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白霜盖满头 老骥爱心洒人间――建设银行山东枣庄分行离休干部刁俊然弘扬雷锋精神、奉献爱心的事迹
刁俊然同志是中国建设银行枣庄分行离休干部,1922年出生,1945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供职于山东聊城县人行、冀鲁豫银行第五办事处、曹县银行、菏泽保险中心公司、山东省保险公司、滕县县委、建设银行滕县办事处。1957年在全国财贸干部培训班上,刁俊然同志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78年离休,时任建设银行滕县办事处主任。 离休以来,他坚守“人生在世,奉献第一、只为社会、莫为索取、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人生信条,以雷锋为榜样,自觉践行雷锋精神,离休不离志,以爱心善举帮助失学儿童,倾一己之力支持家乡的教育和建设事业,并超越生命的限制做出身后捐赠遗体的决定。他以人间大爱播撒人间,用人性的光辉照耀了全体建行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建行人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高风亮节,更看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博大的胸襟和无私的品质。刁俊然同志的事迹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山东省内多家媒体、《建设银行报》都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06年,刁俊然同志被建行总行授予优秀党员称号,被山东省分行评为“知荣明耻”十大感动人物;2008年,被山东省委组织部、省老干部局联合授予“山东省先进离退休干部”荣誉称号;2009年9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建行系统唯一受到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的离退休先进个人;2010年12月,被评为枣庄市第二届“感动枣庄”十佳人物。 爱的承诺 1922年,刁俊然出生于山东聊城市于集乡盐屯村,动荡的年代里,父母拉扯着他们兄弟四人,艰难地生活着。贫苦的生活,让刁俊然过早地领略到了苦难的滋味,感受到了贫穷日子的百般艰辛,“那个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看见别人家的孩子进学堂念书,就缠着父母,非要去读书。可是家里穷啊,父母硬是从牙缝里省下点粮食交给先生,总算上了几年学。” 1945年,读过几年书的刁俊然来到了聊城县二区,开始了革命生涯的第一步。1947年,积极要求进步的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血气方刚的刁俊然举起拳头,向党宣誓“永远忠于党,报效国家,尽己所能,把全部生命献给党的事业”。 从聊城县人行到冀鲁豫银行第五办事处,从曹县银行到菏泽保险中心公司,从省保险公司到滕县财贸,从滕县羊庄公社到县供销社,从建行滕县办事处筹建到离休。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刁俊然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培养起来的干部,不忘自己在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手中有权,他不谋私利,在滕县供销社任“一把手”的时候,掌管着当时号称“全国第一县”的商品供应大权,他没有为家人多批一尺布票、一两白糖。86岁的老伴刘效蕴说:“从省保险公司嫁给他到现在,几十年了,不管是家里、孩子,还是亲戚朋友,谁也没沾他一点光,他呀,就是一根筋,认准了理到死不回头”。 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刁俊然,经历过社会数次变革,历练过生活的困苦,所以他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懂得感恩。刁俊然身为离休干部,资格老、年纪大,而且是建行滕州支行创建初期的主要领导,按说生活中给组织提点什么要求也在情理之中,但他就连到医院看病这样的小事也从不给行里添麻烦。前几年身体允许的时候,他总是一人骑上他那辆跟随大半辈子的自行车前往,现在身体不便了,他也吩咐老伴叫上出租车,用他的话说“决不沾公家的便宜”。许多在常人眼里很平常的事,在刁俊然那里却是绝对不允许的。一次,他的三女儿以他的名义从医院开了40个创可贴,刁老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女儿的行为。而后,刁老专门叮嘱滕州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任何人不得以他的名义开方拿药。透过刁俊然老人那颗几乎透明的心,可以看得见他坚持原则的执著和自我要求的严格。 在一般人看来,刁老这辈子认死理,在别人眼里是“犯傻”,其实他是以自己的方式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爱的奉献 早在1998年,滕州市妇联结合“春蕾计划”,对全市失学儿童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由于父母双亡、离异等原因,导致全市相当一部分儿童生活贫困,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失学、辍学现象严重。为使这些孩子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滕州市妇联根据调查情况,在《滕州日报》刊发了开展“代理妈妈”活动的倡议书,倡议社会各界为贫困儿童奉献爱心。 第二天,一向关心时事的刁俊然老人从《滕州日报》上看到了这则消息,读着读着,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刁俊然老人总觉得,社会上困难家庭、失学孩子太多了,尽管自己收入不高,但用生活节余捐助这些家庭和孩子比自己花了要值得,心里会舒坦很多。 七天后,刁俊然老人给滕州市妇联打电话,主动要求参加“代理妈妈”活动。随后,通过滕州市妇联的牵线搭桥,刁俊然老人与张汪镇的五位孤儿结成帮扶对子,每人每年资助200元钱,还为他们购置了书包等学习用品。2002年,刁俊然老人又在滕州市龙阳镇以同样的方式资助了赵岩岩、王东东、刁统帅和石电岩4名家境贫困的儿童。2005年,他又开始资助滕州市东沙河镇的贫困儿童王立芹和李荣荣。 为深入了解刁俊然老人所资助学生的现状,我们驱车50多公里来到被救助对象胡思兵家中采访。一岁半就失去了父母的胡思兵靠年迈的奶奶拾破烂拉扯长大。1998年,胡思兵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然而几十块钱的学费和书本费却让这祖孙俩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胡思兵和奶奶没想到,他们遇上了好人刁俊然。我们一到家,胡思兵的奶奶拉住我们的手不放:“没有老刁哥就没有俺孙子的今天,俺娘俩到死都不能忘了老刁哥┄┄”。在刁俊然的资助下,胡思兵顺利读完了小学。如今胡思兵有了一份安定的工作、一个满意的女朋友,能够靠自己的能力赡养奶奶。 刁俊然老人所资助的学生,都是家境十分困难的孩子,他们享受不到父爱、母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通过滕州市妇联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些得到刁俊然老人资助的孩子,都较好地完成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目前大多都已成家立业。这些孩子未来的命运我们无法预知,但是,老人给予他们的关爱与亲情,将使他们受用一生。 刁俊然老人的老家在聊城,身在异乡,他在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爱心的同时,没有忘记老家的孩子们。从1995年至2000年,刁俊然老人每年都给自己的家乡——山东聊城市东城区于集乡盐屯村小学寄去1000元,作为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和对优秀生的奖励。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至今被家乡人所称道。 1996年,盐屯村自筹资金修建水泥道路,刁俊然的侄子向他透露了这一信息。他知道,祖祖辈辈多少代人在这里生活,泥泞的小路印下了多少代人的辛酸与坎坷,雨天一身泥、晴天漫天土,能修上一条水泥大路,这可是乡亲们梦寐以求的。他悄悄取出4000元积蓄寄给了家乡的村委会。过后不久,家乡人带着他那蘸满亲情的4000元现金从聊城赶到滕州老人家中,说什么也要将这笔钱退回来。村支书告诉老人,家里修路的钱,乡亲们自己想办法,您老年纪这么大,工资也不高,又资助孩子们上学,您的心意我们领了,这钱实在不能收。可是,固执的老人无论如何让家乡人收下他的心意,一行前来的乡亲们被老人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 与捐款几万元的慷慨相比,生活中刁老和老伴的生活简朴的不能再简朴。至今老人依然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滕州支行分配的面积不足60平米的房子里,家里除了一台老式的电视机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家用电器:老式的沙发、老式的衣橱、老式的青岛电视机、老式的上海冰箱、老式的琴岛夏普洗衣机。一件洗得发白了的中山装几乎成了他“接见”各级领导的“待客装”。 就在刁老坚持着自己的善举的十几年间,几个儿女下岗的下岗,内退的内退,生活的节奏和平静一下子被打乱了。老人的小儿子原来在工商银行上班,改革中失去了岗位,儿媳也因企业倒闭被迫回到家中,原本好端端的家,由于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而变得格外窘迫。孙子上学需要钱,一家三口生活需要钱,面对日渐沉默的儿子和唉声叹气的儿媳,刁老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次,儿子媳妇当着老人的面提起生活的困难,不由地说了几句埋怨的话。老人搂着孙子,心中涌起百般滋味,是啊,都是自己的亲骨肉,他们有困难,作为老人怎么能袖手旁观呢?他告诉儿子媳妇,你们年轻力壮,失业下岗不能失去求生的本能,改变生活要靠自己,靠我们的工资是难以养活你们一辈子的。 在家人眼里,刁俊然就是个怪人,对自己和家人是抠了又抠,可是对需要帮助的人他可以倾尽所有。在刁俊然的心里,共产党才是他的父母挚爱。 刁俊然老人爱心助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滕州日报》、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但是刁俊然老人认为自己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还不够,就在他76岁那年,他又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惊人之举。1997年,他联系滕州卫校准备将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但是,由于滕州卫校不具备条件,他的心愿没有达成。后来,通过多方联系,他找到了江苏省徐州医学院。得知刁俊然要捐献遗体,徐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很快寄来了协议书。要捐献遗体必须全家人同意签字才行,这一下家里炸开了锅。 在我国,由于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几乎没有多少人愿意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更别说遗体了。当刁俊然老人向家人说出捐献遗体这一想法时,儿女们强烈反对。儿女的不认同并没能改变刁老的捐献决心,甚至不惜与儿女闹翻。他一怒之下,把小儿子一家赶出了家门。 为确保儿女们在遗体捐献协议书上签字,刁俊然老人“软硬兼施”,逐个耐心做工作。他首先从大儿子、大女儿的思想工作做起:我捐献遗体,通过研究利用,就有可能解决一些医学问题,就有可能培养出一批技术优秀的医生来,就会给很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对他人是功德无量,对自己是了却了奉献社会的心愿…… 儿女们拗不过固执的父亲,万般无奈之下儿女只好同意。 在刁老家中,就捐献遗体一事,我们采访到他的三女儿:“我父亲一辈子革命,风风雨雨,到老了遗体都捐献了!我们从感情上真是接受不了,别人也会说我们是不孝啊!”而刁老却像是在说一件很轻松的事:“我帮助别人还太少,随着年龄的增长,时日不多了,到过逝的那一天,我的身体都埋了有什么用啊?医院还可以当标本,做了实验对人民是有益处的,现在还有很多没有攻克的难题。儿女说留个念想祭奠也好,我说留张照片就行了。”面对生命的归宿,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如此透彻与超然。 刁俊然老人值得敬重,刁俊然老人的精神值得发扬光大。在采访的过程中,他对我们说:“这样做是想在有生之年,在生命将尽之时,用自己的身躯、尽自己的所能,最后帮助他人一把,使社会和他人受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刁俊然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毕生奉献社会的孜孜追求。 爱的召唤 爱在延续。刁俊然老人的爱心善举深深感动和影响着周围每一个善良的心灵,特别是建行系统的员工。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他助人的快乐。董学鹏是中国建设银行滕州支行善南分理处的主任,网点11名员工自发地每人资助了一名贫困儿童。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了更多的客户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列中来。建行山东分行机关和枣庄分行10年来联手在“牵手希望 关爱未来”助学活动中累计捐赠120多万元用于枣庄市山亭区建银希望小学和建银文昌小学的校舍改造。捐赠救助学生500多人……
爱在岗位…
刁俊然同志是中国建设银行枣庄分行离休干部,1922年出生,1945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供职于山东聊城县人行、冀鲁豫银行第五办事处、曹县银行、菏泽保险中心公司、山东省保险公司、滕县县委、建设银行滕县办事处。1957年在全国财贸干部培训班上,刁俊然同志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78年离休,时任建设银行滕县办事处主任。
离休以来,他坚守“人生在世,奉献第一、只为社会、莫为索取、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人生信条,以雷锋为榜样,自觉践行雷锋精神,离休不离志,以爱心善举帮助失学儿童,倾一己之力支持家乡的教育和建设事业,并超越生命的限制做出身后捐赠遗体的决定。他以人间大爱播撒人间,用人性的光辉照耀了全体建行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建行人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高风亮节,更看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博大的胸襟和无私的品质。刁俊然同志的事迹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山东省内多家媒体、《建设银行报》都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06年,刁俊然同志被建行总行授予优秀党员称号,被山东省分行评为“知荣明耻”十大感动人物;2008年,被山东省委组织部、省老干部局联合授予“山东省先进离退休干部”荣誉称号;2009年9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建行系统唯一受到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的离退休先进个人;2010年12月,被评为枣庄市第二届“感动枣庄”十佳人物。
爱的承诺
1922年,刁俊然出生于山东聊城市于集乡盐屯村,动荡的年代里,父母拉扯着他们兄弟四人,艰难地生活着。贫苦的生活,让刁俊然过早地领略到了苦难的滋味,感受到了贫穷日子的百般艰辛,“那个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看见别人家的孩子进学堂念书,就缠着父母,非要去读书。可是家里穷啊,父母硬是从牙缝里省下点粮食交给先生,总算上了几年学。”
1945年,读过几年书的刁俊然来到了聊城县二区,开始了革命生涯的第一步。1947年,积极要求进步的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血气方刚的刁俊然举起拳头,向党宣誓“永远忠于党,报效国家,尽己所能,把全部生命献给党的事业”。
从聊城县人行到冀鲁豫银行第五办事处,从曹县银行到菏泽保险中心公司,从省保险公司到滕县财贸,从滕县羊庄公社到县供销社,从建行滕县办事处筹建到离休。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刁俊然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培养起来的干部,不忘自己在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手中有权,他不谋私利,在滕县供销社任“一把手”的时候,掌管着当时号称“全国第一县”的商品供应大权,他没有为家人多批一尺布票、一两白糖。86岁的老伴刘效蕴说:“从省保险公司嫁给他到现在,几十年了,不管是家里、孩子,还是亲戚朋友,谁也没沾他一点光,他呀,就是一根筋,认准了理到死不回头”。
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刁俊然,经历过社会数次变革,历练过生活的困苦,所以他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懂得感恩。刁俊然身为离休干部,资格老、年纪大,而且是建行滕州支行创建初期的主要领导,按说生活中给组织提点什么要求也在情理之中,但他就连到医院看病这样的小事也从不给行里添麻烦。前几年身体允许的时候,他总是一人骑上他那辆跟随大半辈子的自行车前往,现在身体不便了,他也吩咐老伴叫上出租车,用他的话说“决不沾公家的便宜”。许多在常人眼里很平常的事,在刁俊然那里却是绝对不允许的。一次,他的三女儿以他的名义从医院开了40个创可贴,刁老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女儿的行为。而后,刁老专门叮嘱滕州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任何人不得以他的名义开方拿药。透过刁俊然老人那颗几乎透明的心,可以看得见他坚持原则的执著和自我要求的严格。
在一般人看来,刁老这辈子认死理,在别人眼里是“犯傻”,其实他是以自己的方式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爱的奉献
早在1998年,滕州市妇联结合“春蕾计划”,对全市失学儿童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由于父母双亡、离异等原因,导致全市相当一部分儿童生活贫困,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失学、辍学现象严重。为使这些孩子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滕州市妇联根据调查情况,在《滕州日报》刊发了开展“代理妈妈”活动的倡议书,倡议社会各界为贫困儿童奉献爱心。
第二天,一向关心时事的刁俊然老人从《滕州日报》上看到了这则消息,读着读着,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刁俊然老人总觉得,社会上困难家庭、失学孩子太多了,尽管自己收入不高,但用生活节余捐助这些家庭和孩子比自己花了要值得,心里会舒坦很多。
七天后,刁俊然老人给滕州市妇联打电话,主动要求参加“代理妈妈”活动。随后,通过滕州市妇联的牵线搭桥,刁俊然老人与张汪镇的五位孤儿结成帮扶对子,每人每年资助200元钱,还为他们购置了书包等学习用品。2002年,刁俊然老人又在滕州市龙阳镇以同样的方式资助了赵岩岩、王东东、刁统帅和石电岩4名家境贫困的儿童。2005年,他又开始资助滕州市东沙河镇的贫困儿童王立芹和李荣荣。
为深入了解刁俊然老人所资助学生的现状,我们驱车50多公里来到被救助对象胡思兵家中采访。一岁半就失去了父母的胡思兵靠年迈的奶奶拾破烂拉扯长大。1998年,胡思兵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然而几十块钱的学费和书本费却让这祖孙俩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胡思兵和奶奶没想到,他们遇上了好人刁俊然。我们一到家,胡思兵的奶奶拉住我们的手不放:“没有老刁哥就没有俺孙子的今天,俺娘俩到死都不能忘了老刁哥┄┄”。在刁俊然的资助下,胡思兵顺利读完了小学。如今胡思兵有了一份安定的工作、一个满意的女朋友,能够靠自己的能力赡养奶奶。
刁俊然老人所资助的学生,都是家境十分困难的孩子,他们享受不到父爱、母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通过滕州市妇联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些得到刁俊然老人资助的孩子,都较好地完成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目前大多都已成家立业。这些孩子未来的命运我们无法预知,但是,老人给予他们的关爱与亲情,将使他们受用一生。
刁俊然老人的老家在聊城,身在异乡,他在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爱心的同时,没有忘记老家的孩子们。从1995年至2000年,刁俊然老人每年都给自己的家乡——山东聊城市东城区于集乡盐屯村小学寄去1000元,作为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和对优秀生的奖励。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至今被家乡人所称道。
1996年,盐屯村自筹资金修建水泥道路,刁俊然的侄子向他透露了这一信息。他知道,祖祖辈辈多少代人在这里生活,泥泞的小路印下了多少代人的辛酸与坎坷,雨天一身泥、晴天漫天土,能修上一条水泥大路,这可是乡亲们梦寐以求的。他悄悄取出4000元积蓄寄给了家乡的村委会。过后不久,家乡人带着他那蘸满亲情的4000元现金从聊城赶到滕州老人家中,说什么也要将这笔钱退回来。村支书告诉老人,家里修路的钱,乡亲们自己想办法,您老年纪这么大,工资也不高,又资助孩子们上学,您的心意我们领了,这钱实在不能收。可是,固执的老人无论如何让家乡人收下他的心意,一行前来的乡亲们被老人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
与捐款几万元的慷慨相比,生活中刁老和老伴的生活简朴的不能再简朴。至今老人依然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滕州支行分配的面积不足60平米的房子里,家里除了一台老式的电视机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家用电器:老式的沙发、老式的衣橱、老式的青岛电视机、老式的上海冰箱、老式的琴岛夏普洗衣机。一件洗得发白了的中山装几乎成了他“接见”各级领导的“待客装”。
就在刁老坚持着自己的善举的十几年间,几个儿女下岗的下岗,内退的内退,生活的节奏和平静一下子被打乱了。老人的小儿子原来在工商银行上班,改革中失去了岗位,儿媳也因企业倒闭被迫回到家中,原本好端端的家,由于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而变得格外窘迫。孙子上学需要钱,一家三口生活需要钱,面对日渐沉默的儿子和唉声叹气的儿媳,刁老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次,儿子媳妇当着老人的面提起生活的困难,不由地说了几句埋怨的话。老人搂着孙子,心中涌起百般滋味,是啊,都是自己的亲骨肉,他们有困难,作为老人怎么能袖手旁观呢?他告诉儿子媳妇,你们年轻力壮,失业下岗不能失去求生的本能,改变生活要靠自己,靠我们的工资是难以养活你们一辈子的。
在家人眼里,刁俊然就是个怪人,对自己和家人是抠了又抠,可是对需要帮助的人他可以倾尽所有。在刁俊然的心里,共产党才是他的父母挚爱。
刁俊然老人爱心助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滕州日报》、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但是刁俊然老人认为自己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还不够,就在他76岁那年,他又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惊人之举。1997年,他联系滕州卫校准备将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但是,由于滕州卫校不具备条件,他的心愿没有达成。后来,通过多方联系,他找到了江苏省徐州医学院。得知刁俊然要捐献遗体,徐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很快寄来了协议书。要捐献遗体必须全家人同意签字才行,这一下家里炸开了锅。
在我国,由于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几乎没有多少人愿意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更别说遗体了。当刁俊然老人向家人说出捐献遗体这一想法时,儿女们强烈反对。儿女的不认同并没能改变刁老的捐献决心,甚至不惜与儿女闹翻。他一怒之下,把小儿子一家赶出了家门。
为确保儿女们在遗体捐献协议书上签字,刁俊然老人“软硬兼施”,逐个耐心做工作。他首先从大儿子、大女儿的思想工作做起:我捐献遗体,通过研究利用,就有可能解决一些医学问题,就有可能培养出一批技术优秀的医生来,就会给很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对他人是功德无量,对自己是了却了奉献社会的心愿……
儿女们拗不过固执的父亲,万般无奈之下儿女只好同意。
在刁老家中,就捐献遗体一事,我们采访到他的三女儿:“我父亲一辈子革命,风风雨雨,到老了遗体都捐献了!我们从感情上真是接受不了,别人也会说我们是不孝啊!”而刁老却像是在说一件很轻松的事:“我帮助别人还太少,随着年龄的增长,时日不多了,到过逝的那一天,我的身体都埋了有什么用啊?医院还可以当标本,做了实验对人民是有益处的,现在还有很多没有攻克的难题。儿女说留个念想祭奠也好,我说留张照片就行了。”面对生命的归宿,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如此透彻与超然。
刁俊然老人值得敬重,刁俊然老人的精神值得发扬光大。在采访的过程中,他对我们说:“这样做是想在有生之年,在生命将尽之时,用自己的身躯、尽自己的所能,最后帮助他人一把,使社会和他人受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刁俊然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毕生奉献社会的孜孜追求。
爱的召唤
爱在延续。刁俊然老人的爱心善举深深感动和影响着周围每一个善良的心灵,特别是建行系统的员工。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他助人的快乐。董学鹏是中国建设银行滕州支行善南分理处的主任,网点11名员工自发地每人资助了一名贫困儿童。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了更多的客户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列中来。建行山东分行机关和枣庄分行10年来联手在“牵手希望 关爱未来”助学活动中累计捐赠120多万元用于枣庄市山亭区建银希望小学和建银文昌小学的校舍改造。捐赠救助学生500多人……
爱在岗位……
爱潮涌动…
刁俊然同志是中国建设银行枣庄分行离休干部,1922年出生,1945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供职于山东聊城县人行、冀鲁豫银行第五办事处、曹县银行、菏泽保险中心公司、山东省保险公司、滕县县委、建设银行滕县办事处。1957年在全国财贸干部培训班上,刁俊然同志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78年离休,时任建设银行滕县办事处主任。 离休以来,他坚守“人生在世,奉献第一、只为社会、莫为索取、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人生信条,以雷锋为榜样,自觉践行雷锋精神,离休不离志,以爱心善举帮助失学儿童,倾一己之力支持家乡的教育和建设事业,并超越生命的限制做出身后捐赠遗体的决定。他以人间大爱播撒人间,用人性的光辉照耀了全体建行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建行人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高风亮节,更看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博大的胸襟和无私的品质。刁俊然同志的事迹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山东省内多家媒体、《建设银行报》都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06年,刁俊然同志被建行总行授予优秀党员称号,被山东省分行评为“知荣明耻”十大感动人物;2008年,被山东省委组织部、省老干部局联合授予“山东省先进离退休干部”荣誉称号;2009年9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建行系统唯一受到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的离退休先进个人;2010年12月,被评为枣庄市第二届“感动枣庄”十佳人物。 爱的承诺 1922年,刁俊然出生于山东聊城市于集乡盐屯村,动荡的年代里,父母拉扯着他们兄弟四人,艰难地生活着。贫苦的生活,让刁俊然过早地领略到了苦难的滋味,感受到了贫穷日子的百般艰辛,“那个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看见别人家的孩子进学堂念书,就缠着父母,非要去读书。可是家里穷啊,父母硬是从牙缝里省下点粮食交给先生,总算上了几年学。” 1945年,读过几年书的刁俊然来到了聊城县二区,开始了革命生涯的第一步。1947年,积极要求进步的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血气方刚的刁俊然举起拳头,向党宣誓“永远忠于党,报效国家,尽己所能,把全部生命献给党的事业”。 从聊城县人行到冀鲁豫银行第五办事处,从曹县银行到菏泽保险中心公司,从省保险公司到滕县财贸,从滕县羊庄公社到县供销社,从建行滕县办事处筹建到离休。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刁俊然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培养起来的干部,不忘自己在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手中有权,他不谋私利,在滕县供销社任“一把手”的时候,掌管着当时号称“全国第一县”的商品供应大权,他没有为家人多批一尺布票、一两白糖。86岁的老伴刘效蕴说:“从省保险公司嫁给他到现在,几十年了,不管是家里、孩子,还是亲戚朋友,谁也没沾他一点光,他呀,就是一根筋,认准了理到死不回头”。 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刁俊然,经历过社会数次变革,历练过生活的困苦,所以他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懂得感恩。刁俊然身为离休干部,资格老、年纪大,而且是建行滕州支行创建初期的主要领导,按说生活中给组织提点什么要求也在情理之中,但他就连到医院看病这样的小事也从不给行里添麻烦。前几年身体允许的时候,他总是一人骑上他那辆跟随大半辈子的自行车前往,现在身体不便了,他也吩咐老伴叫上出租车,用他的话说“决不沾公家的便宜”。许多在常人眼里很平常的事,在刁俊然那里却是绝对不允许的。一次,他的三女儿以他的名义从医院开了40个创可贴,刁老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女儿的行为。而后,刁老专门叮嘱滕州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任何人不得以他的名义开方拿药。透过刁俊然老人那颗几乎透明的心,可以看得见他坚持原则的执著和自我要求的严格。 在一般人看来,刁老这辈子认死理,在别人眼里是“犯傻”,其实他是以自己的方式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爱的奉献 早在1998年,滕州市妇联结合“春蕾计划”,对全市失学儿童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由于父母双亡、离异等原因,导致全市相当一部分儿童生活贫困,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失学、辍学现象严重。为使这些孩子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滕州市妇联根据调查情况,在《滕州日报》刊发了开展“代理妈妈”活动的倡议书,倡议社会各界为贫困儿童奉献爱心。 第二天,一向关心时事的刁俊然老人从《滕州日报》上看到了这则消息,读着读着,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刁俊然老人总觉得,社会上困难家庭、失学孩子太多了,尽管自己收入不高,但用生活节余捐助这些家庭和孩子比自己花了要值得,心里会舒坦很多。 七天后,刁俊然老人给滕州市妇联打电话,主动要求参加“代理妈妈”活动。随后,通过滕州市妇联的牵线搭桥,刁俊然老人与张汪镇的五位孤儿结成帮扶对子,每人每年资助200元钱,还为他们购置了书包等学习用品。2002年,刁俊然老人又在滕州市龙阳镇以同样的方式资助了赵岩岩、王东东、刁统帅和石电岩4名家境贫困的儿童。2005年,他又开始资助滕州市东沙河镇的贫困儿童王立芹和李荣荣。 为深入了解刁俊然老人所资助学生的现状,我们驱车50多公里来到被救助对象胡思兵家中采访。一岁半就失去了父母的胡思兵靠年迈的奶奶拾破烂拉扯长大。1998年,胡思兵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然而几十块钱的学费和书本费却让这祖孙俩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胡思兵和奶奶没想到,他们遇上了好人刁俊然。我们一到家,胡思兵的奶奶拉住我们的手不放:“没有老刁哥就没有俺孙子的今天,俺娘俩到死都不能忘了老刁哥┄┄”。在刁俊然的资助下,胡思兵顺利读完了小学。如今胡思兵有了一份安定的工作、一个满意的女朋友,能够靠自己的能力赡养奶奶。 刁俊然老人所资助的学生,都是家境十分困难的孩子,他们享受不到父爱、母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通过滕州市妇联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些得到刁俊然老人资助的孩子,都较好地完成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目前大多都已成家立业。这些孩子未来的命运我们无法预知,但是,老人给予他们的关爱与亲情,将使他们受用一生。 刁俊然老人的老家在聊城,身在异乡,他在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爱心的同时,没有忘记老家的孩子们。从1995年至2000年,刁俊然老人每年都给自己的家乡——山东聊城市东城区于集乡盐屯村小学寄去1000元,作为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和对优秀生的奖励。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至今被家乡人所称道。 1996年,盐屯村自筹资金修建水泥道路,刁俊然的侄子向他透露了这一信息。他知道,祖祖辈辈多少代人在这里生活,泥泞的小路印下了多少代人的辛酸与坎坷,雨天一身泥、晴天漫天土,能修上一条水泥大路,这可是乡亲们梦寐以求的。他悄悄取出4000元积蓄寄给了家乡的村委会。过后不久,家乡人带着他那蘸满亲情的4000元现金从聊城赶到滕州老人家中,说什么也要将这笔钱退回来。村支书告诉老人,家里修路的钱,乡亲们自己想办法,您老年纪这么大,工资也不高,又资助孩子们上学,您的心意我们领了,这钱实在不能收。可是,固执的老人无论如何让家乡人收下他的心意,一行前来的乡亲们被老人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 与捐款几万元的慷慨相比,生活中刁老和老伴的生活简朴的不能再简朴。至今老人依然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滕州支行分配的面积不足60平米的房子里,家里除了一台老式的电视机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家用电器:老式的沙发、老式的衣橱、老式的青岛电视机、老式的上海冰箱、老式的琴岛夏普洗衣机。一件洗得发白了的中山装几乎成了他“接见”各级领导的“待客装”。 就在刁老坚持着自己的善举的十几年间,几个儿女下岗的下岗,内退的内退,生活的节奏和平静一下子被打乱了。老人的小儿子原来在工商银行上班,改革中失去了岗位,儿媳也因企业倒闭被迫回到家中,原本好端端的家,由于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而变得格外窘迫。孙子上学需要钱,一家三口生活需要钱,面对日渐沉默的儿子和唉声叹气的儿媳,刁老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次,儿子媳妇当着老人的面提起生活的困难,不由地说了几句埋怨的话。老人搂着孙子,心中涌起百般滋味,是啊,都是自己的亲骨肉,他们有困难,作为老人怎么能袖手旁观呢?他告诉儿子媳妇,你们年轻力壮,失业下岗不能失去求生的本能,改变生活要靠自己,靠我们的工资是难以养活你们一辈子的。 在家人眼里,刁俊然就是个怪人,对自己和家人是抠了又抠,可是对需要帮助的人他可以倾尽所有。在刁俊然的心里,共产党才是他的父母挚爱。 刁俊然老人爱心助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滕州日报》、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但是刁俊然老人认为自己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还不够,就在他76岁那年,他又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惊人之举。1997年,他联系滕州卫校准备将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但是,由于滕州卫校不具备条件,他的心愿没有达成。后来,通过多方联系,他找到了江苏省徐州医学院。得知刁俊然要捐献遗体,徐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很快寄来了协议书。要捐献遗体必须全家人同意签字才行,这一下家里炸开了锅。 在我国,由于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几乎没有多少人愿意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更别说遗体了。当刁俊然老人向家人说出捐献遗体这一想法时,儿女们强烈反对。儿女的不认同并没能改变刁老的捐献决心,甚至不惜与儿女闹翻。他一怒之下,把小儿子一家赶出了家门。 为确保儿女们在遗体捐献协议书上签字,刁俊然老人“软硬兼施”,逐个耐心做工作。他首先从大儿子、大女儿的思想工作做起:我捐献遗体,通过研究利用,就有可能解决一些医学问题,就有可能培养出一批技术优秀的医生来,就会给很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对他人是功德无量,对自己是了却了奉献社会的心愿…… 儿女们拗不过固执的父亲,万般无奈之下儿女只好同意。 在刁老家中,就捐献遗体一事,我们采访到他的三女儿:“我父亲一辈子革命,风风雨雨,到老了遗体都捐献了!我们从感情上真是接受不了,别人也会说我们是不孝啊!”而刁老却像是在说一件很轻松的事:“我帮助别人还太少,随着年龄的增长,时日不多了,到过逝的那一天,我的身体都埋了有什么用啊?医院还可以当标本,做了实验对人民是有益处的,现在还有很多没有攻克的难题。儿女说留个念想祭奠也好,我说留张照片就行了。”面对生命的归宿,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如此透彻与超然。 刁俊然老人值得敬重,刁俊然老人的精神值得发扬光大。在采访的过程中,他对我们说:“这样做是想在有生之年,在生命将尽之时,用自己的身躯、尽自己的所能,最后帮助他人一把,使社会和他人受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刁俊然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毕生奉献社会的孜孜追求。 爱的召唤 爱在延续。刁俊然老人的爱心善举深深感动和影响着周围每一个善良的心灵,特别是建行系统的员工。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他助人的快乐。董学鹏是中国建设银行滕州支行善南分理处的主任,网点11名员工自发地每人资助了一名贫困儿童。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了更多的客户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列中来。建行山东分行机关和枣庄分行10年来联手在“牵手希望 关爱未来”助学活动中累计捐赠120多万元用于枣庄市山亭区建银希望小学和建银文昌小学的校舍改造。捐赠救助学生500多人…… 爱在岗位……
爱潮涌动……
- 附件下载:
- press..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