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聚焦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动态聚焦

个人住房按揭 需不需要律师?

发布时间:2003-10-20

9月12日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 辛 红

  律师只做形式审查

  按照申请贷款额的0.2%算,律师费通常在一两千元左右,对于贷款的人来讲,这笔“小钱”可能算不得什么。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目前北京个人住房贷款市场一年总量超过400亿元,如此算下来,消费者为此支付的律师费一年至少为8000万元。

  花了这么多钱律师做了什么呢?

  按照银行与律师的协议,律师应当进行资信审查,即对借款人提供的借款申请资料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进行法律见证,对借款申请人的信誉、资质状况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并向贷款行提供法律意见。

  但实际上,由于我们国家并未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申请贷款个人没有完税证明,仅有身份证明、单位开具的收入证明、婚姻证明等,律师无法做资信调查,按揭流于形式。

  秦律师说,身份证造假问题很多,外地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人,怎么核实?收入证明也很难核实,都是单位开的,是真是假无从调查,奖金可加可减,只是打个电话问问,很少上门,根本无从查起。单位也没有义务把财务报表给律师看,何况有的律师事务所与银行的协议中,根本就没有要求实质性审查一项。

  而且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律师都认为,按揭律师专业性不强,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所有的文件都是固定格式,填空就行了。甚至有的所实习律师或非律师负责“收单子”,录入电脑,签字律师盖上图章,就OK,哪有什么严肃性?

  审查流于形式,银行的指定更让按揭贷款律师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加剧。据业内人士称,有的银行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只有两家,一家所一年的律师费高峰期就上千万。

  高律师说,消费者花钱买到的就是“流水线”似的服务。

  不请律师行不行

  按揭律师最早是从香港学来的,银行只做业务,法律事务交由律师,但与香港的法律环境不同,张律师认为,目前的见证业务并没有意义。见证业务没有执业规范,没有法律保障,也没有法律效力。

  而法律意见书是建立在见证、尽职调查、制作起草审查法律文书的基础之上的,法律意见书应当对主体资格、法律行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效存续、文件的真实性、合法性等出具结论,它是对客户的专业判断。但是它也只是银行发放贷款的参考文件,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力。但是如果出现骗贷、假按揭等情况,律师也要承担责任。

  但是,目前律师执业的风险并未被认识,有的律师担心,如果签字律师转所,当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通过的非签字律师签字的文件,将由谁承担责任?

  因此,有消费者提出,既然律师不能也无法代替银行做实质审查,取消行不行?谁需要律师谁请。

  农行北京分行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不行。因为光填合同一项,有的人没有律师指导填十几次也填不对。此外,对有的合同可能产生的纠纷需要解答,比如,借款人是父母,产权证上是孩子的名字,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办理。这一点在秦律师那里得到证实,因为合同不能涂改,的确有这种情况和疑问。

  但是,更多的消费者显然不认同,刘小姐提出质疑:“银行能不能贴个范本呢?老太太上邮局填汇款单都有大小写的示范,银行做这点事并不难,何况这样的人有多少呢?实在需要的话,那单独请律师好了,干嘛大家陪着埋单?”

  记者看到在借款合同、借款申请书、抵押登记委托书、投保单、代扣还款委托书、调查笔录等三十几页文件中,除了借款合同的特别签订条款稍稍复杂外,其他相对都是基本信息。

  上海:不需要律师

  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广州等地个人住房贷款根本就不需要律师。按照中国建行上海分行房地产信贷部的人士讲,建行1993年开始做个贷,至今贷款上千亿。作为上海个贷市场的老大哥,从来没想过引进律师制度,理由很简单,市场已经很规范,没必要多花钱。

  除了省钱,该人士说,合同都是格式合同,照着填就行了,不找律师一样签。“有钱没空的人才请律师。都是穷人买房子,有什么必要增加负担?”而且,实质性的资信审查都由银行信贷员做,所以,老大哥不带头“摆摊收钱”,别的银行更没法做。

  据工行上海分行房地产业务部一位女士介绍,在上海,抵押登记由银行去做,买房人只交登记费,不交登记代理费,即便是用于抵押登记的授权委托书公证费,以前是每笔150元,近两年除了外籍人士要交外,这笔费用也省了。

  而在深圳,招商银行总行负责个人住房贷款的先生告诉记者,这个市场已经开始松动,律师费不是非得交,因银行、开发商而异。开发商同意可以不交,要交的话,个人请律师费用是800元,人多时相当于批量请律师是500至600元。

  而建行深圳分行个货中心的人士更是直白地描述了深圳个贷律师费的现状:“(消费者)越来越不肯给,不愿多出钱。”

  而此次建行北京分行要求律师事务所移交抵押登记费,高律师分析认为,房管局办房产证的地方只有两三个人,效率实在很慢,建行要交给专门的中介机构做,可能是为了尽快实现抵押,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同时也不排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

  消费者为服务支付了成本,但有关方面却把精力集中于分蛋糕,这恐怕才是这场纷争中最让人不愿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