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服务实体经济的中国建设银行战略
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公布了2013年度前三季度经营业绩。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建设银行资产总额149958亿元,负债总额139462亿元;实现净利润17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57%;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1.63%,年化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23.38%,各项业务保持平稳发展,财务业绩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多年来,建设银行始终把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放在战略高度,通过加大重点经济和民生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大力实施绿色信贷等一系列措施,优化增量信贷资金投放,为实体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贡献了力量。
发挥优势,强化重点领域支持
基础设施领域是建设银行的传统优势领域。近年来,建设银行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金融支持,统筹运用回收再贷和增量信贷资源,重点支持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截至今年9月末,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贷款余额达22300亿元,较年初新增1222亿元,增速5.82%。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建设银行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实际,对客户和项目选择标准、授信流程、期限定价等全流程深化管理,有效地推动了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截至今年9月末,城镇化建设贷款余额621亿元,支持城镇化建设项目254个。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的七大产业板块,建设银行从企业、项目、行业、区域等多方面入手,结合传统业务优势和信贷结构调整政策,研究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业务发展的基本思路、营销重点和措施建议,将符合要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客户列为优先支持类客户,在信贷规模、产品配置、风险缓释和授信流程方面给予优惠。截至9月末,建设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2702亿元,比年初新增46亿元。
服务民生,积极助推安居工程
“要买房,到建行”的住房金融品牌已家喻户晓。
近年来,建设银行积极介入住房保障市场,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融资需求。在区域选择方面,加大对房价偏高、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问题突出的一线城市保障房项目信贷支持力度;在客户选择方面,支持优质房地产开发企业、政府保障房项目专营机构等多类客户的信贷需求;在项目要求方面,执行低于普通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项目准入标准,如下调项目资本金比例底线要求,适度延长贷款期限,适度执行贷款优惠利率等;在金融服务方面,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综合服务策略,为保障房投资建设机构提供工程造价咨询、资金监管业务,为筹集保障房专项建设资金拓展融资渠道。
2010年7月30日,全国第一笔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委托贷款由建设银行在哈尔滨市成功发放。这是建设银行紧跟国家政策发展和客户需求变化,启动住房公积金支持住房建设的金融服务试点。截至今年9月末,累计发放公积金项目贷款超过350亿元,为50多万户中低收入居民发放保障房个人贷款740亿元。
2011年,建设银行率先创新开发了“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信贷产品,专项支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建设。该产品自正式研发并投入市场以来,有效促进政府、企业、银行三方共赢局面的构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在《银行家》杂志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共同发布的“2012中国金融服务创新奖”评比中,荣获“十佳金融产品创新奖”。
此外,建设银行服务保障性住房金融的另一重要平台是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为更好地服务保障房贷款客户,在政府贴息政策的基础上,中德银行创新推出“惠民贷”营销服务模式,大幅缩减了客户的贷款办理手续,一经推出便受到保障房客户的广泛欢迎。截至今年8月底,中德银行累计受理“惠民贷”额度贷款3028笔、金额16.07亿元,成功支用2301笔、金额12.06亿元。
目前,建设银行已累计投放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超过3.7万亿元,投放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超过1.6万亿元,住房贷款合计余额已接近3万亿元,共支持2500万户居民实现购房安居梦。
多管齐下,做好“三农”金融服务
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三农”金融服务的号召,建设银行持续推进经营方式转变,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服务“三农”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近年来,建设银行持续加大支持现代化农业发展力度,将信贷资源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建设等现代农业重点领域。
经过不断创新,建设银行已形成“创新产品和创新机构”支持“三农”的服务特色,并在全国同业中率先创新了新农村建设贷款、小额农户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业订单贷款、农民工特色银行卡等十余个系列产品。其中,“速贷通”是一个很好的产品案例。今年2月,四川省南部县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竞标获得了当地政府采购树苗项目,每年可培育良种杨树幼树苗木200万株,用于造林2万亩,但该项目有40万元资金缺口,建设银行在了解合作社的需求和项目进展情况后,推荐使用“速贷通”产品,10个工作日内成功实现了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现今,涉农客户与建设银行的金融合作也越来越多。
截至今年9月末,建设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4165.98亿元,较年初新增1419.27亿元,增速11.13%,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93个百分点。监管部门及社会各界均对建设银行服务“三农”给予了高度肯定。2011年建设银行获得“全国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年度大奖”的“最佳创新成就奖”和“最佳社会责任奖”两项大奖;2012年荣获“服务‘三农’最佳创新成就奖”。
履行责任,大力实施绿色信贷
近年来,建设银行积极建立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全面加强绿色信贷组织管理,持续提升绿色信贷能力,积极开展绿色信贷流程梳理,有效地推进全行绿色信贷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2012年,建设银行明确了“十二五”落实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明晰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的重点领域和识别要点,具体包括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绿色生态、现代服务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六大重点领域,涉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多个行业,并提出了落实节能减排的多项具体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为突出节能减排和绿色信贷导向,引导信贷资源投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领域,建设银行将“节能环保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优先支持行业?熏给予重点支持,鼓励进入符合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导向、低碳经济相关行业。同时,严格按照环保标准衡量客户和项目的授信申报,鼓励支持符合低碳经济导向的节能环保项目,重点支持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节能降耗技改项目,将环保达标作为授信审批的重要依据,对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污染排放不达标、环保未获批准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
为了确保绿色信贷工作的有序开展,建设银行建立了舆情监测报告制度,密切关注媒体报道信息,关注授信企业的环境、安全生产等信息,对涉及环境污染、排放超标、存在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隐患的企业,新客户不给予业务准入;同时,积极跟踪存量客户的业务开展情况,必要时暂停对客户的新增贷款投放,下调客户信用评级和信贷资产分类,对于整改无效的企业,制定“一户一策”的退出方案,加快信贷退出。严格的监测报告制度已成为建设银行绿色信贷工作的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