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建行小微信贷样本:破解“抵押痛点” 降低融资成本
临近8月,钱瑞芳往年此时总会为资金四处奔波。作为一家小企业的老板,他在借钱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波折。
“按照水产加工行业规律,再过一两个月就要进行海产品采购了。要在短时间内拿出一大笔购买原材料的资金,企业负担比较重。”钱瑞芳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笔钱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生产,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筹到。
钱瑞芳的企业——惠安瑞芳食品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生产鱼卷等海产品的企业。1992年至今,这家企业从一个小作坊已经逐渐成为行业龙头。越大规模的生产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金来采购,而这也让他的压力更大了。
“随借随还”
“采购资金的需求大约是1000万元。企业自有资金300万元到500万元,加上部分货款的回收,资金的缺口基本都在500万元以内。”钱瑞芳说,企业十几年来在生产基地的投入超过1个亿,而这笔采购款每年都会要得比较急,筹措往往比较麻烦。
作为小微企业,他在不少银行吃过闭门羹。“刚刚创业的时候,这笔资金都是东拼西凑。2002年以后与建行合作,每年就借一两次钱。”
更重要的是,这些年的融资中,钱瑞芳觉得多数银行贷款不灵活,总让他感到憋屈。他表示,资金的使用时间并不会太长,过完年销售回款后也就还上了。“实话实说,企业每年用钱的时候就3个月到4个月,但是不少银行贷款都是按年计算利息。银行放款之后,这笔钱大部分时间都是趴在账上,而企业却要承担相应利息,无形中抬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他向记者透露,水产加工行业的企业净利润如今在8%~10%。由于人工成本近两年不断上升,企业根本承受不了过高的融资利率。
“相比其他银行,建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上比较灵活,实现了随借随还,还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钱瑞芳告诉记者,用一天钱付一天利息,况且贷款的利率不高,企业还得也痛快。
相比钱瑞芳,福建纳仕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旗东对融资成本更敏感。福建纳仕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以智能光控垃圾桶生产为主,今年2月已经在新三板挂牌。该公司2015年的营业收入就达到了1.3亿元,净利润2200万元。
“纳仕达在新三板挂牌之后已经进入了高速的发展期,企业肯定愿意多融资来跟进新的生产和研发项目。2016年年初在建行做了小微贷500万元,特别是利率比较低,这是他没想到的。”王旗东称。
他告诉记者,福建是全国民间借贷比较兴盛的地方,但是融资成本很高。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肯定是要比其他渠道低,所以纳仕达一直与银行合作意愿很强。“作为一种信用类的贷款,建行小微贷随借随还比较实用,贷款的规模和利息上也能够满足企业需求。”
“可能再过一两年,企业就会脱离小微企业的范畴,这里面是离不开银行金融服务支持的。”王旗东称。
抵押痛点
“服务小微企业是商业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实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少大企业也是小微企业成长而来的。银行在伴随企业成长中,也是在给未来的业务铺路。尤其福建民营经济占比较高。民营经济绝大部分是小微企业,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做小微信贷,关键在于怎么服务。”建行福建分行副行长杨达远表示。
“传统商业银行做信贷,可能主要看抵押物,但是小微企业往往融资的难点也就在这儿。摆脱不了抵押的束缚,银行是不可能做好小微企业贷款的。”建行福建省分行小企业业务部副总经理何明波称,此前银行有过很多的尝试,包括与担保公司合作、与政府合作,现在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已彰显出优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建行针对小微企业的授信衡量点不再局限于价值资产的抵押,而是通过订单、技术、纳税、员工薪酬等指标来判断,并研发了诸多种类的小微企业贷款产品。
据了解,建行去年在福建地区首推“小微快贷”,通过整合分析企业及企业主在建设银行的各项信息,较精准预测意向授信额度。通过这种“互联网+信贷”模式,采用电子渠道在线申请、实时审批、签约、支用和还款,全程自助,方便快捷。
“以前都说国有大行服务不了小微,人工逐笔授信不可持续,如今流程再造之后,运用网络和大数据技术很容易实现批量发展。前些年做1万户的小微企业耗时几年,如今一年新增的小微企业数就超过5000户。”何明波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建行福建省分行累计向6000多家小微企业发放的“小微快贷”贷款资金量超过16亿元,单户贷款上限500万元。此外,为保障服务小微,建行福建省分行今年将在信贷规模上给予倾斜,通过调整信贷结构,腾出更多资源投向小微企业,特别是对小微快贷,在信贷规模上没有限制。
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何明波认为模式和产品是关键。模式上能够通过大数据来实现贷款全流程监控,产品设计中则要将风控融于其中。“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做小微贷,而是要通过不断的探索,摸出一条可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