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助力金融服务改革与再造
“去银行办业务,最怕遇到排队,太浪费时间。”市民韩女士说。与她有同样困扰的市民不在少数,传统的网点处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为了解决营业网点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建设银行近年来基于网点标准化、流程简明化、营运集约化的整体思路,通过实施“新一代”核心系统工程创新营运手段与作业模式,重构业务流程,建立了“多渠道受理、总行集中、前中后台一体化”的集约化运营服务体系。
集约化运营平台通过拆分操作环节、整合同质要素、同步并行处理等流程优化,引入影像化处理、工作流引擎等先进技术,基于工厂化、流水线、自动化作业模式,实现了全行柜面及渠道业务分离至总行集中处理。
目前,“新一代”系统已经涵盖对公对私、线上线下、前中后台多领域,覆盖建行全部37家分行15269个网点,2家子公司及3家海外分行,日均业务量70余万笔,峰值业务量达百万笔,立等业务处理效率较之前提升一倍以上。
打造集约系统,助力金融业务转型
“新一代”系统组件按照企业级的原则,将能够整合在一起的功能和应用,全部集中统一,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资源集约共享。将全行104个应用和系统共计1716套参数进行集中管控,实现“一点维护、全局生效”,大幅提高了业务参数的管理和维护效率。
该系统将传统的以网点为生产单位的封闭串行、逐笔处理的模式,转变为同步并行处理、工厂化流水线生产模式。降低柜员操作复杂度,提高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推动网点柜面业务走向集约化生产模式。系统承载全行网点54类业务产品,立等业务处理时长缩短至2分钟以内,全行柜员每月节约93.4万工时,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建立企业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会计档案全行集中管理和跨区调阅,海内外一体化的企业级统一凭证库。节约50%档案管理成本,凭证定制效率提高20%,促进网点节约化转型。
提升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银行
新一代系统融入智能模型、大数据分析等大量先进理念和技术,打造业内领先的IT能力水平。运营配送组件采用智能感知(RFID)、移动终端应用(PDA)和普适计算(二维码识别)等通信感知技术,打造高效物流链,实现了重要物品配送的全流程管理,提高作业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以打造“泛在、跨界、智慧”的先进渠道体系为目标,“新一代”系统建成了“柜台服务、自助服务、移动服务、远程服务”相结合的网点金融服务的模式。支持业务流程从人工到智能转变,柜台服务向自助服务转移。全行部署自助设备1.5万台,月打印业务量超过5000万张,平均每个网点节约人力0.5人,累计贡献中间业务收入超过15亿。
落实开发管理体系,推进信息科技转型
“新一代”系统打破了部门级的“竖井式”研发模式,实施管理由单一项目管控向 “一套业务模型、一套IT架构、一套实施工艺、一套管理流程”模式转型。自主创新了一套适合大型银行集团发展的企业级工程实施管理体系,从全行一盘棋的角度去设计和研发系统。
在实施管理上,“新一代”系统制订了全生命周期实施工艺,规范、约束各个项目组的实施工序。同时,建成了企业级的实施管理流程,依托“IT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从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到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迁移、投产,再到运维,全流程的数据统一管理。
“新一代”核心系统的目标是打造满足未来10~15年转型发展需求的信息技术平台,是对建设银行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地重新整合,是对建行企业级业务、技术架构的创立,是对建行所有业务系统的再造。通过梳理全行业务,构建出覆盖全行经营管理的业务价值链,形成114个业务组件,搭建出全行业务架构框架。再通过企业级建模填充业务架构,建立集团层面的流程模型、数据模型、产品模型以及用户体验模型。这套业务模型,既满足现状,又体现了业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