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第一财经日报》:建设银行发力普惠金融办“村口银行”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17-04-25

2016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确立了普惠金融的国家战略。建设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了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该行在贫困县与当地供销社合作,创新办起了“村口银行”。

这一做法收效显著,2016年建设银行年报显示,该行截至2016年12月末,涉农贷款余额16000余亿元,占各项贷款比例15%。扶贫贷款增长22.35%。

建设银行内部资料显示,目前建设银行正结合供销e家农村电子商务惠农工程体系建设,拓展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供销电商平台+裕龙通APP+供销服务网点+社员卡”的村口银行。

而在传统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建设银行去年也加大了倾斜力度。特别是积极拓展新的放贷手段。在担保环节,探索运用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承包土地收益权等为标的的新型抵押担保方式,有效分担了涉农信贷业务风险。

联手38万供销社基层网点办“村口银行”

在县域农村铺设网点成本高耗费人力,让很多银行望而却步。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的偏远农村,当地农民无法获得最基本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在那里更是无从谈起。

对于传统优势并非三农的建设银行而言,目前该行在平困县的网点覆盖率在国有银行中排名前列。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建设银行有网点机构覆盖的县为471个,覆盖率为56.61%,共有网点891个。

既不像农业银行已经拥有网点众多的基础优势,也不像邮储银行可以利用集团平台邮政网点,建设银行独辟蹊径,通过与当地供销社合作,创新办“村口银行”,同样起到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良好效果。

据建设银行内部介绍,建行的具体做法是,在不具备网点布设条件的县域和乡镇地区,依托供销社、电信、超市等第三方渠道开展合作,将行外机构渠道作为延伸服务的网络,设立建行普惠金融服务点,向县域客户提供个人金融服务。

去年,建设银行联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下发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开展普惠金融合作的通知》(供销经联字〔2016〕1号)。通过供销合作社服务点,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不出村就能办理的取款、汇款、缴费等金融服务,成为广大农民的“村口银行”。

目前,已有10家一级分行与供销社正式开展普惠金融合作,15家一级分行正在积极与当地供销社沟通、协商合作事宜。

供销总社38万基层服务网点与建设银行合作很快在实战中得到检验。2016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要求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农民工切身利益。农民工代发工资业务体量巨大,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建设银行相关知情人士介绍到,政策一出台,建设银行便主动把握这一机遇。结合自身优势,建行对农民工代发工资群体的行为特征和金融需求进行深入的大数据分析,精准设计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形成《农民工代发工资业务营销指引》。

总行指导分行做好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与仓储、居民服务与其他、批发和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等六大重点行业农民工代发工资业务的营销和拓展;其次,做好市场调研。赴安徽、江苏两地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农民工用工企业以及市场需求,倾听分行建议,为后续工作落实和落地奠定基础。

最后,建设银行依托供销总社38万基层服务网点,结合供销e家农村电子商务惠农工程体系建设,大力拓展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供销电商平台+裕龙通APP+供销服务网点+社员卡”的村口银行,为农民工发放工资提供了有效而便捷的金融服务。

创新担保模式压低不良

2016年建设银行年报显示,该行将“三农”与小微列为优先支持的重点领域,信贷规模上不断加强资源倾斜。

根据该行2016年年报,截至2016年12月末,建设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6939.68亿元,占各项贷款比例15.6%,与2009年末的5895.21亿元相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此外,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4万亿元,满足“三个不低于”监管要求。

由于三农与小微客户缺乏抵押物且无法提供完整的现金流表与财务报表,给三农企业放贷一方面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较高的不良率,这些问题一直困扰金融机构。

特别是担保环节,面对农业生产季节性强,抗风险能力弱,依赖自然环境、市场,缺信用、缺担保、农业企业经营收入不稳定等因素,涉农企业往往不能提供有效的担保或足值有效的抵质押。

建设银行去年针对这一问题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拓展新的放贷手段。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探索运用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承包土地收益权等为标的的新型抵押担保方式,丰富初级农产品质押品种;加强与涉农融资担保、保险机构等的合作。

“建议进一步推动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搭建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共担的风险补偿机制。”该行相关负责人指出。

上述做法有效分担了涉农信贷业务风险。年报显示,2016年,建设银行实现资产质量逐季向好,2016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786.90亿元,同比少增400.99亿元;不良贷款率1.52%,较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

此外,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剪刀差”为-5.91亿元,自2012年以来首次转为负值;关注类贷款占比2.87%,较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涉农金融推陈出新

作为基建领域的传统优势银行,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建设银行也不忘推陈出新,创新涉农金融服务三农。

首先,该行去年大力拓展供应链融资服务。以农业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为重要依托,采用订单融资、仓单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理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加大对其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

除了创新涉农业务担保方式外,该行还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贷款产品。作为在基建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的银行,建设银行创新推出新农村贷款、城镇化贷款、PPP模式系列贷款、政府购买服务贷款等产品,允许通过特许经营权收益、未来应收账款等设定质押,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持力度。

个人涉农贷款业务方面,建设银行在个人支农贷款上持续发力。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产品是建行在部分地区开办的对农户发放的,用于支持农业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经营的融资创新产品。推进了个人贷款产品向农户的延伸和覆盖,特别还针对“农民工”群体,创新“农民工工资专项个人助业贷款”金融服务。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所提出的“探索农村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可抵押”的改革方向,正在金融机构一线悄然推进。2016年3月,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

对于两权抵押开拓出的县域金融新蓝海,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指出,建议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相关工作试点推广,完善土地评估、登记、流转机制,为农业现代化生产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