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中国建设银行为走出去企业保驾护航
在机遇中把握市场,在危机中挖掘机会。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响应国家号召,支持走出去战略,累计为国家重点“走出去”企业提供了近50亿美元融资支持,成为出口信贷业务领域的中流砥柱。特别是2009年以后,当金融危机袭来、外资银行普遍出现流动性紧张之时,建设银行果断进入出口信贷市场,利用多年稳健经营积累的信誉、人才与资金优势,为我国重点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支持,助力企业扩展市场版图,提升国际地位,将产品、服务与技术输出到欧、亚、非、拉美等各大洲。
自2009年以来的5年间,建设银行累计办理出口信贷业务28笔,签约金额45.16亿美元,余额12.47亿美元,拉动出口超过54亿美元,支持了一大批国内重点“走出去”企业的重大项目出口,覆盖丹麦、瑞士、阿根廷、土耳其、新加坡、韩国、柬埔寨等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
把握机遇,开创“走出去”业务新局面
2009年,受全球性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向型企业普遍面临巨大压力,但是在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和性价比高、性能服务优质的大型工程境外承建等诸多方面,我国依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甚至具备了与发达国家企业争抢市场份额的可能。
随着市场上中长期外币资金出现紧缺,原本外资银行在出口信贷等“走出去”领域独点鳌头的局面被打破。建设银行果断进入出口信贷业务市场,通过增设海外分支机构、加强境内外联动、完善金融产品体系,为重点客户提供支持。建设银行发挥基础建设融资优势,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支持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走出去”客户顺利完成设备出口和境外工程承包发挥了关键作用。
重点突破,助力高科技龙头企业海外腾飞
出口信贷业务是指在出口信贷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政策性保险的情况下,建设银行向本国出口企业、外国进口企业、政府机构或金融机构提供的中长期融资业务,是建设银行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主要产品。
在中国企业进入大规模“走出去”扩张的新时期,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渐成为“走出去”龙头,其中以电信设备生产商最为突出。华为、中兴通讯已彻底改变了电信行业的世界版图和格局,建设银行凭借一系列创新产品和完整的服务方案,成功跻身华为、中兴通讯出口信贷业务“短名单”,开启了为电信设备供应商“走出去”提供出口信贷融资的辉煌之旅。
2009年至2014年期间,建设银行累计为华为、中兴通讯办理出口信贷项目近50个,提供融资近1亿美元。项目结构灵活多变,既有国家主权担保项目、也有母公司担保或信用支持项目;既有出口买方信贷项目,也有出口卖方信贷应收账款买断项目,更有针对预付款与传统出口信贷捆绑的商业贷款项目;还尝试了中信保保单出具前放款以及买方先付款再放款的归垫融资模式。
每个项目都是创新,都是进步。建设银行为华为、中兴量身定制全球金融服务方案,充分展示了境内外联动的整体服务水平。2013年,建设银行与国开行、工行联合牵头尼日利亚MTN出口买方信贷银团项目荣获国际顶级财经杂志Trade Finance组织的“2013年度交易大奖”。这是建设银行国际融资业务第三次获得国际奖项,也是银企携手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见证与里程碑。
立足本土,为跨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保驾护航
在我国企业大踏步地“走出去”进程中,陆续涌现出一批将开发新兴市场与巩固传统市场相结合、“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相结合、集“生产、研发、贸易、服务、资源开发”于一身的跨国企业,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初步形成了本土跨国公司“集群”,深圳中集集团就是这些跨国企业中的佼佼者。
中集集团自1980年创立伊始就确立了外向型经营战略,通过构建全球化运营体系,实现了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走出去”,并以海外并购为手段,组建国际化运营架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企业,集装箱制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
优质的金融服务是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前提和保障。在航运市场不景气、航运公司采购能力降低、集装箱销售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建设银行积极尝试结构性融资创新,2010至2011年期间,与中信保合作为中集集团连续提供了两笔8年期海外租赁保险项下应收账款买断及配套利率调期业务,金额合计1.1亿美元。通过结构性安排,境外航运公司本来需要支付全款才能获得集装箱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现在只需按季支付租金就可实现同等权利,极大地缓解了买方资金压力。中集集团因此获得了长期稳定的订单,巩固了集装箱销售市场的领先地位。受此项业务的启发,中集集团主动与建设银行洽谈,以融资租赁模式支持后续海工平台和船舶业务,打开了合作的新渠道。
领航舰队,伴随“大船”扬帆远航
一直以来,船舶制造业都是建设银行关注的重点产业。随着我国全球造船大国地位的逐步确立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建设银行抢抓先机、披波斩浪、奋力前行,从首航到领航,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业绩。
目前建设银行船舶金融服务已扩展到欧亚大陆航运企业,服务重点面向中船重工、中船和中远船务等大型船舶建造集团,以船舶预付款保函和出口买方信贷为核心的船舶金融服务覆盖了深海钻井平台、超大型油轮、集装箱船和散货船等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大型设备。
2009年建设银行率先在大连成立了国内银行业首家船舶融资产品中心;2010年成功承办了境内业界首笔钻井平台出口买方信贷和首笔VLCC超大型油轮出口买方信贷,推动了建设银行船舶金融的全面发展及品牌形象的建立,促进了建设银行国际业务“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其中,建设银行与大连船舶重工的合作为双方并肩“走出去”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预付款保函是撬动船舶金融业务链条的起点。大船重工是中船重工旗下核心企业。建设银行充分分析国际船市走势和船舶建造流程,结合自身优势,决定从船舶建造的首个节点着手,以建造合同生效对应的预付款保函为突破口,为大船重工量身定制了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赢得了客户信赖,累计为大船重工开立船舶保函42.5亿美元,涉及项目金额近100亿美元,业务承办率超过60%。
船舶出口买方信贷历尽艰险完美首航。2009年伊始,由于外资银行流动性短缺无法按计划提供融资,大船重工与香港华光海运集团签订的“大连勇士”号VLCC订单面临无法履约的窘境。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建设银行为该项目设计了出口买方信贷融资方案,并做了大量排险解难工作:排险一,提前成立专门团队,跟踪营销项目并理顺内部流程;排险二,担当大船重工、中船重工和机电商会等三方联系人,积极与国家主管部门沟通;排险三,组建总分行联动团队,定期跟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机电商会、财政部对项目的推进进度;排险四,积极充当香港华光海运、中信保公司和大船重工之间的协调人,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保持每周两次以上的四方沟通,解难答疑,通报工作进展。经过精心筹备和不懈努力,建设银行这艘“大船”终于扬帆出海,2010年签署金融协议,2011年放款,实现出口买方信贷首航。
航道打通,业务接踵而至,好消息纷至沓来。韩国、挪威、土耳其、丹麦、新加坡等国家船东分别与建设银行签署船舶出口买方信贷协议,签约总额6.2亿美元。2011年以来全球航运行业步入低谷,建设银行通过提款份额转让和非出资型风险参与等方式,继续寻求新的蓝海,打造领航舰队,向着目标远航。
不断创新,着力打造“明星”产品
出口信贷再融资是国内商业银行出口信贷类业务的重点产品,是建设银行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首推产品,也是建设银行在外汇融资市场中极具优势的核心“明星”产品。截止目前,建设银行已承办覆盖欧洲、拉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数十个项目,以优质的服务得到出口商及项目业主的认可。
建设银行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紧随市场、改变创新”的创新理念和营销理念的指引下,走访了在京所有“走出去”央企,了解企业的融资难点和需求,提出了分笔转让的出口信贷再融资产品创新课题。对于一个已在国际、国内融资市场中经过几十年完善规范的成熟产品,创新和改变难度重重。建设银行内部多个领域专家组成的创新小组开始了艰难的创新之旅。由于该产品涉及多个主管部门,每一环节、每一点改变都需要各方认可,同时还要符合境内外业主和银行的实际操作要求。历时5年,智慧和汗水浇灌的创新之果孕育成熟。产品推出后短短2年,仅北京地区已实现签约255亿元人民币,涉及9个项目。该产品的成功推出进一步奠定了建设银行在出口信贷再融资业务领域的龙头地位。
全球布局,境内外携手搭建服务平台
建设银行加快海外拓展步伐,目前在全球拥有20家一级机构,覆盖了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能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球范围、24小时不间断金融服务。
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熟悉海外市场,建设银行发挥集团境内外联动优势,以海外机构为平台,积极为客户并购融资、项目融资提供多样化方案:2012年为华能Millmerran火电站项目(华能参股40%) 牵头组建金额为3.6亿澳元银团贷款,悉尼分行参与金额为5000万澳元并担当牵头行角色;2013年为金风科技澳洲风电项目提供资本金内保外贷及本地资产项目融资,使得金风科技顺利完成澳大利亚风电场的建设投资;为中海油收购英国石油公司BP部分股权提供并购贷款,组织四家海外机构通过风险参与方式办理中海油30亿美元天然气并购贷款银团贷款项目;此外,建设银行还通过内保外贷方式为深圳中金岭南,山东兖矿、义马煤业收购澳大利亚公司提供了并购贷款资金。
通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建设银行以其“高效、专业、务实”的服务理念,成为中资企业走向海外的坚强后盾,帮助众多客户抓住全球化机遇,快速拓展全球市场,取得了巨大市场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伴随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建设银行将进一步拓展全球网络,不断提升全球服务能力,为中资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为中国与全球的经贸往来架起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