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世界》:王洪章 在思考
2012年年初,伴随着北京干冷的深冬,王洪章正式出任建设银行董事长,开始掌舵这家全球市值名列前茅的国有大行。 此时,国内外复杂的金融形势,令王洪章的这次履行,从一开始就显得“担子不轻”。 从成方街32号的央行总部到金融街25号的建行大楼,虽然空间上只有“十分钟步行”的距离,但却将长期身居幕后,鲜为普通人知晓的王洪章,推到30多万建行员工和近90万遍布全球的建行股东面前。 “低调、朴实、严谨、稳健、元老。”记者采访众多与王洪章接触过的人士,这几点几乎是一致评价。 1954年,王洪章出生在辽宁昌图。昌图县位于辽宁省最北部,是传统的农业地区,自古人杰地灵,曾涌现出著名航天科学家王永志、著名桥梁专家刘树勋、著名作家、红学家端木蕻良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颇有些巧合的是,新中国农村金融事业创始人之一的何松亭,也是辽宁昌图人。“人民银行”的名称正是采纳了他的建议。 王洪章的青年时期留下了特殊年代的痕迹,而他的职业生涯更是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金融改革的不同阶段。王洪章曾以“一路走来,始终如一”来形容自己30余年的金融生涯。 1975年,21岁的王洪章经组织推荐,进入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学习。在此之前,王洪章曾是公社插队知青和街道机电厂工人,因此,他格外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深造机会。 当时,由于环境特殊,校园里能放得下一张书桌,但却无法正常上课。系里的老师顶住压力,在大连市人民银行为学生们找到一间教室,将同学们带出校外授课。 在这段持续一年多的时光里,王洪章学到了比校内更多的知识。对母校怀有深厚感情的王洪章至今对此念念不忘,并始终记得当年为此付出努力的老师。 王洪章在接受东北财经大学《校友通讯》采访时表示,正是在那时,他意识到,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不管到哪里,掌握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组织、管理、协调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是会有用武之地的。 所谓“艺不压身”,路,终究要靠自己走下去。 学校、老师、家人的支持,激励着王洪章继续前行。 他一方面抓紧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尤其是经济金融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重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比如,组织集体活动、管理班级事务,他尽力处理好课堂学习和课外工作之间的关系,努力使自己得到更多锻炼。在校期间,王洪章是党支部书记兼班长,学习成绩优异。 1978年,王洪章从辽宁财经学院毕业。随着历史机遇的到来,始终做好准备的王洪章进入人民银行信贷局工作。 1984年,国务院决定新设中国工商银行,将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交由中国工商银行专营。当时,恰好在工商信贷部工作的王洪章理所当然地以工商银行创建者身份步入了新的岗位。 在工商银行,王洪章历经办公室秘书处处长、青岛分行行长助理、资金计划部副主任、营业部总经理等职位。 丰富的金融实践工作,为他提供了一个从微观理解商业银行如何运作的机会。 据熟悉王洪章的工行老员工回忆,王洪章担任营业部总经理时,对下属员工十分关心。“他上上下下的关系都处得很好,员工对他的口碑不错。”一位前工行人士表示。 此间,王洪章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母校攻读研究生。在谈及自己当时的选择时,他表示,当年的知识结构面对发展迅速的金融实践,已经有些不够用了,迫切需要“充电”,才能更加敏锐和准确地把握金融发展动态和规律性。 1996年,王洪章又回到“老东家”人民银行,担任稽核监察局副局长、内审司司长。此时,正赶上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前奏,开始剥离不良资产。 有市场评论人士认为,4年稽核监察工作,使王洪章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了全面认识。 2000年起,王洪章开始了地方金融一把手的历练,入川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局长。 公开资料显示,时任央行成都分行行长的王洪章,很早便深刻认识到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王洪章在一篇发表在《中国金融》杂志上的文章中指出:中小企业特别是广大民营企业,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群体,是中国经济的支撑点,也是吸纳失业人员的重要阵地。因此,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金融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文中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与贷款担保,以及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都进行了清晰阐述。 2003年,王洪章回到总行,担任央行党委委员兼纪委书记。 在央行,善于化解压力的王洪章是一位为人随和的领导。 “他对待下属十分亲切,经常面带微笑与同志们沟通,大家对他没有距离感,上上下下口碑都不错。 同时,王洪章对母校也一直感情很深。逢年过节,王洪章会通过电话或邮寄卡片,向老师们送去祝福。 他也会对母校的发展和金融学课程设置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在接受母校《校友通讯》采访时,更是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年轻的校友解疑释惑,希望他们能够做到为人正直、坚忍不拔、踏实做事、把握机遇。“良师益友”范儿十足。 在业务研究方面,王洪章十分低调,并且思维方式十分与众不同。 “王洪章是一个很稳健的金融管理者。从一些思想上就可以看出,他强调金融创新要简单适用,过于复杂和具有高风险的慎用,非常务实。”一位接近王洪章的央行人士表示。 王洪章很少参加公开论坛,并且是为数不多拥有CPA(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金融高管。 在2009年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五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的一次演讲中,他选择的题目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更加谨慎进行操作。有记者评价说,“他善于从微观入手谈论大问题。” 生活中的王洪章喜欢在工作之余游泳、爬山、打桥牌等。通过这些爱好,使自己放松心情,锻炼身体。 王洪章对记者表示,人生活在社会中,压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存,关键是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和控制良好的心态,自如地应对各种事务。 在繁忙的工作中,他有时会听听音乐,特别是民歌。 2011年年底,王洪章被任命为建设银行党委书记,并当选董事长。 有业内人士评论说,作为上市公司的新掌门人,如何在做好银行管理经营的同时,尽快树立个人公众形象,给广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加分,或许是多年从事纪检工作的王洪章面对的最大转换。 “王洪章是中国现代金融业的元老级人物,对中国金融历史的变迁非常熟悉,管理、经营建设银行对他来说不是难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 在夏斌眼里,王洪章相当干练,不仅业务能力强,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也颇有建树。 “王洪章长期从事稽核纪检工作,一直比较低调,公众对其知之甚少,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王洪章执掌建设银行具备优势。”前述央行人士对记者表示,首先,王洪章为人正直,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其次,商业银行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对财务、信贷等业务都非常熟悉;最后,又拥有监管经验。他进一步表示,监管层中这种人并不是很多。 事实上,王洪章也是第三位来自纪检系统的国有银行掌门人。此前,交通银行董事长胡怀邦曾任银监会纪委书记,农发行行长郑晖曾任该行纪检组组长。 此番履新,王洪章首次掌舵大行,尽管十分低调,但接近王洪章的人士表示,他一直在不停思考,已对建行未来发展形成规划。 王洪章曾对记者打了个幽默的比方:“我们虽然叫‘建行’,但并不只做与基础建设相关的对公贷款,而是要努力转型到为个人客户服务上来。当初,建行同美国银行合作,也正是看中其零售业务强项。” 综合性网点建设和私人银行业务也被王洪章视为转型重点。 履新不久,王洪章便前往建行私人银行部门和地方分行考察,鼓励士气之余,还不忘“出点子”。他认为,私人银行是一个高端客户服务部门,网点不仅可以设在高档写字楼,还可以设在五星级宾馆和高档社区附近,更好地寻找新客户和服务老客户。 近日,王洪章在《中国金融》杂志上撰文指出,建行未来的选择是综合性和多功能经营。“综合性”满足客户多层次、多元化、多产品金融服务需求;“多功能”则是在做好传统业务同时,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业务。 事实上,王洪章面对的形势非常严峻。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正加速推进,银行如何在经营上取得优于同业的表现,将会是每一位银行家必须面对的难题。 “现在,银行经营没有太大困难,政策保护下的利差收入贡献了巨额利润,但以后就难讲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经济转型时期的各种金融问题,都会在银行经营中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