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中国建设银行以绿色信贷解“环保”难题
在过去的一周中,环保部先后通报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数个省份多个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督查行动情况,据统计,已有70多家企业遭环保部“点名批评”。相关机构也积极行动起来,其中不难发现银行机构的身影。
中国建设银行就是其中之一,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有大行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了银行业推进绿色信贷的排头兵。
全盘布局政策先行“行动早”,或许是业界对建设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开展的第一印象。
据笔者了解,早在两年前建设银行即明确了绿色信贷涉及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绿色生态、现代服务产业六个领域及其重点项目和客户,提出了绿色信贷客户和项目识别要点,推进绿色信贷的六大措施;2012年又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落实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产品结构调整任务、区域发展任务等,涉及了六大重点领域以及钢铁、水泥、化工、有色金属、食品等多个行业,提出落实节能减排的多项措施。
对此,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行动早”得益于政策先行。一直以来,建设银行积极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加强绿色信贷组织管理和绿色信贷能力建设,有效推进绿色信贷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从具体措施来看,建设银行按照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等产品,全方位支持各行业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支持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火电企业脱硫技术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优化信贷结构。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确定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在贷前、贷中、贷后等各环节加强绿色信贷组织管理和绿色信贷能力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建设银行绿色信贷贷款余额4719.38亿元,比年初新增642.24亿元。近三年来,建设银行累计发放绿色信贷贷款近3500亿元。
突出重点优先支持据笔者了解,建设银行将绿色信贷列为优先支持行业,突出节能减排和绿色信贷导向,引导信贷资源投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领域,将“节能环保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列为建设银行优先支持行业,给予重点支持。
建设银行还鼓励信贷资金进入符合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导向、低碳经济相关行业。对于战略新兴产业客户,只要满足建设银行相关行业客户底线要求,经一级分行业务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后,便可列为“优先支持类”客户。
对此,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严格按照环保标准衡量客户和项目的授信申报,鼓励支持符合低碳经济导向的节能环保项目,重点支持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节能降耗技改项目,将环保达标作为授信审批的重要依据,对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污染排放不达标、环保未获有权部门批准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个建设银行新疆区分行的真实事例。风力发电项目属于国家、地方政府积极鼓励支持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风力资源丰富,拥有达坂城、小草湖、塔城老风口、额尔齐斯河谷、罗布泊等九大风区,可开发利用的风区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可装机容量总计在8000万千瓦以上,陆上风能资源占全国总量近四成。
据该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建设银行新疆区分行近几年在充分了解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及总行相关支持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布局哈密、达坂城、阿勒泰等优质风区,重点支持了华电、中电投、大唐、中广核、国电等一批风力发电投资企业。截至2013年末,新疆区分行风力发电行业信贷余额35.55亿元,当年新增16.82亿元,并且储备了多个风电项目,2014年有望实现新的信贷投放。
推动创新多方合作由于环保企业特别是中小环保企业普遍存在没有核心生产基地及厂房的情况,所以融资往往受到担保难、抵押难的制约。
为解决这一难题,建设银行先后推出了多款适合中小型环保企业的融资产品。
其中第三方担保保理、有追索权国内保理、无追索权国内保理、信用保险保理、订单融资等产品各具特色,其灵活、便捷、高效的业务特点深受广大绿色、环保企业的欢迎。
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建设银行还系统性地开发出了“环保益民”金融服务方案,包括“绿色融资”、“绿色管家”、“绿色能效”、“绿色生活”和“绿色公益”五个子方案,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满足环保行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如“绿色管家”服务,立足于服务大型环境建设项目,为环保客户提供资金调拨和使用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安全。创新型金融服务方案的推出,增强了建设银行对环保企业的服务能力。
除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外,建设银行还通过与政府环保部门以及环保公益组织等的业务合作,积极介入环保项目,深化拓展环保领域的新商机。
如2013年,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与北京环境交易所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承诺在老旧汽车补贴发放、碳交易平台开发、碳交易结算、日常结算、资金监管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截至目前,北京市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交易办理平台已淘汰老旧机动车55.1万辆,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始终为此提供了优质的绿色金融服务。
此外,建设银行还积极跟踪国际同业在金融促进环境保护方面的领先实践,组建了跨部门的研究工作团队,开展国际金融行业环境和社会风险的管理标准———赤道原则的研究,并与国际金融公司、花旗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等进行了沟通和讨论,积极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加快建设银行信贷政策与国际行业标准“赤道原则”的接轨,在客户风险评估中充分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按照国际标准把控信贷资产的投放,努力将建设银行打造成最具社会责任感的绿色银行。
有保有压严控“过剩”在加大绿色信贷投放的同时,建设银行也对于部分行业采取了“严控”的措施。
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客户执行从严的信贷准入政策。
从具体措施来看,目前建设银行针对“6+1”行业(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风电设备、煤化工、船舶)、电解铝、炼焦、铁合金和电石等产能过剩、医药、造纸、铜冶炼、铅锌冶炼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继续执行从严的信贷准入政策。明确“两高一剩”行业客户的准入标准并实施名单制管理,客户准入需报总行批准,严格把关信贷客户范围。凡涉及钢铁、水泥、电解铝、炼焦等高耗能、高污染和扩大产能的项目贷款,信贷审批权限上收总行。
此外,建设银行还进一步强化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授信管理。针对一些存在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企业,主动或被动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威胁公众安全的情况,建设银行下发《关于加强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企业授信管理的通知》,要求强化贷前调查和环境评估,对列入“双高”产品设备工艺名录、列入环保部门通报“黑名单”客户、环保政策不支持的高耗能及产能过剩行业、安全生产高危企业、其他恶意排污等道德违规企业不得审批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业务,并从严执行总行信贷政策,冻结并逐步压缩这些敏感类行业存量客户的信贷业务。同时,建立各行一把手负责制,责成一级分行组织所辖将“双高”企业、容易发生环境事件和安全事故的企业和项目纳入风险滚动排查并定期检查督导。
为了确保绿色信贷工作的有序开展,建设银行还建立了舆情监测报告制度,密切关注媒体报道信息,关注授信企业的环境、安全生产等信息,对涉及环境污染、排放超标、存在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隐患的企业,新客户不给予业务准入;同时,积极跟踪存量客户的业务开展情况,必要时暂停对客户的新增贷款投放,下调客户信用评级和信贷资产分类,对于整改无效的企业,制定“一户一策”的退出方案,加快信贷退出。严格的监测报告制度已成为建设银行绿色信贷工作的有力信息保障。
“哪里有建设,哪里就有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积极承担国有大银行责任,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方面的积极探索,对同业尤其是国有大行来讲,颇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