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聚焦两会民生话题

发布时间:2011-03-16

 本报记者 水丙戌

 

 

    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夕的1月底至31,人民网推出了“2011两会调查:你最关心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在这十个热点问题中,我们选取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六个领域,结合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一一解读。

    加快实现养老金资本化运营

    2011年3月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1年要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目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低,除了养老金双轨制(公务员退休金是企业职工的3倍左右)造成的差距,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养老基金投资收益过低将对制度的可持续性产生重大挑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成功表示。

    相关统计显示,2000年至2008年全国养老金账户年均收益率不到2%(全国社保基金此前公布的10年平均收益率为9.8%,企业年金20062009年平均收益为10.5%),低于同期2.2%CPI年均增幅。由于我国现行政策只允许基金买国债和存银行,使之事实上处于贬值状态。对此郑成功建议:国家亟待尽早实现基本养老金保险全国统筹,并出台相关基金投资运营办法。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则建议,应考虑通过恢复发行特种国债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养老基金投资渠道。学者杨燕绥表示,中国养老金已没有退路,必须尽快实现资本化运作,让养老金分享中国GDP增长。

    收入增长被列为硬指标

    “今后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这一指标,很快得到与会代表和海外媒体的共同期待和关注。

    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中国领导人誓言要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为题刊文;《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十二五规划中的增加低收入阶层收入等措施有助于扩大个人消费,转变依靠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美国华美协进社董事长、中国问题专家甘维珍非常赞赏中国国家领导人鼓励经济平衡增长的睿智,她说,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未来五年经济工作重点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中国将追求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及缩小贫富差距作为工作重点,这就是一种成功。

    收入分配关系到每一个人的钱包,人民网在两会前关于收入分配问题做了网上调查。有网友表示,人们关心个人收入的实质是内心对收入的合理与公平的期盼。目前,我国的个人收入存在着较大差距,网友期待社会应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按劳取酬,同工同酬,在今年能得到贯彻和不打折扣的执行。

    两会召开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原则通过,这被两会代表认为是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举措。

    公租房建设首次提出明确指标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提出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加强——“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其中包括200万套经济适用住房和两限房(限套型面积、限销售价位)、400万套左右各类棚户区改造、160多万套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近220万套新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同时还提出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这是继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后,首次对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提出明确的指标要求。

    39召开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调控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对于公租房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规划:今年220万套的公共租赁住房,将仍然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外来就业人员比较集中的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并提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三种可行模式。同时强调,今年中央代地方发行的2000亿元的国债当中,地方要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长期以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是保障性住房的两大主力,但对于那些既买不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又没有资格住上廉租房的夹心层来说,如何解决住房问题仍是头等难题。20108月,重庆率先在全国展开公租房建设试点,并规定只要在本市无住房、有稳定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者均可申请,不受户籍限制。对此,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重庆公租房的模式完全可以推广到全国。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表示,十二五3年,我国的保障房建设力度将继续强化,弥补此前的欠账。届时,保障房将覆盖20%— 30%的群体,市场的供应结构也大幅向民生倾斜。其中,面向夹心层的公租房将成为力推的重点。与其他保障形式相比,公租房覆盖的范围较大,又能有效压缩腐败空间,因此将成为未来住房保障的重要形式。

    医改方案切实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

    “2011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其中一个任务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

    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在财政部的支持之下,卫生部和民政部的大病救助形成了老百姓称之为一站式的衔接,我们选择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两种大病,共两类6种。当然并不是完全地免费,是由新农合报销70%,然后由大病救助的基金根据家庭的情况给予20%的补偿,加在一起对于困难家庭能够达到90%或者更高一点儿的补偿。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说,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吸收了全国妇联以及相关机构的建议,写入了对农村妇女进行免费检查妇科病试点的内容,今年又写入对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和救治保障试点。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列得如此详细,一些人大代表连称想不到。全国政协委员郑珊是一名儿科医生,她说:今年国家将推开儿童两种大病救助保障工作,这对无数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是一个福音,但是必须看到,除了这两种疾病,还有大量的先天性肿瘤等儿童大病,应该设立专项,着力提高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医疗保障力度。

    稳物价成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粮食库存充裕、外汇储备较多等有利条件,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总理的话语掷地有声。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下一步国家将采取三大举措稳定物价:粮食生产争取第八个丰收年;合理控制贷款规模,管理好流动性;搞好储备吞吐的调控,做好流通环节的工作,加强市场监管。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CPI不断走高。而物价直接关系群众的生活水平,群众反映强烈,稳定物价是天大的事情。全国人大代表朱汉桥告诉记者,政府要做的是首先要保证充盈的物资供应,规范并服务物价体系的市场管理,认真加强市场调查分析研判,积极对重点商品物资进行调控和保障。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我国2月份CPI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持平,略高于市场预期。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通货膨胀预期目前相对比较平稳,利率政策还是当前抑制通胀重点需要使用的一项工具,同时不排除使用各项工具的可能性。

    教育经费支出再定“4%”

    “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在本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目标再一次提出。

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8条中就曾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按此纲要,到2000年,4%已经成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比的下限。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4条也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4.8%,而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根据教育部财务司、《中国统计年鉴2009》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至200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12231.09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9%2002年到2003年间,经费投入甚至还出现了0.06%的倒退。对于“4%”能否实现,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我个人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很多工作短期看不到效果,我认为绝对不是靠行政命令、靠经济投入能解决的,有个观念转变问题。

附件下载:
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