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表王洪章署名文章:银行业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经济好,银行就会好。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阶段,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因此,银行业资产质量在整体上也能保持稳定。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银行业的经营压力也在增加,最近有投资者对我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可能会呈现持续上升之势,我并不赞同。
首先,经济好,银行就会好。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是我国为了调整经济结构而采取的主动行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阶段,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未来中国经济可能会长期处于7%至8%这么一个增长区间。因此,银行业资产质量在整体上也能保持稳定。
其次,从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经营指标看,我们也应当坚定信心,比如我们的投资回报率、资产质量、资产利用率等,在国际上是领先的,我们的拨备覆盖率已达到300%,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即便出现一点问题,也不见得造成银行体系的崩溃。
此外,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普华永道预测,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在2023年将超过30万亿美元,就是将近190万亿元人民币,而我们现在是130多万亿元人民币。到那个时候,我们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体系。从产业构成来看,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很低,只有5.5%,而美国在18%以上,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在12%以上。所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速一般在20%以上,近一年来增速有所放缓,今年上半年仍在12%以上。而2013年7月和2007年同期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股市流通市值仅增加了2.7倍。因此,我觉得中国银行业的市值远远被低估了。对于非银行经营本身的因素所造成的估值偏低,并不需要银行经营者倾注太多的注意力。我们要坚持做最好的自己,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向世界传递稳健经营的信心。社会和市场也应客观地传递银行业发展的正能量,为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然,中国银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资本市场的发展、利率汇率改革的稳步推进、资本项目管制的放松,加上金融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些变化可能会对银行传统的优势造成一些冲击。再如,面对信托、租赁、基金、保险、券商等同业的竞争,特别是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更好地跟上市场的节奏。这些都需要中国银行业进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