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证券时报》:打响金融科技翻身仗 首家大行金科公司设立

发布时间:2018-04-25

继住房租赁金融后,建设银行又在金融科技方面频出“大招”。4月18日,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建行也成为国有大行中第一家设立金融科技公司的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的落地,是建行实施金融科技战略的重要一步,目前建行集团内部正推行科技体制改革,重构科技创新治理结构。

实际上,不只是建行意识到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并开始行动,越来越多的银行都将金融科技列为公司重要的发展战略,金融科技不再是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专利”,传统银行奋起追赶的势头同样迅猛。

3000多名行内科研人员整体市场化

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是建行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6亿元,经营范围为金融信息科技、平台运营和金融信息服务等,建行副行长庞秀生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建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朱玉红任公司副董事长,注册地在上海自贸区。

今年3月,建行董事长田国立就透露,建行将打造完全市场化的金融科技力量,为同业、企业和战略伙伴提供领先的金融级IT服务。建信金融科技公司的成立,意味着国有大行中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诞生,这同时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内部科研力量整体市场化运作的第一家。朱玉红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公司创立初期的工作人员,全部由原建行总行直属七个开发中心与一个研发中心3000多名员工整体转制而来,公司建立初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建行集团及其子公司。

“上述3000多名研发人员都是参与过建行‘新一代’系统研发的科技人员,是金融和科研领域复合型人才,通过将银行内部科研力量的整体市场化运作,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能激发银行更大的创新潜力。”朱玉红说。

朱玉红表示,目前建行集团内部正搭建全新的科技创新治理结构,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工作的企业级管控能力,建行总行层面整合原有的产品创新委员会、信息技术委员会和大数据管理委员会,三个委员会合并为一个委员会,新委员会由行长亲自带队;委员会下设专门的办公室,负责委员会决策的科技创新战略和业务的具体落地协调、集团内部相关资源的统一调配和需求整合,而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总行相关部门和各地分行则在委员会办公室的协调调度下,进行具体业务和技术支撑力量的落地。

“新技术的推广要研究如何和金融场景应用在一起,建信金融科技将发挥市场化创新优势,通过成立不同的创新实验室,加大对科技和场景应用的前瞻性研究。”朱玉红说。

在金融科技公司成立的同时,作为“科技+金融场景应用”的重要成果,建行刷脸创新全渠道应用也正式亮相。刷脸应用到支付、取现、售货、开户、理财等多个场景。记者实地走访建行位于上海九江路的业内首家“无人银行”,网点里就有不少客户在ATM机前体验刷脸取款。开通了刷脸取款功能的建行银行卡持卡人,以后无需随身带卡,只要在AMT机上输入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ATM机根据识别核对持卡人的脸部信息,就可完成取款。

除建行外,农行也于去年推出刷脸取款。据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建行建立的人脸数据库已储存8000万张脸,每天新增40万张左右,预计将存储6亿张。

科研投入仍需加强

实际上,不仅是建行,在金融科技大潮流面前,其它国有大行也不再保守。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近日就透露,该行已成立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七大创新实验室,共计500人左右,进行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工行也在进一步调整和完善IT结构,构建更开放、更灵活、功能更强大的技术架构。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运用,对银行业传统的科技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在一个变化的年代,如果不能充分把握发展趋势,银行的发展和竞争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易会满说。

中行董事长陈四清也表示,今年中行将继续大力发展科技引领,为打造数字化银行,将确保每年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少于集团营收的1%,同时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在3~5年内将集团内科技背景人才占比提升到10%,重点培养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客户体验师、互联网安全专家等数字化人才。

“我们现在把科技引领摆在战略发展的首位,目标是三年见成效,五年形成势,将中行打造成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不应是独角兽企业的专利品,传统银行一定会在科技领域打一个翻身仗。”陈四清表示。

此外,包括招行、光大银行在内的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宣布每年要投入营收或净利润1%~2%的资金用于科研投入。但即便如此,这一投入规模相比于国外银行和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仍较少。

有分析指出,除了研发投入有待加强外,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同样关键。建信金融科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透露,公司对员工持股计划有诉求,这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但能否落地还要看相关政策可否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