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湖北日报:建行“助保贷”促政企银三方合作共赢

发布时间:2014-08-19

 “融资难”、“融资贵”是阻挡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破解?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策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尽管国家近年来密集出台了诸如为小微企业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多项金融、财政、税收政策,致力于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题,但是各地小微企业发展中,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仍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建设银行研发的“助保贷”产品,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上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政府支持和企业欢迎,也受到了新华社内参关注,引发了人民日报、金融时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跟踪报道。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7月初与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会晤时,对湖北分行“助保贷”业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省政府办公厅也以正式文件明确要求推广建设银行“助保贷”服务模式。

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市、州均已开办“助保贷”业务,惠及小微企业368户,贷款余额22.3亿元,重点支持了当地有产业优势的制造业客户和涉农客户。这些企业累计解决就业3万人,每年为政府创造税收收入超过5亿元。

政企银共为企业增信  筛选优质客户入选“小微企业池”

据湖北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调查,小微企业认为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原因是有效抵押资产不足和金融机构门槛过高。其实,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本质仍是社会征信体系尚未建立导致银行、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时,银行也因为难以寻找优质潜力客户面临“贷款难”的问题。

建设银行“助保贷”由此应运而生。“助保贷”业务是建设银行向“小微企业池”中的企业发放,在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由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和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资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的信贷业务。“助保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大数原理”和“组织增信原理”,通过建立政府增信平台和“小微企业池”,由当地政府与银行共同选择企业入池,在此基础上向入池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政府所具备的公权力使得它在选择优质企业上具有银行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政府比银行更了解当地企业,哪些是优势企业、哪些行业更有发展前途、哪些行业会遭到淘汰等等。政府在信息上也有独特优势,通过政府渠道可以知道企业当前发展怎样,有无融资需求,资金用途是否真实且符合政策等等。

在政府增信平台的搭建上,目前湖北省内各级政府一般由分管工业经济的领导担任组长,成立由政府办、经信委、工商、税务、财政、法院、公安、国土、税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小微企业助保贷管理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企业的缴税、用电、用水等情况,对企业进行前期评估,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选择一批优质客户入选“小微企业池”,有效解决了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转化为成实际行动。

湖北银监局副局长阙方平在建行湖北分行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现场会上指出:建行“助保贷”解决了目前缺信心、缺信息、缺信用的“缺三信”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

六成信用贷款缓解抵押不足难题  企业融资成本极大降低

抵质押物不足一直是小微企业融资时普遍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发展初期的小微企业,资产少、可以用于抵押和担保标的物不多且价值不高,难以满足银行传统全额抵质押的融资要求。

由于有了增信平台,入选“小微企业池”的企业自然优于一般企业而受到银行的“另眼相看”。企业只需缴纳贷款金额2%的助保金和提供40%的担保或抵质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即可获得贷款。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融资的六成可以是信用贷款。

2013年6月,湖北省钟祥众兴玻璃钢有限公司急需一笔流动资金贷款,自身的土地和设备抵押率又不够。通过钟祥市政府搭建的“助保贷”平台,该公司在缴纳了10万元的助保金并提供贷款额度40%的第三方担保后,短短两周内就拿到了5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助保贷”抵质押比率降低到40%的同时,也极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多少成本?建行湖北省分行小企业业务部负责人徐明帮企业算了笔账。

小微企业如果缺乏抵质押物,一般向担保公司寻求担保,每笔贷款须额外承担3%的担保费。以贷款1000万元计算,传统贷款全额抵押需要30万元的担保费用,“助保贷”仅需提供400万的担保,担保费用为12万,节省了18万元。在当前中小企业生存日益艰难的背景下,能够节省这样一笔担保费用对企业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政府风险补偿金放大财政资金  支持地方经济“以小博大”

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金十条)中提出: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助保贷”正是贯彻这一精神、发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放大效用的适销对路产品。“助保贷”贷款额度总量取决于由企业缴纳的助保金和政府风险补偿金组成的“助保金池”总量。根据“助保贷”业务要求,政府风险补偿金一般不低于建设银行当年办理“助保贷”业务量的10%,换言之,政府风险补偿金可以起到1比10的杠杆撬动作用。

如果政府每年用于贴息、奖励资金是1亿元,以优质小微企业平均需要500万元资金支持为例,通过传统扶持方式,可以支持20家企业。同样是这1亿元,如果作为“助保贷”业务的政府风险补偿金,建设银行可放大提供10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满足200家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助保贷”业务使得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资金可长期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省内“助保贷”业务发展较快的荆门市,该市市长肖菊华在荆门市《工业经济动态》上批示:“钟祥市‘助保贷’通过政府、企业、银行三方合作,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降低了小微企业信贷门槛和成本,有力促进了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有益探索。其经验可印发全市学习、借鉴和推广。”

风险共担强化企业内外约束  各方资金安全可控实现三赢

申请“助保贷”的小微企业,需按贷款额度2%缴纳保证金,称为“助保金”,这2%的助保金实际上只是企业的或有成本,只要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就会如数返还。当企业贷款发生逾期时,银行可启动申请代偿程序,用“助保金池”中所有企业缴纳的助保金先行代偿贷款本息,不足部分由银行和政府风险补偿资金按照各50%比例共同承担损失。这种风险共担机制将企业、银行和政府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事实上,为了避免发生贷款逾期和助保金损失,贷款企业会审慎经营按期还贷,同时还会约束其他贷款企业的违约行为。在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政府会借助资源优势,对企业客户实施救助。从全国“助保贷”运营情况看,也出现过小微企业因经营问题无法期时还款的现象,但政府通过资产兼并重组、法律救助等措施,使得大部分企业都能够起死回生。

建行“助保贷”业务开办五年来,不良贷款率远低于同类贷款平均水平,除了政府、银行两道选择门槛筛选出来的目标优质客户作为风险防控的前提条件之外,风险共担机制的建立强化了企业内外约束也是保证各方资金安全的关键因素。“助保贷”作为建设银行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而创新的产品,通过与政府的紧密合作,利用政府风险补偿资金的杠杆效应,为缺少抵押、担保的小微企业进行增信,缓解了当前社会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实现了“政、企、银”三方共赢。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整合资源支持小微大有可为

以湖北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省内小微企业(不含个体工商户)约60多万家,按照每个企业融资需求100万元计算,贷款融资需求达6000亿元以上,这些企业大多数无法提供抵质押物,仅靠政府资金补贴是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的。

目前部分地方政府领导思想尚待转变,不习惯也不会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扶持小微企业,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了资金投入上的匮乏。政府铺底风险补偿金规模上不去,就制约了“助保贷”业务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批量撬动作用。如果各级政府能够利用好“助保贷”业务平台的放大作用,加大铺底资金的投入力度,将当地小微企业贴息、奖励资金统一用于“助保贷”平台,就可以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实现融资,更好地缓解地方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压力。

此外,政府在加强对“助保贷”业务平台推进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小微企业征信体系还有很大的空间。

对于银行来说,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简化优化内部流程,提升相应速度和服务效率,使得“助保贷”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