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张建国:发挥银行优势服务养老事业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3年2月27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14.3%,2013年达到14.8%,我国已完全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与国际已先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典型国家相比较,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具有“未富先老”“人群庞大”等特征,缺少解决养老问题的“硬实力”。
面对巨大的养老压力,国家目前的方针是“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首先解决全民老有所养的问题。这是政府承担的责任,也是基本养老保险所承担的责任。但是,人口老龄化压力和基本养老金赤字风险正在倒逼我国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越来越多的养老金将走出财政体系进入金融市场领域,运用专业金融机构的技术和机制优势来实现养老金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此,应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作为专业机构的综合化金融优势,多角度、全方位参与社会老龄化进程,建设高品质养老生活,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养老的美好愿景。
一是加大政府对养老金融的引导与政策支持。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在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方面拓展思路,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政策条例只对企业缴纳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进行税前列支,但是相关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建议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探讨个人缴费及其收益的延迟纳税,采取个人商业保险抵扣个人所得税,增加覆盖面,适度降低账户管理费用等措施,提高企业、个人参与养老金融的积极性。
二是发挥商业银行在养老产业的融资优势。养老产业涉及养老院建设、医疗产业升级、护理人员培训等大量的基础性建设工作,一方面应发挥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功能,打通养老产业供应链,捆绑产业链的上下游贷款、养老基础设施专项贷款、养老小微机构贷款等形成组合产品,全方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承担全面的企业公民社会义务。另一方面,通过设立养老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养老信托计划、养老设施租赁等服务平台,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本等为养老产业建设提供直接金融服务。
三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为养老资产提供保值增值服务。搭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基金、租赁、保险、信托等子公司为支撑的养老资产管理体系。创新开发适合的金融工具、避险工具,提供系统化培训、专业化设置、集约化经营的资产管理配套服务,满足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退休规划和投资养老需求。
四是尝试设立专业化的养老金管理机构。养老产业是建设和谐社会,构筑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要下大力气做好顶层设计,建议尝试组建由商业银行与政府共同出资的专业化养老金管理机构(或合资养老公司),负责养老金的投资运营管理,实现公益与效益、公平与公正的有效平衡。养老金投资领域由证券延展至养老实业等,提供从养老金缴费到给付的“一站式”服务。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金融优惠,且要规定强制性投资回报率,促进养老金资产专业化运作。
五是引导和提高全民对主动养老的认识。随着民众理财观念的普遍形成,“短期存款理财产品化”的家庭金融行为已经比较普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开展养老金资产管理业务,推广灵活多样、适合中国民众消费习惯的养老金产品,引导民众树立“投资养老”的理念和行为习惯。政府在承担全民老有所养基本职责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方式和制度安排,支持银行引导和协助民众树立自主养老、养老规划意识,达到“颐养天年”的目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养老保障建设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一直以“服务民生、践行社会责任”为己任,坚持“养老金业务利国利民、利己利行”,并希望能够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