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诚可贵结婚价更高 调查显示本市结婚花费40年涨了近万倍 进入二季度,传统结婚旺季悄然而至。新人们在拍摄婚照、筹备典礼、新房装修中忙得不亦乐乎,可就在憧憬幸福的同时,面对逐年上涨的结婚成本,新人们也不禁忧心忡忡。遥想上世纪70年代很多夫妇的 结婚花费只有100元,可几十年后的今天,100万元充其量刚够得上一些城市的结婚“门槛”。应该说,在40年间,结婚花费涨了近万倍不得不令人惊叹,也不得不让新人们感到压力重重。 天津结婚成本平均达百万元 几位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之后结婚的天津市民。发现不同时代结婚成本的变迁背后所映衬出的不仅是经济水平的变化,同时更体现出了结婚观念与价值取向的转变。 譬如上世纪70年代,许多天津新人结婚几乎不用花钱,只需面对毛主席像由证婚人完成证婚就可以了。一些偏爱热闹的小两口会邀请亲朋吃喜宴,花销也不过100元。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新人结婚逐渐对大小衣柜,桌椅等家具及包括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在内的“三大件”有所要求。于1981年结婚的宋先生说:“记得当时我和爱人结婚时买的上海全钢手表121元,永久牌自行车150元左右,上海牌缝纫机100余元。除此之外加上衣服、家具,以及请亲友吃饭,总共花费不到700元。”据宋先生讲,上世纪80年代的天津,基本上普通家庭的结婚成本都在500元左右,好一些的差不多一两千元。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音响、录像机、空调开始逐渐成为新人们追求的结婚“新三件”,与此同时装修房子也慢慢成为新人们婚前的准备工作之一。1995年结婚的徐春英表示说:“我们那一批上世纪90年代结婚的人,基本上花销都不超过4万元。因为房子大多是男方父母单位分的,或者干脆与公婆居住在一起,装修费在几千元到1.5万元不等,家具电器平均需要1.5万元,拍摄婚纱照大约要1000元,衣服和首饰要2000元。可以说,这样的结婚成本在当年的天津并不会给多数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到了新世纪,随着“商品房时代”的开启,年轻人结婚开始为房子发愁,且这种压力逐年递增。分别于2002年、2006年和2011年结婚的三位市民表示,经过初步估算,当年自己及身边的朋友结婚时包括婚房在内的成本分别为30万元、70万元、110万元,而如果算上房屋贷款的话,则成本分别为30万元、70万元和150万元。不难看出,到了2010年之后,结婚成本中房子开支的占比在急速攀升,且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不向银行请求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难怪被访的一些80后用“不堪承受之重”来形容现如今的结婚成本。 买房装修彩礼成为结婚最大支出 从两个人确定结婚开始,组建家庭所需的基本花销大致包括:拍婚纱照、购买婚戒、购买婚房、房屋装修、购买家具家电、彩礼、购买轿车、置办婚庆酒席、蜜月旅游、购买家居用品等。而在如此项目繁多的开销中,多数被访的准新人们认为,如果按照压力大小来排位的话,婚房、装修、彩礼被列为前三位。 准备于今年五一结婚的陆先生告知,不算其他开支,仅婚房和装修就已花尽了父母的积蓄。作为儿子他觉得父母把自己抚养成人已经很不容易,可是自己到了成家立业该让二老享受的时候,却又要让他们“倾家荡产”为自己筹备结婚费用,想来总是会有所愧疚。而同样计划在下个月结婚的刘鹏也表示称,买房和装修是笔大资金,几乎占据了结婚总开支的70%以上,“我买的还是套二手房,加总下来也要将近90万元。在装修方面,我尽量本着一切求简的原则,可即便这样也花掉了8万多元。除此之外,随着结婚成本的逐年抬高,给女方的彩礼也跟着水涨船高,可以说这一项又支出了近10万元。其他包括婚庆、酒席、婚纱照等在内的开销如果扣除掉亲朋好友的红包礼金,比起买房、装修和彩礼来说还算能接受。” 采访中,也有不少待嫁女青年表示,现如今女孩出嫁已不再像从前那般轻松,很多时候需要准备的嫁妆钱比男方给的彩礼钱还要多出不少,甚至还有女青年称男方家境不好买不起房,一切结婚费用只能两个家庭共同拼凑。 全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发布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最近5年来平均每年有811.3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其中仅城镇新人每年在婚礼上的消费就达4183亿元人民币。从精准的定义而言,结婚产业的直接消费包含挑日子订婚宴、拍婚纱照、购买珠宝首饰及婚纱礼服和婚后蜜月旅行等。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总干事史康宁初步估算:“每年1000万对左右的新人,涉及3000万家庭,仅狭义行业产值就达4000亿元。如果再加上与结婚有关的房地产业、装修业等,整个潜在市场超过1.5万亿元,占整个GDP的5%左右。”不难看出,在结婚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结婚不单是两个相爱的人及背后两个家庭的结合,同时它还是一种“钱力无限”的产业,为GDP默默做着贡献。 精打细算不慕虚荣 “瘦婚” 也甜蜜婚后更幸福 婚姻并非爱情的坟墓,而是新生活的开始。然而,庞大的结婚开支令不少新人在婚后柴米油盐的日子里过得捉襟见肘,全然没有了结婚时的铺张与浪漫。相较之下,也有一些新人结婚时本着量力而行,尽量不给婚后生活带来负担的原则进行筹备,于是他们得到了衣食无忧并有闲钱理财的温馨日子。可见,只有婚前遵从“瘦婚之道”才能让婚后的生活锦上添花。几位擅于“精打细算”的新人,一起来听听他们是如何为结婚资金“瘦身”的吧。 结婚省钱之道 自拍“微电影”代替传统婚礼 被访人:艾米 “我觉得现如今的婚礼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无论翻看哪对新人的录像大都呈现出同样的情节,甚至连司仪的台词都是在重复着相同的话。但是,在整体结婚成本上升的大环境下,即便婚庆再无新颖可谈,即便酒席上的菜品再俗套也还是涨价了不少,而且依然吸引着大批新人重复着过来人的婚庆老路。在我看来,结婚并不是在走程序,而是要选择一种对于自己和爱人来说最具纪念意义的形式。”今年情人节刚刚登记的艾米聊起自己对于传统婚礼的看法时滔滔不绝。她表示,已经和老公商量好颠覆一切传统婚礼模式,不找婚庆、不摆酒席,而是自拍一部只属于两个人的“微电影”来代替这一切。对于一直喜欢走在时尚前沿的艾米来说,“微电影”既体现出一种新颖与别致,同时更能节省下不少成本。 艾米介绍说:“拍摄一部‘微电影’只需要一个剧本、一台摄录机就OK了,而剧本并不需要专人去写,因为它就是我们3年爱情路上所发生的难忘故事,与此同时家里有摄录机所以也不用去买。此外,演员是我和老公,摄像兼导演由我那从事声乐教育的老妈担纲,化妆方面我全部搞定,拍摄场景也不用特别租用,后期制作由我的朋友帮忙完成,加总下来成本几乎为零,而效果绝对比那些录制出来的传统婚礼要新颖不知多少倍呢。” 艾米估算了下,仅婚礼及酒席就能省下将近6万元,如果扣除请亲朋好友简单吃饭的费用之后,也差不多省下4万元。此外,在结婚置衣方面,艾米表示也会省下近2万元,她说:“我周围的同事结婚时基本上仅服装和鞋子就要花费掉2、3万元,可是这些以红色为主的服装在平时上班或出行时根本派不上用场。如果穿了外人会误以为又再婚了呢,而那些动辄花费几千甚至上万元去购买婚纱的人就更是一时冲动了。”艾米觉得,结婚时购买一两套衣服就足够了,省下的钱可以用到更有用的地方。(经济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