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防患需提升网络支付安全意识 |
网络钓鱼诈骗等“黑色产业链”屡禁不止的背后是,我国半数网购用户安全意识薄弱。据近日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2年6月,中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1.87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34.8%;但这群庞大的网上支付用户的安全意识令人担忧——据中国互 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状况报告》显示,其中仅5.3%的网购用户认为网上支付不安全,47.2%的用户对网上支付安全问题表示非常不关注或较不关注,57.6%的用户表示不知道保障网上支付安全的办法等。漠视网络安全定然会蒙受损失,360发布的《2012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就显 示,我国有84.8%的网民遇到过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其中77.7%遭受了不同形式的损失,涉及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94亿元。 网络安全专家表示,受网络消费力不断攀升的刺激,网络钓鱼诈骗陷阱层出不穷,广大网购用户切勿“裸奔”,建议通过对密码分级管理,重要账号单独设置密码,并定期修改网购 账号密码等措施,防范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当然,要解决好网络钓鱼诈骗等安全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立法执法、企业加强管理和用户提升安全意识等多方合力。 堪忧:网购安全意识薄弱屡中招 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载体,其中网络购物和网上支付更是发展迅猛。近两年来,快捷支付凭借安全性和便捷性等优势取得迅猛发展,快捷支付和卡通支付的使用率已经达到40.4%,渗透了近半用户。CNNIC调查显示,在主要支付公司,支付宝用户覆盖优势明显,有80%的网上支付用户使用支付宝,遥遥领先其他第三方支付工具,排名二三位的财付通和银联在线分别有21.1%和16.9%的使用率。 网购和网上支付方便了广大用户,但令人堪忧的是,当下“网购裸奔”现象明显,半数人不知安全网购,因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屡中招。 目前,国内用户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存在严重不足。CNNIC调查显示,有47.2%的用户对网上支付安全问题表示非常不关注或较不关注,有57.6%的用 户表示不知道保障网上支付安全的办法;在不提示的情况下,网上支付用户表示了解最多的安全保障方式是电脑杀毒和防火墙,仅占30.8%;此外,表示知道使 用动态密码、动态口令卡的有30.6%;知道设置强安全密码的有29.9%,知道绑定手机的有25.1%,而知道安装数字证书认证的只有19.6%。 在此背景下,网购用户频频遭遇“黑色诈骗陷阱”。据《2012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有84.8%的网民遇到过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总 人数高达4.56亿,分别遭遇过包括个人资料泄露、网购支付不安全等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在这些网民中,77.7%遭受了不同形式的损失,产生经济损失的占 7.7%,涉及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94亿元。 严峻:网络消费高峰滋生各类诈骗 据360、金山、艾瑞 等公司近期发布的安全报告显示,网购市场蓬勃发展,网络消费能力屡创高峰,网络钓鱼诈骗类型也不断翻新,各类诈骗层出不穷,这就是当下严峻的网购形势。目前各种黑客欺诈犯罪已逐渐形成了具备研发、制作、调试、销售、教学等各完备环节的产业链。专家估算,这一“黑客产业链”各环节涉及的诈骗金额目前已超过百 亿元,给网民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进一步分析认为,在用户可能遭遇的网购不安全事件中,钓鱼网站诱骗支付仍然居于首位。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认定并处理的钓鱼网站截至目前已超过10万个,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被恶意软件感染电脑的平均比率达到54%,成为全球比率唯一超过一半的国家。其 中,涉及淘宝网、工商银行、央视、腾讯的钓鱼网站的举报总量超过了80%。 警方近期还发布预警表示,目前网络购物诈骗日益增多,且呈现一些新特点:如以未收到货款或提出要汇款到一定数额方能将以前的款项退还等各种理由,迫使被害人多次汇款;要求买家先付一定数额订金或保证金再发货,利用买家迫切想拿到货物的心理再以种种理由诱使追加订金。 需要重视的是,淘宝网近日涌现大量“一元包邮”的商品,以T恤、打底衫、鞋子等生活用品为主,屡受消费者关注,成交记录相当惊人。但不少类似的促销活动 实际上都是不良卖家套取客户个人信息的新手段——因为付款后,买家的手机号、地址、邮箱等个人信息以及所有消费记录都会被卖家套取再转卖。 多方合力才能打造安全防护网 不论是市场、行业还是消费者,必须正视的是,目前网络诈骗份子非常“专业狡猾”,解决网购安全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多方合力共同打造安全防护网。 首先在监管方面,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个人信息安全有了法律的保护;但同时,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发展,加强对互联网的治理以及对用户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加快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不良与恶意程序的举报、研判和处置机制;公安机关也应该加大对网络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 其次在企业自律方面,网络安全专家呼吁网站加强安全建设,提升防黑能力,加强病毒防范、定时检测,加强计算机使用的管理、规范和维护。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广大网购用户必须提高安全意识,谨防个人信息在网络上“裸奔”。用户可下载相关安全软件,及时查杀病毒,防范网购风险。并且,网购用户切莫贪小便宜,不随意运行、点击陌生人发来的文件、链接,尽量避免在网上提供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重要个人信息。
来源:通信信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