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每日经济新闻》:2017中期收获均衡良好业绩 建设银行转型棋局锋芒渐显

发布时间:2017-10-11

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07%,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二季度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04%,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

不过陆续出炉的2017年半年报显示,也有金融机构逆流而上创下了不凡业绩。建设银行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1.30%,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更位居国有大行之首。截至上半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51%,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率在国有大行中居后。可以说在2017年这场逆水行舟中,该行中场成绩取得均衡的良好表现。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值得细细探究一番。

细看来,建行的顺势转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这样一家资产规模达21.69万亿元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挑战下利息净收入实现净增长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金融环境,建行适应形势变化,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之本,坚持稳健合规经营,全面防控风险,加快推动转型发展,核心指标表现良好,实现了规模、效益和质量的均衡提升。业绩稳中见优,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3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1%。在今年7月份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建行利润排名第三。

6月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21.6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7%;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12.5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8%;客户存款总额16.2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6%。同时,该行持续加强成本管理,优化费用支出结构,成本收入比22.31%,较上年同期保持基本稳定。

特别是建行利息净收入出现净增长,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为数不少银行的该项收入下滑。

此外,近年来,多项监管政策出台,均指向银行降、减费用,银行中间业务接连承压。在此背景下,建行克服种种不利影响,上半年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较上年同期仍然增加近9亿元,实现了1.32%的同比增长。

防范金融风险是今年的热词,建行在保持规模、收益表现优异的同时,资产质量也进一步改善。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率1.51%,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60.15%。在资产质量管理上,该行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深入研究风险发生、迁徙、传递的演化规律,理性辨析,精准管控风险。在经营管理中,该行通过科学识别、评估、缓释风险,前移风险探头,科学统筹集团流动性。

在银行业资产质量普遍承压的情形下,建行通过精湛的管理,切实发挥了国有金融机构市场稳定器和风险减压阀的作用。

转型棋局已过中盘

细观建行近年的连续举动,能感觉到都流露出一场大转型的气息,这不禁给人无限想象空间。

2016年9月,建设银行举办了CCB2020宣传推介活动,事实上,建行的整体转型早在2012年已谋划。

透过此次推介会可大体了解建行的转型方向和重点。建行管理层一致认为,加快实现客户服务平台化、收入结构多元化、运营管理科学化是建设国际一流银行的需要,建行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综合性经营、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型银行、智慧型银行的转型方向。

其中,在向综合性转型方面,建设银行立足银行主业,加快子公司和海外两翼发展。目前,建行集团综合金融服务功能逐步健全,在非银行金融领域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信托、建信人寿、建信财险、建银国际、建信期货、建信养老等子公司;在特定领域和区域,设立了若干提供专业化和差别化服务的银行机构,包括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和27家村镇银行。同时,建设银行加快海外布局,目前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境外各级机构251家,基本完成了全球目标市场布局。

在向集约化转型方面,建行从流程优化、运营集约、资本节约、管理科学等方面入手,力争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并实现科学管理的目标。目前,已推进优化信贷审批流程,风险管理职责进党委,在同业首创合规官制度,新设资产管理、同业业务和金融市场交易三个直营业务中心等措施,使内部机制更为科学高效,推进业务运营集约化。

在向创新银行转型方面,建行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流程管理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由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力争到2020年实现创新产品数量和质量均居同业前列。2013年-2015年,建设银行已完成创新3600多项,是上一个三年的3.5倍。目前,创新推出的“快贷”、“云税贷”、“裕农通”、“小微快贷”等,已成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拳头”品牌产品。

在向智慧银行转型方面,建行依托“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加强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型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构建网络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可见,建行因势而变实现突围的棋局已过中盘,新动能显现,宏伟蓝图正在步步接近。

“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工程:“杀手锏”祭出

在建行的转型战略中,一项紧要动作就是打造其“杀手锏”——“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工程,这是建行六年磨一剑打造出来的利器。

2017年6月24日,是一个足以载入建行发展史册的重要时刻,建行举全行之力耗时六年打造的“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成功上线。这标志着建设银行全新核心系统建成,为该行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该系统从业务架构入手,采用业界领先的企业级建模方法,描绘出建行的业务蓝图,全面建立集团层面的流程模型、数据模型、产品模型以及用户体验模型。这套业务模型,既覆盖了现状,解决了当时的所有痛点问题。

目前,建行部署在X86云上的应用已达83%,通过主机下移和资源池化,主机利用率从90%降到70%,节约资源超过2.6万个处理单位,在业务量年均增长33%的情况下保持主机资源使用率零增长。近年来“双十一”期间,建设银行的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都稳居同业首位。

“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工程既适用于瀑布式大规模开发,指导大型商业银行战略转型项目的顺利实施;也适用于迭代式的敏捷开发,推动诸如建行龙支付等创新产品的迅速投产,为建行带来创新速度、处理效能等全方位的竞争优势。产品创新更迅速,营销目标更精准,客户体验更优良,业务运营更高效,风险管理更全面,财务报告更准确。这显著增强了建行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该核心系统一经上线就在向智慧型银行转型方面显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核心系统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成了全渠道、全流程、全覆盖的服务与营销体系。通过“线上+线下”智能全覆盖的方式,助力智慧银行建设。

该行在业内率先启动大数据战略,其中的亮点智能客服“小微”,自2013年起已累计服务用户数突破12亿人次,现日均服务用户超过230万人次,全渠道回复准确率超过90%;建行也成为国内首家在生产环境实现“金融云”的商业银行,将数据和信息通过云管理,促进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在核心系统的基础上,目前建行已高标准建成12家智慧银行,启动首批5 家分行深化智慧银行网点建设试点工作。到今年6月末,该行投入运营自助银行28568家,自助柜员机账务性交易量达柜面6.41倍。

小微金融大有可为

虽是一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但建行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在小微企业和个人金融方面也不遗余力地创新。

针对小微企业,近两年,建行将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小微金融深度融合,助力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建行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组建了上海数据分析中心,利用“大数据”挖掘“小信用”,推动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发展。

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建行破解了传统模式的融资困境,将小微金融服务的重点放在真正有融资需求的创业创新型小微企业身上,解决科技企业、大学生创业等“双创”主体轻资产、无抵押、融资难的“痛点”和“难点”。

以“小微快贷”为例,这是建行打造的创新性自主贷款产品。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在精准客户服务和精细风险管控中的应用,该行依托“小微快贷”全流程在线融资服务模式,为众多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自建设银行“小微快贷”上线以来,尝到“甜头”的企业不计其数,目前,建行通过“小微快贷”已累计为6.5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近5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新增和总量均保持同业领先。

针对个人金融,以“快贷”为例,这是建行创新推出的国内金融系统首个全流程线上自助个人贷款产品。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快贷”实现了客户数超两百万、贷款投放超七百亿的良好市场效果,得到了客户和市场的一致肯定,也成为传统银行业应对跨界冲击、加快转型发展的重磅产品。正因此,该产品在《亚洲银行家》2016中国奖项计划评选中荣获“2016年度中国最佳消费信贷产品”。

“快贷”借助于电子渠道,无需客户提供任何纸质材料,全流程自助,“三秒三步”即可完成贷款办理,给客户带来极致体验。“快贷”成为建行转型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大创新,为提升业务竞争力、加快消费信贷转型发展找到了方向。

正是运用大数据手段,“快贷”基于银行海量客户数据,通过建立客户评价筛选模型进行客户准入及评价,确保了客户准入及评价规则的科学性。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将信贷风险把控的基本原则落实在产品功能设计中,通过监测预警模型动态提示疑点提高贷后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由“人控”变“机控”,风险更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