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中国金融》杂志:中国建设银行金融报国60载—写在中国建设银行成立60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14-11-03

1954年10月1日,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五周年的日子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3月26日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宣告成立。此后60年间,建设银行始终以支持国家建设为己任,矢志不渝坚守“国家利益至上,服务建设为本”的理念,服务于“一五”至“十二五”的共和国经济建设之中,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大型国有银行的兴行强国之路。建设银行因国家经济建设而生,因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而兴。60年来,建设银行见证并参与了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从计划走向市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全过程,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承担支持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

建设银行自成立起就被注入“建设”的基因,60年来,建设银行紧扣实体经济发展脉搏,伴随着改革发展的进程,不断赋予“建设”新的内涵,成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主力军。

1954年是新中国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二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迅猛扩张,建设银行应运而生,成为专门管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拨款的银行。“哪里有重点建设,哪里就有建行的办事机构”是当时建设银行的组织建设原则,从重工业基地、油气田到铁路干线,从人口稠密的都市到荒凉的工程现场,随处都有建设银行的身影。自1954年到1978年的25年间,建设银行共经办各类基本建设投资5628亿元,建成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4000多个,促进了60多个大型骨干项目提前投产。建设银行通过审查工程概预算和制止不合理开支,共为国家节约资金107.8亿元。

1979年年初,国家计委、建委、财政部、建设银行联合向国务院建议试行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建设银行贷款的办法,得到国务院批准。1985年,“拨改贷”得到全面推行,建设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启动。到1993年,建设银行信贷收支金额全部纳入国家信贷计划体系。建设银行实现了由事业单位管理向企业化经营的转变,也拉开了不断完善银行功能的历史序幕。在从1979年至1993年的15年里,建设银行综合实力不断发展壮大,所经办的拨贷款余额达6151亿元,对30多个行业投放了99%以上的国家重点项目资金。在此期间,建设银行陆续开办储蓄业务、国际业务、信用卡业务,特别是在国内率先推出土地开发和商品房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住房金融由此成为建设银行的关键词之一。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建设银行明确定位为以从事中长期信用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结束了肩负财政、银行双重职能的国家专业银行的历史,全方位开办商业银行业务。建设银行的“建设”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内涵,“建设现代生活”成为新的企业形象和目标。建设银行在巩固传统基建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开拓创新步伐,不断扩展业务领域。在着力支持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对民生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开展信贷模式创新,新增网上银行等服务渠道,有力助推了实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近年来,建设银行切实贯彻中央经济金融政策,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拟定支持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服务方案;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优先支持行业,在信贷增速、授信流程、授信产品办理方面给予优惠;严控“两高一剩”行业信贷投放,加大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扶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等经济发展薄弱环节,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从数字上看,一方面,建设银行在国家重点项目贷款市场中仍占有70%以上的份额,截至2014年6月末,全行基本建设贷款余额已达2.43万亿元,是30年前的1200多倍。另一方面,建设银行在小企业贷款领域的表现同样备受瞩目,首创“信贷工厂”小企业经营中心模式,近三年来累计为54万户小企业发放超过2.5万亿元贷款,间接提供超过2000万个就业岗位。

引领金融同业的改革创新

2004年1月,国务院宣布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在国家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后,2005年10月27日,建设银行在香港公开发行股票,成为四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第一家上市的银行,创下了多项IPO纪录。H股上市后不到两年时间,建设银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微博]正式挂牌。建设银行在率先股改上市之后,公司治理、经营机制、风险管理、盈利能力等方面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2005年,建设银行首次明确提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核心问题—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设立股份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形成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建设银行同时十分注重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作用,建立了全系统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制度,定期召开职代会,审议重大经营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办法。此外,建设银行还主动把客户、媒体和公众监督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信息披露。

确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建设银行在股改之初就明确提出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和机制作为改革的中心内容。在此基础上,引进了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流程银行理念、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的管理方法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同时,建立适应改革和发展的组织架构,借鉴平衡计分卡理论完善激励约束制度。经营理念和机制的变革,带来了产品创新的加快推进。近年来,建设银行在国内同业首创了7个产品创新实验室,累计投放社会急需的两千多个新产品和新服务,成为国内金融产品最丰富、服务种类最齐全、最具创新活力的商业银行之一。

形成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早在1999年,建设银行率先建立了以信贷经营、审批、风险“三驾马车”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审贷分离。经过多年的探索,建设银行已经建立起涵盖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声誉等各类风险,覆盖境内外分行、子公司以及表内外资产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上市以来,建设银行的财务状况根本好转,主要财务指标领先同业。截至2014年6月,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89%,平均资产回报率1.65%,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22.97%,拨备覆盖率为248.87%,不良率仅为1.04%。从2005年至2014年,建设银行对国家的贡献累计达14105亿元,其中国家税收5530亿元,国有股份获得的现金红利2551亿元,国有股份市值增长6024亿元。股份制改革以来,国家注资款1862亿元总回报率为706.9%,年复合投资回报率为23.2%。如今建设银行的资产规模已经是上市前的四倍多,人均资产和人均创利均比上市前翻了超过两番,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

推动金融服务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面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建设银行提出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战略定位,积极推动转型发展,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为客户带来了更加卓越的体验。

积极推进综合化平台搭建和海外布局,一体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建设银行的牌照种类同业领先,在大型银行中独家拥有信托牌照,率先控股寿险公司,首批设立基金、租赁公司。截至目前,建设银行已形成包括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租赁、投行、期货在内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与此同时,建设银行不断加快海外布局,海外机构已经覆盖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还与132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具备了7×24小时的全球服务能力。

以客户为导向再造业务流程,服务效率显著提升。建设银行积极推动流程银行建设,持续进行流程优化和改造。其中,网点业务“前后台分离”改革,使全部1.4万个营业网点和425个信用卡、房贷等业务专柜实现了实时性业务总行集中处理,有效缓解了网点交易结算和客户服务压力。在网点一代、二代转型的基础上,近年来再次推进网点“三综合”建设,即建设综合性网点、综合柜员制和综合营销队伍,通过统一岗位设置、强化岗位综合化培训等举措,已实现综合柜员占比达到73%,综合营销团队1.35万个,向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服务。

加快发展新兴业务和渠道,以创新引领客户体验。建设银行已经成功打造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金融服务、家居银行等在内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并于2012年在国内银行业首推“善融商务”电子商务平台。除此之外,建设银行充分利用智能设备、数字媒体和人机交互技术,建设智慧银行网点,研发推出了可视柜员机(VTM)以及建设银行独有的便利柜员服务站(ETS)等职能终端,有效改善了客户体验。

60年的奋力拼搏,成就了建设银行今日的辉煌:资本充足率、资产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拨备覆盖率等7项核心监管指标,在国内银行同业中4项第一、3项第二;在财政部金融企业绩效评价中位居首位;在英国《银行家》和美国《福布斯》杂志对2014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和2014年全球2000家大企业两项排名中均名列第2位,独家获得《亚洲银行家》“2014年中国最具实力银行”大奖。如今,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建设银行蓄势待发,将致力于全面建设“最具价值创造力银行”,我们有理由期待建设银行将在未来的征程中创造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