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建设银行信贷提质:“扎根”实体经济 强化服务国家建设能力
在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的严峻形势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显迫切。事实上,作为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一环,银行与实体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此,加大信贷投放,引导资金流向,为实体经济薄弱环节“输血”已经成为了银行的重头戏。这其中不仅需要银行的胆量,更需要银行的智慧。
据了解,作为国有四大行的建设先锋,中国建设银行一直冲在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最前沿。不论是公共建设项目、产业升级服务还是“三农”服务,建设银行都走在商业银行前列。通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绩,更是承担起了一个国有大行的社会责任。
“输血”实体经济
随着经济下行风险的加大,多数银行在信贷上越来越谨慎,但是实体经济“闹钱荒”,产业转型面临巨大资金缺口,协调两者无疑是对银行的考验。
“两者其实并不矛盾。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实体经济如今离不开金融支持,银行应该加大信贷投放,这是国有大行的社会责任;按照市场规律,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贷款的确会面临更大风险,但是这仅仅是要求银行严格执行贷款政策,加强风险防控,而不能因噎废食。”建设银行相关人士认为,“服务实体经济”和“严守风险底线”不仅是监管层的要求,也是建设银行信贷执行的准则。
作为共和国建设的主力军,建设银行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涵盖了国家实体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从桥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扶持小微企业,从贫困地区贷款到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建设银行的“根”已经深扎到了实体经济中。
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表示,建设银行的发展重点和方向首先还是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推动结构调整。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型四化”战略,着眼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研究推进的重大工程建设以及配套建设,在基础设施、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和重大民生工程等领域,加大业务拓展和资源倾斜力度。
据建设银行2014年中报显示,该行贷款投放重点在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新增额在公司类贷款新增中占比47.26%。积极支持小微企业、“三农”、民生领域发展,上半年累计为9.65万户小微企业发放4942.77亿元信贷资金,新增涉农贷款807.40亿元;推广“民本通达”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民生领域贷款余额达到2387.76亿元;拓宽保障房建设融资渠道,贷款余额达811.61亿元。
未来发展契机
在政策的倾斜和银行的转型中,建设银行的定位和客户也在不断调整。如今,大行仅仅服务大企业的“垒大户”做法已不多见,而小微企业、三农等战略客户却成为了他们的“香饽饽”。
“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难长期存在,但是就银行目前来看,由于政策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国有大行对小微、三农等实体经济倾向已经成为未来银行转型战略,拓展了国有大行客户的覆盖范围。”一家券商分析师表示,在利率逐渐市场化之后,大中型客户和小微客户、三农客户同等重要。国有大行对小微、三农加大信贷投放之后,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2011年,建设银行就已经确定了“加快新农村建设领域金融服务创新,实现县域和农村金融服务的功能延伸”的战略,并将之列入建行的5年规划。截至目前,建设银行已形成“创新产品和创新机构”支持“三农”的服务特色,在全国同业中率先创新了新农村建设贷款、小额农户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业订单贷款、农民工特色银行卡等十余个系列产品。
对于不同企业的不同时期,建设银行还为企业量身订做金融服务方案,将助业贷款产品分为了“速贷通”“成长之路”“善融贷”等多个品牌,重点加大对高端农产品种植户、养殖户的贷款支持力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建设银行在近5年的三农贷款经验中,摸索出了多种业务创新模式,并取得了实效。比如,以支持地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企业+农户”“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以“合作机构+农户+银行”的三方合作为主要模式。此外,建设银行还创新了多种担保模式,让农户能够更加顺利地获得贷款资金。
“这些经营模式不仅有利于业务的扩展,风险的防范,还能够有效进行复制,使建行三农贷款的受惠范围更大。”建行相关人士称,国内城镇化发展提速,县域及农村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建设银行不仅能够在其中顺利履行社会责任,还能同时把握住未来发展机会。
信贷提质
在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的同时,建设银行对信贷提质也丝毫不放松。
“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对于高新技术、民生惠民的项目加大资金投入,而过剩性行业则是降低支持力度或加快退出步伐。”建行相关人士表示,建设银行在为实体经济输血中并不盲目,而是理性地强化了风险防控。
他认为,在经济周期下行,银行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比拼的就是风险控制能力。“怎样加大资金效率,怎样配置资金风险更低,这些都很关键。”
据了解,建设银行上半年客户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 2568.1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296.98 亿元,增幅为13.08%,主要是加大对零售类贷款的投放力度。
同时,建设银行特别强调了在公司贷款业务中,严格实施名单制管理,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五个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减少了资金投放。
截至6月末,上述五个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余额为 1395.67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61.26 亿元。同时,对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量,建设银行也持续优化现金流结构,监管类平台贷款较上年末减少 92.74 亿元,现金流全覆盖类平台贷款占比 96.76%。
“提升银行信贷质量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前提。如果信贷质量不高,形成了较多不良,那么银行在投放上就不得不更加谨慎。反之,能够把好风险的关口,银行也愿意在资金投放上"大方一些"。”建行相关人士表示,在国内经济转型的阵痛期,银行也在配合政策实行采取差异化的信贷“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