岗位,则不符合移民局的永久绿卡申请条件,项目方也不承担责任。” 根据公开资料可以看到,截止2011年年底,通过基金运作的1700多个项目,只剩下300多个还在运行,其余的项目则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死掉。 而对于创造10个就业机会的要求,很多基金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通常会自己请人用一个模式计算,而计算结果移民局未必会使用。事实上,张跃辉认为,雇佣10个美国人工作,正常一年需支付50万美金的薪水,而以50万美金的投资,解决10个美国人的就业,需要项目有很高的盈利能力。 对于王先生这类的投资移民者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是,最终能否获得美国绿卡以及返还投资本金的双重风险。 TIPS: EB-5项目:自上世纪90年代通过的EB-5投资移民法案而来,基本要求全额投资100万美元、创造10个就业机会即可,近些年条件降低为在美国移民局已经批准的200多个区域中心(其中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华盛顿州较为密集,多数为美国不发达地区)共计400多个项目中选择某项目投资50万美元,创造10个就业机会。此项目自2009年推向中国市场,恰逢加拿大提高投资移民门槛,很多投资者开始热捧美国投资移民。 Part2.各种税费一大堆 买房还不如租房 国内的房地产行情不好?没关系,咱去国外买房子。在申根国之一塞浦路斯购置30万欧元以上房产,不仅可以享受独栋别墅,还可获得该国绿卡,以后行走欧洲无限制。在济州岛花50万美元买房,也可移民韩国。即便是在那些没有购房即可移民政策的国家里,移民到海外,在当地购房即可自住也可投资。 但是,海外买房怎么买?税收政策、房价成本都是如何构成的?购房以后还有哪些额外的支出是与国内不同的?弄清楚这些,投资者可以节省10万美元以上。 海外买房怎么买? 海外房价和土地价格分别计价,如加拿大,购房者需要先向加拿大政府购买土地证,然后寻找开发商,请他们帮助进行设计和施工。这样,投资者在海外购房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地点和面积,至于房子是否喜欢,年代几何,都不那么重要了。 环球移民投资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丽为我们举例说明,一位投资者想在加拿大买独栋别墅,经过多方比较和计算后,可以购买一栋售价30万美元,年代较久远的别墅,然后推到重新设计修建,而在相同地区,同样面积的别墅售价都在50万美元左右。 当然,购房者在购买此类房产的时候,要先计算比较下建筑费用。 此外,每个国家的土地价格在整个购房成本的占比是不同的。比如,美国纽约郊区的土地成本占购房成本的10%左右,而澳洲的土地成本则占40%左右。 海外购房需缴4种税费 在海外购房需要交纳契税、土地税、印花税和增值税,其中契税为东南亚部分国家所征收。欧美国家每年征收一次土地税,税率在1%至2%。印花税和增值税在各国都会征收。 除此以外,购房者还需支付买房时聘请律师的费用,各国的律师费用不等,据公开资料显示,纽约购房者需为此支付2500至3800美元,而马来西亚则为1000美元左右。根据各国的政策不同,需要缴纳的费用也不相同,购房者在购房之前需要详细了解,基本上在海外购房都需支付总房价的4%至7%的费用。 此外,在国内,购置房产属于一次性投入,以后定期缴纳物业管理费即可。但是在海外,房子绝对属于“消费品”。购房者需要随时注意房子的使用维护情况,稍不留心,可能就会为此支付一大笔在国人看来“莫名其妙”的钱。 法国为了控制房价,会向购房者征收重税,住房税和空房税是其中的两种,另外小到电视税,大到维修费都是需要准备的。以巴黎附近马赛一处60平米两居室为例,中等偏低收入的居住者每年仍需要支付600欧左右的住房税和电视税。 美国政府在将土地出售给购房者以后,随着房产价格的改变,每年征收的土地税、服务费也会随之改变。如一栋总价为30万美元的独立别墅升值到50万美元之后,土地税也会由3000多美元增加到5000多美元。 另外,海外置业的管理成本非常高,在加拿大购置房产以后,如果疏于维护,你会收到高达上千加币的罚款。而澳洲墨尔本政府要求,自家门前的垃圾或者是积雪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市政部门会代为清理,需要户主缴纳不菲的费用。 一位在加拿大生活5年的移民者就曾经公开抱怨,“我家后院几个月没除草,还被管理部门罚款,可是那是我家的后院啊,我想怎样就怎样。” 事实上,在欧美国家购房,政府会要求你在购房之后,为这栋房子负责到底,你需要为这栋房子购买保险、维护清理、保证有人居住、负责房子周围的美好环境。疏忽任意一项,都可能会掏空你的荷包,支付几百到几千欧元不等的人工费和罚款。 买房不如租房划算,省下钱来做投资 弄清楚国外的购房政策、税费情况以后,新移民来到国外,针对自住和投资,买房和租房哪个划算?哪个需要为房子支付更多的钱?来看看这笔账怎么算。 以加拿大为例,连排别墅和公寓需要每月交纳管理费,每月在200至500加币之间,此外政府管理部门在房屋外部装修的时候,会向房主收1到4万加币的装修费,相对来说,独立别墅的限制会少一些。 对此有人会有疑问,买房是投资,25年之后,房子可能翻倍升值,但是,贷款25年,利息可能就要30几万,随着房子升值,房产税也要近20万左右,维修费用20万左右,算下来未必划算。其实,海外投资购房如果将回报都压在未来房产的增值上,并不是明智的选择,仔细算笔账会发现,购房时给房地产商的佣金、银行贷款利率、律师费、土地转让税和房屋维护管理费等几乎同上涨部分持平。 同时,还需注意如果在购房还贷过程中,中途将房子转卖出去,中断按揭,还需给银行缴纳罚款,同时离按揭结束日越近,罚款额越多。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伊朗一位移民移居加拿大,在温哥华购买了一间公寓,在银行贷款40多万。随后几年中,财务上出现问题,不得不把房子卖掉,在同一年的4月份,中断按揭,需要缴纳1.3万元罚款,7月份中断按揭,则需缴纳1.7万元罚款,而到了同年11月,则需要缴纳3.38万元的罚款。事实上,随着贷款利率的降低,每年加拿大银行业监管机构“银行服务及投诉申诉专员办事处”,会受理50%左右和罚款相关的问题。 但是环球移民公司市场总监张丽也告诉我们,在加拿大买房投资,有一个未还贷期,在此时期将房子卖出去是最划算的。例如,在2012年3月购买一套期房公寓,交房时间在2015年3月,此时,只需缴纳购房首付款,在收房前办理贷款即可。在2015年3月收房以及办理银行贷款之前,如果公寓升值,将公寓出售是最划算的。 在美国也会有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曼哈顿一间中高档公寓的售价在100万美元左右,每年需要为此间公寓缴纳3万美元的地产税,还有将近1000美元的管理费和水电费,而租同样规格和配置的公寓,每年的租金也不到4万美元。曼哈顿甚至9成以上的人一辈子都在租房子住。 加拿大移民网友晒账单,租房更划算 假设购买一栋50万的独立别墅,缴纳首付20万,还需贷款30万,还款年限为25年,贷款利率在7%左右,这样每月需还贷款2000加币。除了贷款费用以外,每月还需缴纳400加币左右的房产税。此外购买房屋保险,每月需150加币左右。垃圾收购费每月50加币。除去首付以外,每月需为了这栋房子固定支出2600块加币。 此外不固定的房屋保养和维修费用也是不菲。如每3-5年需要粉刷外墙一次,需3000至5000加币,每1至2年需清洗房顶、维修阳台等,每次需3000加币左右,而日常也需要支付维护水管、插销、地基等等不固定支出。如果将每月固定开支和房屋管理的不固定开支大概算下来,每月一共需为这栋房子支付3200加币左右。 如果租一套同样级别且配置齐全的独立别墅,每月租金在2000加币左右,加上所有的开销(水电、上网、室内保险等)需2400加币左右。室内室外的维护和保养则由房东负责。 如果将购房所需的每月开支减去租房所需的开支,将剩下的钱存入养老基金,以每月600加币计,加上返税为700加币,如果按照10%的增长计算,按照这位加拿大老移民的贷款年限和计算方式,25年以后还清买房的贷款,他会剩下20多万加币的本钱。 Part3.少交税不是错 “万税国”也有避税经 老李一直梦想着能够全家移民到加拿大,然后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农场,在夏日的午后,全家人在夕阳的余晖中,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但是要想过上这样的生活,似乎很“贵”。 在有“万税国”之称的美国和加拿大,最高一个人要缴纳收入50%的税,然而巴菲特也曾经说过,因为自己的大多数收入来自分红,其个人所得税税率会比打扫办公室的清洁工的税率更低。 事实上,在美国税务申报中有500多项申报条款对个人的税率申报做出要求,申报者需要填写将近5000项复杂的税务申报表格。因此,新移民到了美国首先要找的两个人是:律师和税务规划师。 根据个人财务状况,请税务规划师为你的生活进行规划,以此降低缴税金额。在加拿大,平均一个税务规划师服务20个左右的中产家庭。每年,需要支付3000美元给税务规划师。 除了通过税务规划师帮助自己降低税务以外,还可以通过有效的避税手段,将自己需要缴纳的实际有效税率降到更低,找对人,做对事,老李想过上理想中的生活,可能能省不少钱。 新移民避税方法多 新移民的避税意识从准备移民的时候就要开始,一旦进入到“绿卡测试期”,就要开始向美国政府报税了。当财产已经发生买卖和转移的时候,就会征税。新移民可以在拿到美国绿卡前,将账面增值未换现的部分换现,该卖的卖,股票抛售、房地产过户,获得身份后,这笔钱再进行投资,可以不必缴纳财产增值税。 新移民中若申请了回美证(以合理的理由,在海外工作,半年以上不回美国境内的),此部分移民在海外的劳务所得可以享受一定数额的免税额。 事实上,如果你将银行账户、经纪账户等一些金融账户设在波多黎各、北马里亚纳群岛、萨摩亚群岛和维京群岛等地,就可享受免税待遇。 其次在加拿大和美国,对于移民的家庭来说,学费、医疗费用、托儿费以工作为目的的搬家、月票、16岁以下孩童的健身费用、捐款费用等,都可以用于抵税或者增加免税额,而对于一些自雇式移民,很多与生意有关的费用如汽油费、办公用品费等都可以用来抵税。 例如,自雇式移民家庭,以夫妻中一人或者两个人的名字注册公司,家就是办公室,每月房租的50%可以用来抵税,交通费等和自雇工作相关的消费都可以用来抵税。 此外,新移民初到海外,如果是受雇于某企业,可以直接请公司从每月工资中将来年保险不包括的医药费滑到免税的医药费账户中,自己提前预估出来年所需的医药费即可,从小孩的看护费到老人的照顾费都可以从这个账户走账,你需要做的就是在次年3月份之前花完这笔钱就可以了。 另外,单独设立用于投资的养老金账户,每个月可以从工资中直接走账,在60岁以后可以取出,也是到那个时候才交个人所得税,这样你最长可以推迟几十年的时间缴纳个人所得税。 遗产税“躲”得过 数百年前的农民,想要将土地,及其财产奉献给教会,最大的障碍是国王;今天,拥有数千万资产的父母们,想要将钱留给子女,最大的障碍则是奥巴马。如果按照美国政府的税收政策,乔布斯留给遗孀及其子女的遗产,最高需要缴纳10亿美元的遗产税。而中国移民们显然不想给美国政府打工。 可以设立信托的方式规避遗产税,父母将资产作为本金,保证未来子女可以定期获得高额收益,此部分不需要缴纳赋税。帕里斯希尔顿姐妹就是如此。具体操作方式为:父母首先设立赠予人保留年金信托(GRAT),受益人可以是自己的子女,然后父母将一笔资金放入此信托,根据政策要求,放入此信托的本金和利息,经过设定的时期后是需要转回父母名下的,但是此部分本金获得的超过利息部分的收益,可以留在信托内,永远免于遗产和赠予赋税而让下一代继承。 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托“冻结”资产价值的方式进行避税。此方式适合在金融市场有投资,且投资一直在不断增值的家庭。如果父母在金融市场有所投资,希望将此部分财产的投资收益留给子女。而政府会对资本增值的部分征税,父母可以在某一时间点后的资本增值转移到子女的账户上。 父母也可以设立不完全产权赠予信托(IDGT),向此信托内转入2年内可免除赠与税的最高限额1000万美元的资金,受益人可以是自己的子女。随后此信托以借款的方式,从父母处获得资金,用此资金从父母处购入他们的合伙权益资产。最后父母合伙投资的收益偿还上述借款。 购买信托机构持有的终身寿险也可以规避遗产税。投保一些带有投资产品的身故收益功能的终身寿险,其收益和身故受益可免交所得税。 有趣的是,除了绞尽脑汁的寻找规避遗产税的方式以外,偶尔也有“外挂”可以开。比如,美国政府在2010年免交遗产税,在2011年则恢复到2001年的遗产税征税数额。 Tips:加拿大避税小窍门 1、捐赠股票比直接赠予现金划算,可以免除特种营业税。 2、新移民可以建立教育储蓄津贴,其投资所产生的收益,资本增值和政府津贴,可以暂缓纳税至提款时。以学生身份提款时,通常收入很低,只需缴纳很少的税。 3、作为家庭中的主要收入来源人,可以通过为配偶缴纳退休金RRSP(注册养老储蓄计划),转移一部分收入到配偶手中,降低征税税率。退休后,将RRSP的投资转到RRIF(注册年金计划),此部分储蓄可以避税,且在退休后仍享有收入。 4、年初投资共有基金更划算,因为加拿大政府对于资本投资的缴税结算是在年底进行的,如果在年底进行投资,无论是否盈利,都需要缴纳税款。 Part4.关卡层层设 福利看得见吃不到 刚刚从加拿大回来的沈先生,在北京一家餐厅和朋友小聚,席间一种贝壳类海鲜售价为98元每只。而在两天前,沈先生在加拿大海边和朋友们是在海边随手捡来烤着吃的。 面积比中国还大,人口只有3000多万人,这是什么概念?这是每个人可以享受几十公里的天然资源。 移民者在考虑这些看不到的福利之前,还有实实在在的福利引诱着他们。孩子可以就读留学生不被允许读的专业(军校、医学、法学等热门专业);享受免费的图书馆、社区健身、失业救济等;老年人可以享受不菲的退休金,过上体面的退休生活。 然而,天上不会掉馅饼,福利也是有条件的,让我们看看需要哪些条件,你才可以享受这些福利待遇。 新移民享受不到的福利 很多时候,国内移民者听到最多的是,“移民吧,来到国外,不工作也有失业救济,也能过上还算体面的生活。”但是没有人对这些有移民打算的人说,“只有就业了才能有失业,移民他国后,从来没有工作过,也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未必会有失业救济。” “虽然目前投资移民的移民者可能并不是以享受福利为目的的,但是相对来说,技术移民的比例还是要高出很多。对于一些技术移民者,刚到海外,很多福利待遇可能享受不到。一方面因为一些主流移民国家的福利补贴是针对低收入者的,而新移民刚刚过去是需要带够前6个月的生活费,不在补贴范围内。其次羊毛出在羊身上,新移民没有缴纳一定数额的赋税,很多国家会要求新移民在国内居住一定时间以后才可以享受福利。”一位国内移民公司的顾问对钱经说。 如移民澳洲,如果是父母移民过来,那么10年以后才可以拿到养老金。而大部分如医疗补贴、生子补贴、失业救助等福利必须移民满2年后才可以拿到。而包括国家补贴的养老金等各项补助,一旦离开澳州境内超过1个月就会停发。而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新移民刚刚过去的头三个月是不能享受健康保险的,包括已经怀孕的移民在移民过去以后的头三个月也不能享受OHIP健康保险(危疾保险计划)。此外,因为要求新移民入境需要带够6个月的生活费,在这6个月内,很多对于低收入者的补贴新移民也无法享受。 养老保险不够“老而无忧” 在澳洲,如果你做的是现金工,是没有养老金的,因为你不交税,此外,多数养老金可以拿到退休之前的60%。 在加拿大,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每位65岁老人都有养老金,数额根据居住时间长短有所不同,一般在1000到1200加币之间。但是只有在加拿大居住10年以上的老人,才有退休金,而只有在加拿大居注满40年以上的老人才能享受全额退休金,否则每少一年,退休金数额将减少四十分之一。 事实上,目前的海外移民中,如果去掉一些以引入资本为目的的移民国家(如香港、新加坡、塞浦路斯)外,大多数的主流移民国家更青睐30至45岁之间的移民者,这部分人是纳税的主力军,而不是移民过来就要享受儿童牛奶金、退休金的群体。 一位移民美国的网友则宣称,“拿福利的日子生活质量并没有那么好,可能跟国内比还不错,不过同这里的正常收入家庭来说还是不好过,否则大家就都吃福利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被移民海外的优渥福利所吸引,一定要趁早算清楚,算上移民的费用,以及目前的年纪在国外需要缴纳的税赋,花费的这笔钱是否在国内也能过上好日子? 当然如果是以子女教育、资源环境为目的的移民,则另当别论。 Part5. 羊毛出在羊身上 免费医疗≠不用花钱 吸引移民者的除了海外的各项资源、子女教育以外,免费的医疗服务体系以及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也是移民原因之一。大多数人都觉得,国外的医疗福利体系完善,看病不用花钱,医疗设备先进。可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国家的地方政府会有强制缴纳医疗保险费的规定,然后才能享受“免费医疗”服务。移民者到国外并不是真的小病不愁,大病不怕了。 全部免费的医疗服务,需缴纳高额保险费 一位刚刚移居美国的李先生,面对美国的医疗状况,吓了一跳。李先生一家人到美国不到1年,太太急性阑尾炎发作,急症送到医院开刀以后,入院马上手术,手术之后住院2天,院方就要求李先生的太太办理出院手续。而后,李先生一家陆陆续续接到很多张账单,住院2天的阑尾炎手术接到了8000美元的账单。 而后,李先生逐渐了解到,在美国,医生、麻醉师、放射师等都是私人服务,在医院和诊所挂单,并不属于医院或者诊所的固定员工,所以李先生会收到很多张账单。而李先生没有买全额保险,最终需要自己支付账单的20%,约1600美元,保险公司支付了80%。即便是李先生购买的这种保险,也要每年需要缴纳上百美元的保险费。如果购买全额保险,则医药费全部由保险公司支付,但是李先生需要支付更高的保费。 在美国,低收入家庭是可以享受到有限制的免费医疗服务的,但是对于中等收入家庭,如果想要享受到全部免费医疗服务,则需要购买高额的全医疗保险。如果选择购买部分医疗保险,那么你享受到的也只能是部分免费医疗。 最佳免费医疗国加拿大也不是全免 在加拿大,中医是不在保险范围内的,你需要全部支付自己的中医费用。另外医生处方上的药品不是免费提供的,只有65岁以上老人、社会福利金领取者、住院病人和难民才能免费取药,而加拿大的药费非常昂贵。 事实上,即使排除在加拿大就医过长的等待时间以外,加拿大的医疗服务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首先虽然是免费医疗,但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免费的,比如常规体检、牙医治疗和眼科治疗就不在免费项目内,而有的时候治疗是免费的,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辅助性药物、医疗器械等就需要付费,在就诊的时候,需要随时询问是否包含在免费医疗中。 另外,牙医治疗针对10岁以下儿童和救济金领取者可以享受免费医疗,眼科治疗针对18岁以下儿童和救济金领取者享受免费医疗,免费项目也仅限于验光的费用,配眼镜还是要自己掏钱的。 在加拿大医疗保险覆盖最全面的魁北克省,药物保险也是有范围和标准的,魁省每6个月公布一次药物清单,只有购买清单上的药物才能享受药物保险。事实上,如果你不是在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开出的处方药购买,而是自己到药店买药,那根本就不在保险范畴内。 在药物清单上的药品多数都是便宜的药,如果药剂师开出不在清单上的药品,且不可以用便宜的清单药品替代的情况下,你还是需要支付超出清单药品价格的费用。 事实上,药物保险也需要缴纳一定的保险费用,根据家庭收入不同,每年的保费在几百加元之间。 总的来说,移民海外,大部分医疗服务都是要付费的,而免费的部分需要你以保险的形式缴纳保金,在缴纳保金的前提下,你享受免费医疗服务仍然有限制。(和讯理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