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上海证券报》:银行强势大跨界 电商“价格战”未停“信息战”又起

发布时间:2012-08-22

京东商城与苏宁、国美之间的价格混战硝烟未散,有着金融大佬之称的中国银行业也摩拳擦掌,对电子商务市场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日前,中国建行银行旗下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善融商务正式开业。而此前,交通银行旗下平台“交博汇”、工行与新浪合作设立的新浪商城也均已上线。

如今的电子商务界,早已是群雄割据,价格战或明或暗,竞争激烈甚至惨烈,“烧钱”似已成为入门者的必经之路。但这并不妨碍各银行大跨界进军。他们已不甘于和电商合作、“小打小闹”的模式,而是直接将触角升到互联网的最前端。

庞大的银行看上小小的电商,颇令市场费解:是电商盈利前景可观到让被视为“暴利”行业的银行怦然心动,还是另有打算?建行的解释是,善融商务无意与淘宝、京东商城竞争,建行看中的更非电商本身,而在于对信息的捕获。

大跨界 银行也做电商

日前,建行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善融商务正式开业。

作为为数不多的银行系企业级电商平台,善融商务的诞生尤为低调:没有实体的开业庆典,没有正式的新闻发布会,所谓“正式开业”正如其栖身地互联网一样虚拟无落点。

刻意的低调,无碍其被建行视为领跑同业的一大发力点。

就在8月15日召开的夏季工作会议上,建行董事长王洪章指出,目前经济和社会的网络化程度日趋深化,对银行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建行将在手机支付、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金融社会化网络服务等领域抢占先机,赶上或领跑同业。

善融商务被建行视为“顺应电子商务发展潮流,结合传统金融服务优势和新兴电子商务服务应用而搭建的,全流程、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这是一个融合B2B、B2C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更通俗的理解,可以将其个人商城(B2C)类比淘宝,卖衣服、卖鞋,也卖护肤品;企业商城(B2B)则如阿里巴巴,旨在为企业之间搭建交易平台。

当然,善融商务的定位并不辜负建行的雄厚资金及金融服务实力。

相比传统电商,善融商务差异化也是其最看重的定位:为客户提供从支付结算、托管、担保到融资服务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亦商亦融”这一标语充分彰显了其定位及其诉求。

一个最直接彰显其特色的标志即是,买方在购买物品时,善融商务会为其提供普通支付、贷款支付以及组合支付(包括普通支付、个人融资分期支付)三种可选方式。

善融商务并不是首家涵盖B2B、B2C的银行系综合电子商务平台,但善融商务的诞生,仍被视为银行新生事物,并引来市场对银行系电商的密切关注。

实际上,几个月前,交通银行所推“交博汇”亦已上线,通过该平台,企业可在十分钟内建立一个自己的网上商务平台,实现商品销售、企业采购、企业收款、品牌推广、在线促销、信息资讯、金融理财、融资授信等众多服务。

更早前,工行与新浪曾合作设立新浪商城。目前各大银行也基本拥有基于信用卡服务的网上商城,但更多仅限于B2C平台,比如招行信用卡商城,被视为目前银行涉足电商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与已有银行系网上商城相比,建行、交行新推商城的区别在于涵盖了B2B平台,更具企业级规模,并非信用卡业务的一个衍生品。

但作为初生的平台,善融商务、交博汇仍显稚嫩,比如善融商务个人商城,商品只是按照类别予以归类,却没有细分品牌,这在京东商城、淘宝则是基本的一个划分标准。

在商品齐备、商户的入驻、平台的知名度乃至交易量等多个方面,银行系电商仍不足以与淘宝、京东抗衡,但这并不妨碍市场对低调却“贵族出身”的银行系电商投以好奇的目光。据本报记者了解,仍有多家商业银行亦有打算开办自己的电商平台,有的银行甚至构想,在几年内将平台交易量做到十多万亿,可谓雄心勃勃。

危机感来袭 银行不甘屈居互联网末端

进驻电商领域俨然成为银行业一股蓄势待发的潮流。

外界不解的是,在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当当等几大传统电商已然形成多头垄断的格局下,这些金融界大佬,何以要在此刻选择大跨界进军电商?

搭建善融商务平台的操刀者,建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徐捷说,一个主要的促发因素便是电子商务及互联网的发展对银行传统业务带来的冲击。

他所指冲击最为突出的体现即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对银行网上支付、结算产生的巨大压力。

简单而言,第三方支付就是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在电子商务交易中,部分买方会选择将资金转至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此时银行只是充当了给支付宝充值的功能,而银行最需要的客户交易信息以及中间产生的结算此时都被第三方支付平台屏蔽,银行处于互联网交易支付结算的末端地位。”

徐捷说,善融商务的推出,正是建行希望走到更前端,改变以往被动局面,并以此与同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一大努力。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发布的《201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额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快速增长,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2.16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

迅猛的发展势头还将持续。

易观智库分析师张萌预计,2012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额规模将大增至3.84万亿,增幅81%,到2014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金额规模将达到9.94万亿。

支付宝研究院专家陈达伟告诉本报记者,在参加最近一次央行相关会议中,相关人士还表示要支持第三方支付的发展。

作为开放性的平台,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几方割据的状态,其中支付宝占据了近半壁江山,今年二季度占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额的份额为47.3%。

实际上,第三方支付对银行的冲击并不限于网上电子商务交易,且已延伸到银行更为传统的业务,比如缴纳水电煤气费。

支付宝曾对外披露,2011年苏州支付宝用户人均消费为6988.77元,有近5万人每个月使用支付宝缴纳水电煤气费。

第三方支付功能似乎仍待挖掘,愈发齐备。

徐捷说,在跨行服务上,第三方支付改善了客户的体验,与银行是互补的关系,但其对银行传统业务的渗透,确实给银行带来了潜在挑战,双方此时又是竞争关系。

志不在电商 最看重信息捕获

银行显然难以坐视“蛋糕”被外来人蚕食,但收复支付失地不是银行系电商的主要诉求,也不足以激发银行大跨界进军。

实际上,搭建属于自己的电商平台后,银行自身无法解决的跨行支付问题依然需要依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持。

第三方支付作为开放性平台,可以对接多个银行端口,被视为跨行交易的一大桥梁。如果消费者选择在善融商务上购买产品,但又不持有建行借记卡或信用卡,此时便可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交易,这也是善融商务虽然隶属具备支付结算功能的银行,却依然要引入通联支付、宝易互通等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和银联合作的原因。

根据徐捷所言,善融商务最根本的目的是在捕获信息,构建自己的网络商业信用体系,并以此对接传统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客户,形成竞争优势。

信用体系对银行而言是宝贵的财富,银行可以依此判断客户资质,并考虑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

建行对网络商业信用的诉求,最早可回溯至2007年6月9日。

这一天,建行与电商界老大阿里巴巴正式携手,推出新一代网络银行,目标直指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阿里巴巴看上了建行的“财大气粗”;建行则相中了阿里巴巴所积攒的网络商业信用。双方的合作被认为可以打破原本横贯在银行与小企业之间的鸿沟,将网络信用度作为贷款的参考标准之一,从而使企业不单纯依靠固定资产、企业担保等来突破资金层面的束缚,实现进一步成长。

彼时,阿里巴巴根据其网站交易积累的商务信用,已建立了一整套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数据库,该数据库中所有商户的信用纪录最长达六年。

在随后的21个月时间里,建行浙江省分行借助双方这一合作,累计向1002个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4.5亿元,业务发展速度迅速,有贷款客户数超过了建行全国系统18个一级分行,不良率1.2%,低于传统中小企业不良率和对公贷款不良率。

尝到甜头的建行,在与阿里巴巴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又陆续与中商网、义乌网、金银岛、敦煌网、快钱网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合作,相应推出“e贷通”、“e单通”、“e商通”、“e保通”、“e点通”等e贷款系列产品。

善融商务平台的搭建,正是建行进一步网罗客户资源,积攒商业信用信息诉求的体现。

正如徐捷强调,善融商务无意与淘宝、京东商城竞争,建行看中的更非电商本身,而在于对信息的捕获。建行将其视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并发出了希望能与其他电商进一步合作的信号,比如希望将来可以将善融商务所具备的融资功能以某种方式嫁接到其他电商平台。

互相渗透 电商也虎视金融

令外界疑惑的是,截至目前,建行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仍在持续,建行何以仍要大跨界进军电商领域,市场甚至一度猜测双方的合作是否已有嫌隙。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嫌隙与否或许不是重点,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合作话语权被削弱以及危机感或许才是建行跨界的关键。

在银行大跨界进军电商的同时,电商也对金融也保持了极高的兴趣。以阿里巴巴为例,阿里巴巴不仅吸引了工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入驻,还创建了自己的贷款公司。

2010年6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复星集团、银泰集团和万向集团在杭州正式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工商局向其颁发了营业执照,这是我国首张电子商务领域小额贷款公司营业执照。

但这并不能满足阿里巴巴对金融业的好奇心。

此前,有关阿里巴巴欲设立商业银行的传闻颇有市场。早在2010年,市场便传出,阿里巴巴欲收购民生银行。民生银行资产总额已突破两万亿,是众多明星企业及企业家的聚集地,包括刘永好掌舵的新希望、史玉柱的上海健特均位居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之列。阿里巴巴所具备优势,与民生银行战略定位颇为契合。民生银行的一大战略定位,即是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商,并已有所成,已成为中国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领跑者。

尽管双方都对此传闻均持否认态度,但本报记者仍从相关人士处获悉,民生银行曾有意吸纳阿里巴巴成为其股东。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在金融业大门日益向民间资本开放的趋势下,阿里巴巴获批成立银行是早晚的事。

所积攒的网络商业信用被视为阿里巴巴进军金融的一大突出优势。甚至有人士认为,如果给阿里巴巴一张银行牌照,阿里巴巴可以迅速地占据领先优势,成为小微信贷之王。

据报道,截至2012年6月末,主要负责运营阿里巴巴旗下小贷公司的阿里金融业务部门,已累计为超过12.9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总额超过260亿元。而在2012年7月20日,阿里金融已经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分析称,这意味着,如果这一势头持续一年,阿里金融的利息收入将达到惊人的3.65亿元。

“这肯定是业内最赚钱的小贷公司了。”有业内人士称。

合作银行没理由不担心,一旦从合作者变为竞争对手,自身所处境地会更为尴尬,也没理由不担心已有小贷公司平台的阿里巴巴还能否向其推荐最优质的客户资源,而不是优先留给自己。

在此背景下,对银行而言,大跨界或可视为未雨绸缪之举。有银行人士分析称,不光是建行,大型银行为了扩大自主权以及合作的谈判余地,未来都有可能大跨界进军电商领域。

 

 

http://finance.21cn.com/newsdoc/zx/2012/08/22/127463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