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建设银行“扶小助农”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破解小微企业、“三农”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如今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探索实践的新话题。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按照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智能化、创新型的转型要求,在创新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方面,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正以显著的成效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力军。
拿什么“厚贷”小微?
自2005年上市以后,一向依托大企业大项目、热衷于做“大买卖”的建设银行,将目光投向了小微企业,由于在这个领域并没有优势而引起了业界热议。当2007年,建设银行在同业中首创“信贷工厂”模式,逐步建立起有别于大中型企业的,流程化、标准化服务小微企业的专业化经营管理体系之时,也让社会各界感受到了建设银行服务“小微”的诚意。
“建行在战略层面确实将小企业视为经营转型的重点,绝非权宜之计,因此,在信贷安排上有意向小企业倾斜。”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说。
2008年,建设银行制定新的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将小企业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2009年,在四大行中率先成立小企业一级部,目前,建行37家一级分行中有34家分行成立小企业业务专门管理部门,并在二级分支行设立286家信贷工厂模式的小企业经营中心,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百强县。
多年来的表现显示,建设银行已建立起“总行引领创新、分行主动创新、多方合作创新”的创新机制,形成了适应小微企业需求的“成长之路”“速贷通”“小额贷”“信用贷”在内的四大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客户的各类信贷需求和风险缓释方式。
截至2014年6月末,建设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授信客户24万户,并为300万户小微企业提供结算、理财、咨询等服务。近三年小微企业贷款新增连续实现“两个不低于”,累计为54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2.5万亿元,对充分就业、服务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建行服务小微企业“很有成效”;2012年,荣获中央电视台“全国服务小微企业最佳创新成就奖”;2013年,荣获银监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表现突出的银行”,荣获中国中小企业协会2013年度惟一“最佳中小企业服务银行”等奖项。
但是近期,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银监会今年以来更是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直指融资“难”与“贵”。作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建设银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力度不可谓不大,比如对“小微”企业免收包括贷款承诺费、并购贷款承诺费在内的十四项收费,优化评级业务流程、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和服务等举措。
勿庸置疑,目前政策环境的大力支持,为银行做好小微金融服务创造了有利机遇。一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银行信贷业务的盈利能力面临挑战;二是金融脱媒日益明显,大型客户直接融资能力越来越强,对银行信贷业务带来巨大冲击;三是市场流动性趋紧,信贷业务期限结构亟需优化。这一切,都加强了小微企业对银行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小企业涉及各行各业,搞好小企业金融服务,利国利民、利行利己。只有支持更多人发展,银行经营才能可持续。”张建国的话,明确表示了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建设银行必然还会加大力度。
现在,建设银行正落实其“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智能化、创新型”的战略发展要求,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零售化、批量化作业,以综合化金融服务、扩大客户基础为核心,以体制机制优化、管理能力升级为保障,以产品创新和渠道协同为引擎,以系统开发和流程优化为支撑,加快提升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多渠道、多途径全面“厚贷”小微企业。
如何才能“深耕”三农?
一直以来,建设银行把涉农领域作为优先支持的重点领域,不断加大涉农贷款投放。“把支持实体经济放在重要位置,为广大农村客户和农业实体企业输血造血,积极推进为民富民金融创新,这是作为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自觉肩负起崇高的社会责任。”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如是表示。
如果说,2008年在新疆首创“小额农户贷款”模式,同年在湖南桃江试点村镇银行,2010年在同业率先创新新农村建设贷款产品,并推出全国银行业首张专门为农业企业员工和农户设计的银行卡“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北大荒龙卡”,等等作为是建设银行“摸着石头过河”的小心尝试,那么,这之后的系列持续高发的创新态势,无疑已将服务“三农”放在了建行业务规划的突出位置。
就在2011年,建设银行将“加快新农村建设领域金融服务创新,实现县域和农村金融服务的功能延伸”列入了《中国建设银行2011年-2015年发展规划》。同年还制定《关于印发的通知》,创新了新农村建设贷款业务。
国务院领导、监管部门及社会媒体,均对建设银行服务“三农”给予高度肯定,并非空穴来风。截至目前,建设银行已形成“创新产品和创新机构”支持“三农”的服务特色,在全国同业中率先创新了新农村建设贷款、小额农户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业订单贷款、农民工特色银行卡等十余个系列产品。2011年、2012年、2013年建行涉农贷款增速分别为39.4%、20.35%、20.45%,均远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超额完成监管部门对涉农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两个不低于”的要求。对完善当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延伸服务网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截至2013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达16239.18亿元,较年初新增3490.1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240.32亿元,不良率1.30%,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建行共支持185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共发起设立村镇银行27家,分布在11个省、直辖市。这一系列的动作和数据,所体现出的支持“三农”的力度和效果使建设银行不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也难。2011年底,建设银行荣获“2011全国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年度大奖”的“最佳创新成就奖”和“最佳社会责任奖”。
该行目前正在努力创新支持涉农业务的做法:创新产品、细分市场、增设机构。比如创新订单农业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户发展;探索多种经营模式,积极探索支持地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企业+农户”、“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的发展,扩大小额农户贷款范围;以“合作机构+农户+银行”的三方合作为主要模式,扩大个人支农贷款范围;丰富信贷担保形式,有效支持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创新探索涉农信贷业务模式;面向农企和农民工,创新银行卡特色服务等。
服务实体经济怎样“接地气”?
如果真正要做到“厚贷”小微、“深耕”三农,不仅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而且还要机制上不断变革、服务上不断创新,技术上不断突破。否则,只能是一纸空话。
“银行只有与实体经济抱团取暖,才能赢得更大发展。”董事长王洪章如是说。因此,人们就看到了建设银行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建立起完善的专业专注的经营管理体系,逐步建设各类专业化服务平台,实行差别化管理,等等,服务实体经济的切实动作。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服务和监管,为做强实体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提供金融支持。而在这之前,李克强总理就对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金融创新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更有效地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让金融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盘点建设银行近期的各种表现显示,他们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正越来越“接地气”:通过搭建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与各地政府合作,推广“助保贷”等产品,合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各大银行中率先创新试行评分卡评价方式;着力拓展供应链融资以及产业链融资、商业圈融资、企业群融资等,在降低业务成本的同时有效管控风险;针对普遍缺乏抵质押物、但信用状况良好的小微企业客户,推广信用贷款,免除客户抵质押负担;推出善融商务个人助业贷款,使客户可以通过建行善融商务平台、网上银行等渠道,采取订单支付、约定支付等方式自助支用贷款,满足了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多渠道支用信贷的需求。稳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帮助解决农户生产经营资金短缺的困难,将个人支农贷款的试点范围扩大到17家分行,并通过兵团担保、农场担保、优质合作企业加农户等模式开展个人支农贷款业务;通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网络金融服务,以及与其他涉农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战略合作等模式,进一步延伸服务终端。针对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创新推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抵押等多种涉农担保新模式;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范围,开展大中型农机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积极支持大型集团化农垦区和农业产业化项目,提升对“三农”的金融服务能力。
实际上,对于建设银行而言,在承担国有控股大型银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服务实体经济,也抓住了新的市场机遇,培育了新的业务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