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市步入转换期 探底回升酝行情
编者按:
2011年的邮市已走过了5个月,从市场的表现看呈现大起大落走势,具体表现为年初2个月风光无限,走势依然强劲,而踏入3月份即现整体回调,尤其是随着新邮的大幅下滑,整个市场出现疲弱之态,且不少品种跌幅不菲,已具有中级调整的状态。不过就在绝大多数人对行情忧心忡忡之际,市场在5月中旬又开始形成了大幅反弹之势,个别品种更是在5月末创出新高,如此峰回路转的局面,自然让投资者喜出望外,也使得一度沉闷的市场徒添生机。
事实上,在3月份开始的回调中,不少人只看到价格的下滑,却忽视了市场人气的维持,更有甚者每逢双休日,京沪两大邮市(上海“卢工”邮市和北京“马甸”邮市)的人气还在不断提振,熙熙攘攘的旺市场面令人感受不到市场陷入调整。可以说,恰恰由于人气不散,导致新邮回调对整个行情的温度影响并不大,何况上半年“老邮”的抗跌、“产品票”的显山露水和近期热点新邮的交易活跃,使市场热点仍然不断,从中更折射出强势调整的格局。
行情演绎的分析
梁平年画兑奖小版张
许多人对上半年出现的一波新邮大幅调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前两个月走得好好的行情,会突然急转直下地呈现暴跌状况?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行情演变的历程。
自2009年3月份JT票率先走强,并形成强有力的突破之后,邮市即踏上牛市征程,并在23个月内完成了最为艰巨困难的复苏期。从时间跨度看,本轮复苏期的时间要比上一次牛市(1997年大行情)长一倍余,但考虑到此前的下跌大浪延续了12年之久,所以本轮牛市的时间跨度增大也在所难免。
由于在23个月的复苏期内市场上的强势板块均粉墨登场,大多数品种也出现了大幅攀升,因此当最后的新邮板块风声水起之时,牛市第一阶段的行情也就步入尾声,随之而来的调整自然会不请自来。实际上,作为此波行情急先锋而领涨的JT板块,从2010年10月下旬就陷入了调整,反而到了今年的2月下旬已现企稳横盘状态,在3月份开始的新邮板块调整中,以JT票和编号邮票为主的“老邮”板块已稳步回升,因此形成了新老热点交替的变化。
笔者浸润30多年邮市,亲历此前出现的3次大行情,每次行情发展过程中,均会演绎着复苏期、繁荣期和巅峰期,其间也同样会出现转换阶段的调整,其中复苏期向繁荣期演变时,必然会形成一波幅度极大的中级下跌行情,笔者将之称为转换期。1996年邮市从复苏期向繁荣期转变阶段,一些近期新邮同样形成深幅下挫,个别品种的价格居然在回调中被打回原形,几乎跌至行情启动时的价位,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任何品种创新低。如当时的热点品种“三国演义(4)”小型张,其价格在复苏期内从3.8元上扬到10元,但转换期内价格却由10元猛跌至4.2元,基本上回到了起涨价位附近。不过在随后出现的繁荣期其价格即扶摇直上,1997年3月更是创出40元的新高。
由此不难发现,本轮的转换期新邮出现调整属很正常现象,是对前期短线暴涨的一种合理调整,而这种调整出现为后市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不妨来认真看一下今年前5个月的邮市行情变化,其中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嬗变。
新邮坐上“过山车”
富春山居图小版票
国歌邮票
台湾二二八起义邮票
2011年前5个月的新邮表现可谓跌宕起伏,分水岭在2月下旬。从年初到2月中旬为新邮的高涨期,大量2001年以来发行的近期新邮价格在这段时间纷纷暴涨,并创出了新高。但2月下旬随着获利盘的涌出,行情急转直下,不仅上扬势头遭遏,且从3月中旬开始形成一波跌幅不小的中级下跌行情。这波下挫行情直到5月中旬才止跌回稳,并在5月下旬出现振荡格局。
从具体的表现看,近期新邮承接2010年底的强势,演绎着继续快速上扬趋势,并在“兔年”春节前后形成短暂的上涨热浪,创新高品种此起彼伏,如“行书”、“资本市场”和“古代书院(2)”小版张的价格分别创出130元、98元和32元新高,“改革开放”和“洛阳世展”双连小型张更是在短短半个月时间暴涨到95元和93元。统计显示,在今年的前两个月内,2003年后发行的新邮中,就有60多个品种出现翻番表现,而超过150个品种涨幅超过50%,因此近期新邮的强势可见一斑。
面对咄咄逼人的升势,尤其是炒作色彩浓郁的新邮,市场的复苏期也就走到了尽头,因为邮市在每个阶段的行情演变均无一例外地重复着从老邮到新邮的轮转,由强势品种波及到弱势品种的复苏,这种板块轮动一旦全面实现,则调整也就为期不远了。
果然,2月下旬市场买气消退,获利盘逐渐沽出,而到了3月中旬抛压猛增,大盘的回调拉开帷幕。在此波调整中,2003年以来发行的新邮遭遇的压力颇大,不少品种跌幅在30─60%之间,一时间市场变得风声鹤唳,2010年12月以来的参与者几乎均被悉数套牢。一些在1月份大幅上扬的热点品种遭遇获利丰厚的抛压打击,出现大幅回调,个别品种价格则腰斩。如今年初异军突起的“木版年画”系列整体回落,跌幅居前,其中“桃花坞年画”、“杨家埠年画”、“武强年画”、“绵竹年画”、“朱仙镇年画”、“漳州年画”和“梁平年画”兑奖小版张分别下滑到25元、12元、12.5元、16元、11元、13元和10.5元,新亮相的“凤翔年画”兑奖小版张和丝绸小版张分别冲高回落到7.9元和12.8元。这些品种与高点相比,跌幅均超过50%。此外,“建军80年”、“楷书”、“石湾陶瓷”、“首都大阅兵”和“洛阳世展”小版张分别回落至15元、31.5元、10元、25元和12元,而2010年发行的“行书”、“昆曲”、“资本市场”、“清明节”和“梅兰竹菊”小版张分别下滑到88元、26元、63元、10.5元和33元。
2003─2004年小版张跌幅在25%左右,但买卖差价明显增大,其中2003年发行的“鼓浪屿”、“陨石雨”、“重阳节”、“古桥”和“艾滋病日”小版张分别下挫到205元、100元、33元、580元和105元,2004年发行的“城市建筑”、“中国名亭”、“隶书”和 “人大”小版张分别回落至75元、55元、60元和30元。
前期涨幅不菲的“清明上河图”和“洛神赋图”小版票分别快速下沉,5月初价格分别跌至42元和31.5元,“唐诗三百首”套票小版张则回落至22元附近。此外,随着“世博会”双连小型张面世后高开低走,价格从70元回调至39元,令前期强势的双连小型张板块无奈整体回软,其中“邮联六大”、“改革开放”和“洛阳世展”分别下滑至26元、43元和44元。
面对汹汹跌势,许多人对行情产生了绝望,4月下旬开始一些割肉盘纷纷沽出,也导致5月上旬近期热点品种跌势放大。就在此时市场的底部成交量却快速增大,虎视眈眈等候已久的场外资金大举吸纳,使得行情在5月中旬形成了峰回路转之势,在此后的半个月大量下跌品种的市价快速上蹿,形成了强有力的反弹走势。一些在4月下旬跳水的热点品种迅速收复失地,出现了惊心动魄的多空决战之势,到5月末绝大多数品种的价格已回升到4月上中旬水平,个别品种再创新高,如“甲申猴”全张票的价格就一度创出280元新高,“富春山居图”小版票也走高到93元,显示出连续3个月的回调临近尾声。
从新邮前5个月的走势看,急涨急跌的“猴性”十分明显,也是新邮成为市场炒作的根源所在,不少短线投机者乐此不疲。虽然新邮的涨跌对整个大盘的走势影响不大,但对短期市场人气强弱却产生较大影响,给人一种表面的市场走弱或走强印象。好在,本次调整到了5月中旬已显露出阶段性底部征兆,而后市必然会延续一段时间的振荡盘旋,并最终形成向上或向下的突破选择。
“产品票”鹤立鸡群
长征小型张
世博会双连小型张
“产品票”的吸纳在“兔年”春节后日趋见旺,涉及品种不断增多,令价格突飞猛进,如J14“二·二八”套票价格创出120元新高,1年之内涨幅高达600%。实际上,在J票板块中“产品票”遍地开花,不仅人物系列、建党系列、辛亥革命系列全部涉及,连价格低廉的单枚成套票也受青睐,像“国徽”、“残疾人年”、“妇女节70年”和“传邮万里”等上涨到26元、4元、6元和11元,早期发行的“四届妇代会”、“共青团十大”、“劳动节90年”和“五四运动60年”邮票价格分别扬升至25元、23元、11元和19元。此外,1985年后发行的强势品种显山露水,如 “猛禽”、“现代科学家(2)”、“水浒(1)”和“当代美术”套票分别走高到38元、11元、22元和10元,“兰花”、“环境保护”、“葛洲坝”、“遵义会议”和“国歌”套票分别攀升至20元、10元、8.5元、9元和45元。
在新中国邮票中,“人物”系列是个大板块,也是近年“产品票”的重中之重,品种波及到JT票和编年邮票,其中“毛泽东逝世周年”、“董必武”、“李大钊”、“贺龙”和“陈毅”套票的价格分别攀升至140元、9元、7.5元、15元和8元,“陈云”、“叶挺”、“方志敏”、“彭真”和“杨尚昆”套票也分别走高到11.5元、4元、4.5元、4.7元和3.6元,而“冼星海”、“林则徐”、“郑和下西洋”、“徐霞客”和“杨虎城”套票也扬升到2.5元、5.5元、5元、36元和1.3元。
编年邮票同样是“产品票”热点所在,不少品种在吸纳盘的推动下快速逞强,其中“早期领导人(1)”、“周恩来”、“龙(文物)”、“古代思想家”和“文房四宝”套票分别上攀到14元、22元、30元、14元和24元,“郑板桥”、“傅抱石”、“黄宾虹”、“潘天寿”、“八大山人”和“李可染”套票分别扬升至9元、10元、16元、16.5元、15.8元和9.5元。而“三大战役”、“青铜器”、“篆书”和“孑遗植物”套票分别上扬到11元、17元、13.5元和9元,“中秋节”、“清真寺”、“京剧丑角”和“抗战50年”套票则分别涨至6元、8.5元、8元和10.5元,而“永乐宫壁画”和“石涛作品选”套票价格分别扬升到9.5元和15元。
可以发现,在上半年的邮市中“产品票”一枝独秀,其波及的邮票规模广泛,涉及品种的价格上涨稳健,成为了在转换期新邮回调中支撑市场的中流砥柱,且因此不仅稳定了JT票和编年邮票的价格,也稳定了市场的人气,贡献不可小觑。
“产品票”是指那些因为礼品开发需要而在一定时期内被大量收购的套票。(编者注)
JT票稳步上扬
簪花仕女图小型张
吴昌硕作品选邮票
除了“产品票”外,JT票板块的稳健走势也同样存在着不少早中期品种抗跌性好的因素,即使在3月份新邮回调之际,一些强势品种在买盘推动下依然走强,如“医疗卫生”、“工农兵上大学”、“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和“从小爱科学”套票的价格分别就创出180元、290元、100元、37元和80元新高,“阿尔巴尼亚”、“鲁迅”、“妇女”、“广西”和“中美邮展”套票分别上涨至55元、130元、40元、42元和75元,“吴昌硕”、“峨眉风光”、“簪花仕女图”、“红楼梦”和“西游记”套票的价格也分别走高到60元、50元、58元、260元和470元。
2010年10月份率先调整的JT板块在“兔年”春节后已呈回稳之态,表明了市场板块轮动的格局依旧。鉴于JT板块对市场人气凝聚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后市能否再现上扬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繁荣期拉开帷幕的时间表,故其表现值得投资者重视。
编号票表现不俗
智取威虎山邮票
编号邮票在今年前5个月的走势很不错,也是“老邮”板块中的佼佼者之一,投资者从其价格持续攀升的走势中,就能够感悟到咄咄逼人的气势。从市价的变化看,整部编号邮票的价格在3月下旬一度创出3.2万元历史新高,5月底则强势盘桓在2.8万元附近。当然,推动编号票价格上扬的品种不少,其中超过一半的品种同样在创新高,如“建党50年”套票价格已走高到5800元附近,前期一直默默无闻的“阿尔巴尼亚”套票也扬升至800元上方,“工业机器”套票的价格则攀升至2800元,“白毛女”、“出土文物”、“轮船”、“王进喜”和“红旗渠”套票价格分别上涨到1350元、400元、1850元、500元和1250元。
编号邮票的走强,是市场投资者看好其后市潜力的结果。如果我们结合2010年11月份以来编号邮票的表现分析,那么其已步入了新一轮的升势,走势也日趋强悍,似有重演1997年邮市大行情中“文”字邮票的风采。至少“文”字邮票在上一轮大行情中是叱咤风云的重量级板块,整体升幅高达10倍,而编号邮票在近2年中价格也已经上涨5倍左右,从涨幅看当仁不让地睥睨着其他板块。
“编号票”是指从
生肖票成交活跃
己丑牛全张票
第三轮生肖版张在今年前5个月的表现依然撩眼,尽管绝大多数品种跟随大盘的涨跌而沉浮,但从价格表现看,其抗跌性最强,且在今年前两个月出现了全部品种创新高的强势状态。
根据市场的具体表现,第三轮生肖版张交易最积极,尽管3月份即陷全线调整,其中年初发行的“辛卯兔”全张票和小版张分别下跌到61元和23元,“乙酉鸡”、“戊子鼠”、“己丑牛”和“庚寅虎”全张票分别小挫至72元、60元、138元和65元,“丙戌狗”、“丁亥猪”、“己丑牛”和“庚寅虎”赠送小版张分别回调到29元、15.5元、21.5元和16元,“甲申猴”、“乙酉鸡”、“丙戌狗”、“戊子鼠”和“己丑牛”小版张分别下滑至65元、41元、20.5元、19元和27.5元。但与市场同样热门的小版张和双连小型张板块相比,其跌幅就明显要小,且在5月中旬的反弹中快速走强,不少品种价格已接近历史高点,如“己丑牛”全张票价格在5月底回升到175元的前期历史高点。
第二轮生肖版张在今年前3个月出现大幅上扬,整套全张票价格一度攀升至10000元附近。不过随着第三轮生肖票回调,整套第二轮生肖全张票价格也下滑至7000元附近。而到了5月份升势再起,其中“庚辰龙”全张票创出5000元新高,整套全张票价格也回升至8500元。
此外,第一轮生肖票更显JT票板块风采,在近期新邮调整中出现拒绝回调表现,证明前期调整已基本到位,企稳形态明显。如“庚申猴”和“乙酉鸡”邮票分别上扬到12000元和250元,“戊辰龙”全张票也从下跌的1300元低点回升到了5月末的2400元附近。
生肖票作为邮市大旗的特点,在本轮复苏期与转换期中表现依然典型,其上涨期创新高和回调期抗跌强的走势,昭示着邮市的强势特点,因此“生肖不倒,行情不止”之言绝非浪得虚名。
综观2011年前5个月的邮市表现,近期票冲高回落令市场热点发生变化,特别是兔年春节后“老邮”的上扬,使整个市场热点再度转换,而人气一直凝聚的现状,也表明了邮市的前期复苏成果斐然。
可以发现,尽管邮市在5个月内出现冲高回落的调整走势,但强势形态未改,这一点在市场成交持续活跃、大量投资者趁回调入市吸纳、没有任何品种创新低等特征上反映得淋漓尽致。如此的市场格局,实际上正为后市行情演绎铺叙,因为3月份以来的回调事实上就是为后市新一轮上扬拓展空间,而如此表现在已往的大行情中屡见不鲜。
■ 本版文字/图片 宝木
- 附件下载:
- 3-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