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建设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接地气”
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按照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智能化、创新型的转型要求,在创新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方面,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正以显著的成效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力军。
如果真正要做到“厚贷”小微、“深耕”三农,不仅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而且还要机制上不断变革、服务上不断创新,技术上不断突破。否则,只能是一纸空话。
银行只有与实体经济抱团取暖,才能赢得更大发展。因此,人们就看到了建设银行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建立起完善的专业专注的经营管理体系,逐步建设各类专业化服务平台,实行差别化管理,等等,服务实体经济的切实动作。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服务和监管,为做强实体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提供金融支持。而在这之前,李克强总理就对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金融创新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更有效地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让金融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盘点建设银行近期的各种表现显示,他们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正越来越“接地气”:通过搭建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与各地政府合作,推广“助保贷”等产品,合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各大银行中率先创新试行评分卡评价方式;着力拓展供应链融资以及产业链融资、商业圈融资、企业群融资等,在降低业务成本的同时有效管控风险;针对普遍缺乏抵质押物、但信用状况良好的小微企业客户,推广信用贷款,免除客户抵质押负担;推出善融商务个人助业贷款,使客户可以通过建行善融商务平台、网上银行等渠道,采取订单支付、约定支付等方式自助支用贷款,满足了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多渠道支用信贷的需求。稳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帮助解决农户生产经营资金短缺的困难,将个人支农贷款的试点范围扩大到17家分行,并通过兵团担保、农场担保、优质合作企业加农户等模式开展个人支农贷款业务;通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网络金融服务,以及与其他涉农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战略合作等模式,进一步延伸服务终端。针对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创新推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抵押等多种涉农担保新模式;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范围,开展大中型农机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积极支持大型集团化农垦区和农业产业化项目,提升对“三农”的金融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