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创新推出“助保贷” 建行降低融资成本有效扶持小微企业
在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时,银行也因为难以寻找到优质潜力客户而面临“难贷款”的问题。而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不足,是小微企业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瓶颈。
瓶颈不破,小微企业就难以得到金融活水的滋润。近年来,建行湖北省分行针对银企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信用不足等问题,携手地方政府推出“助保贷”,在帮助小微企业跨越信贷门槛、降低融资成本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破解信息不对称
建行湖北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助保贷”业务是在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由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和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资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的信贷业务。“助保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建立“小微企业池”,由当地政府与银行共同选择企业入池,在此基础上向入池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使银行发掘客户、了解客户的成本大为降低。
目前,湖北省内各级政府一般由分管工业经济的领导担任组长,成立由政府办、经信委、工商、税务、财政、法院、公安、国土、税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小微企业助保贷管理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企业的缴税、用电、用水等情况,对企业进行前期评估,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选择一批优质客户入选“小微企业池”,有效解决了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降低信贷门槛
信用不足一直是小微企业融资时普遍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发展初期的小微企业,资产少、可以用于抵押和担保标的物不多且价值不高,难以满足银行传统全额抵质押的融资要求。
“助保贷”业务模式下,由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和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资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当企业贷款发生逾期时,银行可启动申请代偿程序,用“助保金池”中所有企业缴纳的助保金先行代偿贷款本息,不足部分由银行和政府风险补偿资金按照各50%比例共同承担损失。
由于有了增信平台,入选“小微企业池”的企业自然优于一般企业而受到银行的另眼相看。企业只需缴纳贷款金额的2%助保金和提供40%的担保或抵质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即可获得贷款。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融资的六成可以是信用贷款。
安陆市欣华禽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文平说:“这个产品确实好,解决了我们想发展,但抵押物不足的融资难问题。如果没有‘助保贷’,公司的房产评估值900多万元,最多只能贷500万元左右。今年我们入选‘小微企业池’后,获得了建行安陆支行980万元的贷款,多贷的几百万元对我们小企业来说作用很大。”
发挥杠杆效应
有限的财政资金如何撬动更多的信贷资金,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是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关心的问题,“助保贷”正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的产品。
根据“助保贷”业务要求,政府风险补偿金一般不低于建设银行当年办理“助保贷”业务量的10%,换言之,政府风险补偿金可以起到1比10的杠杆撬动作用。
如果政府每年用于贴息、奖励资金是1亿元,以优质小微企业平均需要500万元资金支持为例,通过传统扶持方式,可以支持20家企业。同样是这1亿元,如果作为“助保贷”业务的政府风险补偿金,建设银行可放大提供10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将满足200家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助保贷”业务使得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些资金还可以长期循环使用,资金使用效率也大大提高。
湖北省内“助保贷”业务发展较好的荆门市市长肖菊华认为,“‘助保贷’通过政府、企业、银行三方合作,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降低了小微企业信贷门槛和成本,有力促进了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有益探索。”目前,“助保贷”业务惠及湖北各地小微企业368户,贷款余额达22.3亿元,重点支持了当地有产业优势的制造业客户和涉农客户。这些企业累计解决3万人就业,每年为政府创造税收超过5亿元,实现了政、企、银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