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象转身后的惊艳——从建行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谈起
陈雨露教授说,中国是部金融史,一部上下三千年的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金融史。
没错,我国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要早六七百年。而我国明朝中叶后大量出现的钱庄、银号,作为独立经营的信用机构,办理款项存放和汇兑等业务,已有近代银行的雏形。
然而,世界上最早的银行,却与中国无关。公元十五世纪前后,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银行。当时,人们在码头岸边摆上几张长条凳,为来往的商贾提供现金存放和货币兑换业务。银行英文“Bank”一词,便源于意大利语“Banca”,原意是长凳。
数百年过去了,全世界的银行业从小到大、由表及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听到更多的是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银行:花旗,汇丰,瑞银,德银,富国......这一连串名字星光璀璨,曾经让我们顶礼膜拜,无比艳羡。但是,经过一场场经济和金融危机洗礼,这其中的一部分银行已经坠落凡尘,有些还濒临破产边缘。
令人自豪的是,经过持续改革发展,中国银行业已经站在全球银行业的最前列,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利润总额均为全球最大;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17年全球银行品牌500强”中,中资银行的品牌价值首次超过美国,名列全球第一。2013年,中国工商银行首次坐上了全球银行市值排名的头把交椅;在市值排名前十位银行中,中资银行占了4席。在十多年前,我们完全无法想象会有这样的结果。
而在中国超过四千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排名全球和中国规模、市值第二的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银行非常具有典型意义。它原是一个政府机构,与现代商业银行不沾边,它走过的道路,正是中国银行业砥砺前行、不断创新的缩影。
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10月,诞生于国家“一五”计划初期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热潮中。在超过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最初承担国家财政职能到国家专业银行再到国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始终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2005年10月,建设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打响了四大银行上市的“第一枪”,并成为当时全球银行业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
回顾历史,环视当下,我们感受到了“年逾花甲”的建设银行,迸发出青春活力,不断逆市向前。这其中,固然有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带来的红利,更是该行员工在新形势下锐意创新、深化转型的结果。
然而,从2011年底以来,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建设银行也在深入思考:下一步究竟该如何走?他们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建行和同业中面临的共同问题,确定了“适应大势,下先手棋”的思路,开始探求转型发展的新战略。2012年开始,建设银行开展了转型发展研究论证,制定了《中国建设银行转型发展规划》,于2014年底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在全行实施。
我们可以看到,建设银行此次的转型发展,突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定位于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的目标,着眼于打造最具价值创造力银行。在具体实施路径上,采取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创新型、智慧型“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整体转型。综合性转型致力于成为客户综合金融方案的提供者;多功能转型的目标是营建以金融生态圈为重点的多功能平台;集约化转型的目标是推进经营全要素的优化配置;创新型转型旨在打造创新驱动的强力引擎;智慧型转型旨在以智慧的金融服务赢得未来。
这样的目标和路径,既抓住了时代潮流和行业趋势,也契合建设银行自身的历史积淀和资源禀赋,取得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今年3月29日,建设银行公布的年报显示,2016年该行资产总额近21万亿元,净利润超过2300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少增,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面对经济下行周期,该行各项主要业绩指标稳中有升,在五家大型银行中十分亮眼。
中国银行业为什么可以多次抵御住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全球经济陷入低谷之际,中国银行业为什么能够继续稳步发展?解剖中国银行业,探求中国银行业奥秘,已经成为不少国家业界和学界的重要工作。中国银行业的崛起和建设银行的发展,更引起来欧美国家学界的浓厚兴趣。日前,哈佛大学正式将中国建设银行转型发展成果纳入哈佛商学院全球商界精英培训教学案例库,这对国内银行业来说是第一次。该行董事长王洪章还应邀走进美国哈佛大学上海中心课堂,面向全球CEO学员进行现场授课和交流。这表明,建设银行近年来通过战略转型来打造最具价值创造力的国际一流银行集团,已经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
当然,荣誉不只属于建设银行,也属于整个中国银行业。众所周知,2014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但我国银行较好地应对挑战,主要业务指标平稳增长。建设银行转型发展案例被纳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是国际著名学府对中国银行业的肯定,也让那些不断唱衰甚至抹黑中国银行业的言论和行为不攻自破。
对全球银行业而言,这同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不少原来威震全球的明星银行,光环开始褪色。在美国,安然度过金融危机、市值一度跃居全球第一的富国银行,因虚开客户账户,被监管当局处以巨额罚款;在欧洲,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有着150年历史的德意志银行,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从建设银行的转型案例中学习中国银行业的成功经验,或将成为国际同行的自觉行动。
未来已来,中国银行业应改变过去追随他人、无视规律的习惯,进一步增强自信、独立思考,并持续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作为一头大象,建设银行深化转型发展,优雅地转身,轻盈地奔跑,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一抹惊艳。而作为全球银行业的重要力量,中国银行业正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稳健发展,将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