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童道驰在21日召开的上海金融论坛上透露,目前技术准备工作处在最后的阶段,即将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的ETF。 跨境ETF是港股组合 童道驰表示,跨境ETF工作一直在积极推进,但由于内地与香港两地市场在技术方面有很多的差别,比如停牌制度、指数计算,托管制度都有很大的差别,目前还需要有一些技术的协调。 “证监会提出深化内地和香港金融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合作,同意实施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的ETF。”童道驰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产品,因为这是在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计划之下的第一个跨境产品。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陈家强表示,港股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在内地挂牌的安排,在两地监管机构有共识,并且已解决当中不少问题,现时只欠落实的时间。 上海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称,上海交易所在进行国际化方面有战略规划,推出跨境ETF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今年内可以成功推出。 刘啸东透露:“上交所将来的规划中包括一系列的跨境ETF,不仅包括香港的指数,还涵盖了美国的指数,包括市场比较熟悉的道琼斯指数等,而这些世界上大指数都有可能在上交所交易。” 刘啸东表示,推出跨境ETF有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在未解决之前是难以推出的。但核准外国企业在内地市场挂牌更为复杂,所涉及的风险也更高。这是一个渐进过程,可以先进行ETF,因为ETF的风险比个股小。 “当跨境ETF推出时,将是‘划时代’的举措,而且将来推出跨境ETF不会是单独的,而是有一系列的跨境ETF,从而奠定上交所的国际化地位。”刘啸东认为,跨境ETF可以作为推出国际板的前奏。 国际板将遵循A股规则 童道驰21日在发言中还透露,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有关国际板的管理办法和配套规则。 童道驰称:“我们正在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制度安排。这是我们俗称的国际板。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提出的要求,中国证监会积极落实这个要求。这是我们中美战略对话和中英财经对话达成的成果。” “根据这些要求,我们正在梳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和财政、税务、外汇等司法部门进行沟通协作,积极探索国际板的制度安排,正在研究制定有关的管理办法和配套规则。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致的技术方面工作要做。”童道驰表示,“我们对外开放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基本是相适应的,过去一年内地资本市场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充分证明了我们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可行,也是有效的。” 刘啸东则表示,国际板交易必须遵循A股交易规则。国际板大原则还是依据现有的证券法,虽然公司法不适用,但是公司法的原则依然适用。 “国际板上市的企业在我们这里必须遵守我们的交易规则,如涨停板限制、信息披露规范等,这个不可能变。但是上市时因为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比如独立董事的问题等,可能会有一点点豁免,但这也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刘啸东指出。(上海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