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真的进化了吗?从技术上看是确切无疑的,但从信仰和文明的角度看,却未必如此。 神话和传说并没有在当代绝迹,相反,很多口口相传的故事,依旧在人群中流行,让你分不清哪些是真相,哪些是想象。 神话和传说并不是完全不靠谱,它的魔力就在于经常有鼻子有眼。比如风水,谁都解释不清楚它有什么科学道理,但也不能完全说它不起作用。杭州有一个餐饮一条街信义坊,餐馆开一家倒闭一家,简直神了。大家都说此地风水不好。实际上,恰恰是风水不好的神话,使得餐馆老板撤出,也使得食客很少光顾,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信义坊生意不景气的真正原因是,周边居民消费能力不强,换句话说,挨着“贫民窟”。这本来不是大碍,因为客源会慢慢增加的,但是随着神话的流行,这条街真的破产了。 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这里有两个在美国高校广泛流传的例子: 《倒抄乐谱》 纽约一音乐学院导师布置学生暑假里写一首交响曲。一个学生写不出来,就偷偷跑到图书馆,借出他导师当年的乐谱,把所有音符从尾到头反着抄写了一遍,交给老师,老师判了0分。评语是:大胆,你怎么能把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倒着抄袭一遍呢? 《爆胎与考试》 美国杜克大学的两个学生,周末喝多,周一耽误了期末考试。就对教授撒谎说,我们周末回家,轮胎爆了,没有备胎,好不容易回来。教授说,好吧,明天给你补考机会。次日,两个人被安排到两个单独的教室里,考卷发下来,第一题是个5分题,很简单,两人很快做好了。翻过考卷,写着:论述题(95分)–你们爆的是哪个轮胎? 这两个故事有各种版本,但故事大同小异。这两个故事反映的是年轻人为撒谎所付出的代价。它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大学生们觉得现在的老师越来越不好骗了,而这些抓作弊的人,当年可能恰恰是作弊的受益者。 研究都市传说,最好的入门书是布鲁范德的《消失的搭车客》,作者收集汇总了最著名的美国都市传说,并试图揭示这些当代民间叙事的诸多模式和可能包含的意义。作者发现,人们花时间讲述和聆听传说,不仅因为其奇异有趣的情节,更深层的原因是它们真实地传达出当时的社会心理。 如果想深入研究其哲学意义,罗兰·巴特的《神话学》是一本绕不过去的书。研究都市传说和神话的意义不在于辨别其真假,而在于更好地理解当下,罗兰·巴特说:没有对的神话,也没有错的神话,只有活着的神话,或者死去的神话。(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