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两地三中心一体化 建行耗六年重构IT体系
今年6月,建设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上线(下称“新一代”)。建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金磐石表示,“新一代”将打造满足未来10-15年转型发展需求的信息技术平台。
支撑“新一代”运行的,则是建行在北京、武汉两地布局的三大数据中心,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走访建行武汉数据中心,以求深入了解建行“新一代”的“核心”所在。
企业级参数管理
建行于2011年启动“新一代”建设,经过六年开发和三期分步实施,2017年6月主体功能全部实现,并完成在全行37家分行、15000 个网点及全部电子渠道的部署推广。
“新一代”打破部门间壁垒,建成了集团统一的IT架构体系。IT架构体系的统一,主要体现在建行新一代基础组件按照企业级的原则,将能够整合在一起的功能和应用,尽量集中统一,这是业界第一家企业级参数统一管理组件,将全行104个应用和系统共计1716套参数进行集中管控。所谓“企业级”,就是打破部门级的“竖井式”研发模式,实施管理由单一项目管控向“一套业务模型、一套IT架构、一套实施工艺、一套管理流程”模式转型。
以“双十一”为例,建行快捷支付与淘宝系统进行对接,建行通过一键式调配提前给快捷支付增加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配置,以应对当天激增的交易需求。建行在去年“双十一”的当日成交量约1.2亿笔,比2015年上涨36%,单日累计成交金额逾400亿元,交易笔数及交易金额继续稳居同业首位。
两地三中心一体化
为保障“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平稳运行,建行实施了“两地三中心”的数据中心建设规划,分别在武汉南湖、北京洋桥、北京稻香湖建立统一运维的数据中心,目前武汉南湖、北京洋桥数据中心已经投入使用,而不久将投产的北京稻香湖数据中心,将在规模上一举超越武汉数据中心,成为全亚洲规模最大的金融科技数据中心。
以武汉数据中心为例,其在2014年11月正式投产,承载着建行最全、最完整的历史数据存储、处理和利用功能。支持业务覆盖全国37家一级分行、2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各级机构251家。
据武汉数据中心主任徐彤介绍,为保障全行业务在各类复杂条件下都能安全稳定地运行,建行两地三中心采用了一体化运维模式,对外视同一个数据中心,通过落实统一的制度标准,建立统一的岗位体系,执行统一的工具流程,使用统一的工具平台,逐步构建起两地运维能力互为备份,运维领域各有侧重的全行运维保障体系。
全国业务集中处理
建行打造的集约化运营平台,借助“新一代”核心系统实现了网点业务的流程化处理。
以客户在网点办理外汇业务为例,记者调研时发现,在位于武汉南湖的建行业务处理中心,有专门的业务员处理全国各网点传输至此的外汇汇款单据。首先是业务员将单据扫描件上的信息录入至系统,为节省人力成本,建行将这部分简单的信息录入工作外包;第二步则是由建行员工核对录入的汇款信息并在后台处理汇款业务。
“以前办理外汇业务要到指定的网点,现在将外汇业务集中到后台处理后,所有网点都可办理外汇业务,也极大地缩短了网点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徐彤称。
据了解,截至目前,建行已将全部的外汇业务,以及80%以上的对公业务归集到总行后台集中处理。
“将前台工作量大幅后移,是为了将网点柜员从交易核算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营销服务,这也是银行网点综合化转型的趋势。”建行武汉中心副主任李线纲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