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中国银行业杂志》:建设银行“互联网+创新金融产品”发力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16-06-03

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将善融商务平台引入农村贫困地区,开发适合精准扶贫的“五业富民贷”、“农耕文明贷”等信贷产品,借助“公司+基地+农户+银行”或“合作社+基地+农户+银行+政府”的模式,为农户找项目、为公司找资金、为产品找销路,成为将设银行甘肃省分行精准扶贫的一大亮点。

在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的带领下,记者走访了甘肃省几大贫困重镇,这里的政府、企业、农户还有建设银行地区分行基本上都采用了上述模式,建设银行定西分行、临夏分行、天水分行更是不遗余力地深入基层、精准帮扶当地贫困农户脱贫奔小康。

定西:”五业富民贷“福泽贫困户 银监会副巡视员点赞

当记者走进定西市的临洮绿洲有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时,被眼前的有机农产品深深地吸引住了,这里出产的西红柿是沙瓤的,黄瓜更加香脆可口……

定西独特的地理条件,为当地开展种植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临洮绿洲有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是边江舟对《中国银行业》杂志记者说:“种植绿色蔬菜的土壤不能被污染,施肥必须是有机肥料,临洮县远离工业污染,具备生产绿色有机蔬菜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加上甘肃省的引洮工程为发生绿色农业提供水利设施。”

临洮绿洲有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流转800多亩土地用于有机蔬菜种植,还吸纳了当地100多名农民就业,其中有超过40户是在临洮县扶贫办建档立案的贫困户,这些贫困户每年不仅可以拿到2万多元的工资,还可以得到土地租金和分红,人均年收入可提高4000多元。

还有一位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他叫任国伟。一个偶然的探亲机会,让任国伟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谁知这一念头开创了定西草莓产业的先河。经过水土测试之后,任国伟发现定西的土质和日照条件都为草莓生长提供了绝佳的地理条件,于是他投资500万元创建了定西瑞中农业有限公司,建设了10栋温室大棚,从日本引进的草莓种植技术,研发了奶油、香草、巧克力等多种口味的草莓,因为瑞中草莓独特的口感,受到市场的追捧。目前,瑞中农业的工人全部为定西当地农民,其中还有低保困难户,瑞中农业不仅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就业就会,更提高了人均收入,用草莓产业带动当地部分贫困农户脱贫。

临洮绿洲有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定西瑞中农业有限公司能在定西扎根壮大,为贫困农户提供致富机会都离不开建设银行定西分行的大力支持。这两家公司均采用“农户+基地+公司+银行”的运作模式,公司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作为生产基地,公司吸纳农户成为员工,建设银行根据公司吸收的贫困农户人数确定融资金额,并下调贷款利率。

据了解,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2016年研发的支持农业企业、畜牧业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林牧渔服务企业,带动精准扶贫户就业的“五业富民贷”信贷产品是一款精准扶贫贷款产品,根据企业招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给予利率差别化的优惠定价。

建设银行定西分行行长赵晶介绍说:“通过实施利率差别化优惠定价,对于向建设银行定西分行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建行根据企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的人数最高可在现行同期同档次执行利率的基础上下浮35%,甚至是实行基准利率,实现让利企业,让利贫困户的目标。”

截至4月底,建设银行定西分行已投放3笔贷款,共计1500万元贷款,利率平均在同期同档次利率基础上下浮30%,临洮绿洲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瑞中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都是”五业富民贷“产品的受益者之一,他们不仅通过“五业富民贷”降低了融资成本,更为精准扶贫贡献了一份力量。

来自银监会的副巡视员、临洮县挂职副县长张亮在陪同考察定西的精准扶贫项目时对建设银行定西分行的做法给予了很高评价,用张亮即兴创作的一句诗足以概括——”精准扶贫意深重,风景独好唯陇原“。他希望在挂职期间能够搭建平台,吸引更多像建设银行一样的金融机构,积极发挥银行业服务三农的优势带动当地百姓精准脱贫。

临夏:金融入驻全产业链 靠啤特果和畜牧业精准扶贫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省乃至全国扶贫攻坚难度较大的地区之一,具有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特点,贫困发生率在甘肃省14个市州中位居第二。《中国银行业》杂志记者在临夏州调研时,深深地感受到全产业链和深加工对于当地农户脱贫的重要意义。

在建设银行临夏州分行的大力支持下,临夏州采用“核心企业+贫困农户”的扶贫模式,形成了政府提供企业信息、银行给企业贷款、企业精准扶贫农户的良性循环。如临夏州和政县八八啤特果集团有限公司、临夏市利民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甘肃清河源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的精准扶贫思路下,用全产业链和深加工作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

啤特果是临夏地区特有的一种野果,它长相普通,刚成熟时较为酸涩,放置果皮变黑后口感才会变好,这时的啤特果却又不易保存,当地居民并没有把它当回事儿。直到1995年,甘肃和政八八啤特果集团有限公司将它做成果汁后,啤特果的商业价值才逐渐走进当地人的视野。啤特果果汁口感极佳,营养丰富,受到当地居民的青睐。经过21年的发展,八八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甘肃省最大的私营清真食品饮料企业,全年销售额一亿多元,固定资产2.8亿元。

然而,此时的八八集团也面临原材料不足的生产瓶颈。该集团高级工程师陈志玺告诉记者:“以前啤特果都是野生的,只生长在海拔2000-2400米左右的地区,而且全国范围内,只有临夏的啤特果口感最好,长势也最好。”

为了在临夏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八八集团认识到国家的精准扶贫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将为他们解决原料难题带来契机。于是,八八集团开始鼓励周围农户大量种植皮特果树,并努力提高啤特果的收购价,收购价从刚开始的几毛钱增加到现在的4元/斤。在当地政府和建设银行临夏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八八集团大量发展农户订单式种植啤特果,临夏州包括和政县在内的7个县几乎家家户户都订单式种植啤特果,人均每年至少增收5000元。

除了大量发展农户订单式种植啤特果。八八集团还招聘贫困户进厂上班。陈志玺介绍说,当地的农户在厂里上班一个月能拿到工资2600-3000元左右,每年10月份收购果子时,集团还会雇佣大量临时工,也都是周围比较困难的农户。在收购季节时,遇到资金周转不灵时,还会得到建设银行临夏分行提供的优惠贷款。

建设银行临夏分行小企业部经理张珣告诉记者:“八八集团从成立到现在,建设银行一直都在关注,尤其是它的全产业链模式,成为建设银行临夏分行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我们将长期给予信贷支持。”

在临夏,还有另外一家全产业链公司——甘肃清河源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它以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作为畜牧业产业链的核心,通过“五分一统”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精准脱贫,建设银行已经向他们提供了1500万元贷款,由于受到额度限制,其中只有500万元是低利息的“五业富民贷”。

该公司负责人说:“公司限制希望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扩大养殖规模以保证每天的屠宰量,希望建设银行的’五业富民贷’额度能够增长到1000万元,并将贷款期限延长至2-3年”。

对此,张珣表示:“畜牧业的养殖周期需要时间,五业富民贷现在的一年还款期限不能满足养殖户的需求,我们正在争取把贷款期限延长至三年,省行也在积极解决这一问题。”

天水:善融商务西部行让“互联网+”走近农户

去年,天水市秦安县刘萍乡杨家大湾村的杨老汉家还有一万斤花牛苹果储藏在库房中,杨老汉不舍得将苹果低价钱卖给果汁厂,可是又没有其他销路;今年,杨老汉家的苹果才刚刚挂果就已经预订一空,而且老汉已经收到了天水华园果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给付的2万元订金。

杨老汉家苹果销售情况前后一年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呢?原来是建设银行天分行建议天水市秦安县县政府组织资源,创办的秦陇孵化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挥了大作用,秦陇孵化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建设银行善融商务深入合作,通过”互联网+“思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据了解,秦陇孵化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采用“农户+合作社+电商公司”的电商扶贫策略为当地农产品打开销路。合作社或公司想农户收购农产品,在对农产品进行分级分类与包装,电商公司则负责秦安县农产品的宣传与销售渠道,以及对公司或合作社进行培训,打造了统筹管理,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世界上最优质的苹果都产自沟壑纵横的地带,国家苹果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韩明玉曾经说过,能长好苹果的地方都是干旱少雨的地方,甘肃秦安县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然而这样的地方又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贫困和信息闭塞。

江苏保监局挂职干部、秦安县副县长毕胜对《中国银行业》杂志记者说:“在互联网之前,秦安县比较闭塞,信息通道较狭窄,又没钱投放广告,尽管甘肃的水果在批发市场价格较高,但是没有品牌。”

“创办秦陇孵化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品牌宣传推广,通过与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平台和保险公司合作,扩大了当地农产品品牌的受众范围;二是投入产出不对等,要做好一家电子商务公司需要高成本投入,对于小企业来说,电商投资大见效慢,而由县政府牵头做电商孵化器,可以调动一些企业调动不了的资源,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此外,由电商公司进行统筹管理,解决了产品品质无规范、品牌形象不统一的问题,还能避免无序发展,不良压价等现象”,毕胜说。

目前,秦安县电子商务孵化器内已经有5家企业,其中4家果品企业,1家花椒企业。毕胜说:”通过孵化器,产品销售时间延长了,供需匹配了,对企业来讲,资金回笼快了,订单还可以去融资,农业保险加入进来还可以防范农业灾害风险。对于农户来讲,与合作社签订采购协议,意味着不用再为果树购买肥料、纸袋等辅助生产资料操心,而且收入有了保障,不失为精准扶贫的好思路。“

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以电子商务先行,用金融撬动甘肃”精准扶贫“。未来,建设银行将继续实施扶贫创新,以”五贷扶贫“为基本模式,力争三年累计投放50亿元,其中2016年投放10亿元,2017年和2018年分别投放20亿元,促使普惠金融事业延伸,续写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精准扶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