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与务实:建行布局电商为哪般?

建行于2012年6月底上线善融商务平台,曾引起了业内外不少争议。在电商界普遍烧钱的况景中,建行的大手笔让不少人看好也招致了一些批评。一方面,人们对银行的雄厚资本持有信心;另一方面,银行进军电商,有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以国有银行身份而涉足电商,究竟是为了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争一时之快还是别有深意?

随着某些融资产品入驻淘宝,随着阿里小额贷款的推出,随着淘宝、腾讯、中国平安“三马”联合进军金融业,传统商业银行的部分市场已经被电商平台所抢占。银行大佬们显然不甘于此。

在网络迅猛发展、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各类产品的电商化趋势似乎不可避免,当然银行业的金融产品也不例外。“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最后的恐龙。”比尔·盖茨在本世纪初第一波互联网浪潮时曾这样判断。

但无可否认,金融产品要实现电商化运作,在消费者的接受心理而言,就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如果消费者无法接受线上的金融产品,银行的吆喝声再大,最终也会门可罗雀。对于银行而言,只要消费者买账,形成整套的行业链条就不是难事,一旦消费习惯和产业链条形成,同步形成的信息流、交易数据,都会成为银行进行下一步业务发展的重要资源。

故而,建行目前阶段布局电商,本意只是在金融电商化趋势中占据有利地位,通过搭建的电商平台建立数据库,电商平台只是一个工具,其长远的考量,还是会落脚于银行本业。等到时机成熟,其本业金融产品自然会渗透进来,也就是说,建行运作善融商务只是一个曲线迂回的策略。

越来越多银行正在或已经通过运作电商平台来拓展业务,这既是互联网创新,也是金融产品创新。互联网与金融的加速融合,对消费者而言,可谓形势利好。当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买车、买房、买保险的时候,方便的不只是商家,也在更大程度上方便了消费者。

只是,消费者心理的培养,历来就与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不相称。当IE已经推出IE9的时候,仍然有一部分用户固执地使用着IE6。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那么快地接受新出现的事物。建行希望在线达成金融产品的交易,就不得不从电商平台的角度切入,一边培养用户习惯,一边完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看,又有谁能说善融商务是“不务正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