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支持小企业,我们还能做什么?――访建行小企业业务部有关负责人
“无论以客户数目还是贷款规模计量,建设银行都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中小企业银行服务市场的佼佼者。”——前不久,中国建设银行被国际知名金融服务咨询机构《亚洲银行家》授予“中国最佳中小企业银行服务”奖。展望未来,帮助小企业破解融资难,中国建设银行又有了怎样的构想与考虑?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建设银行小企业业务部有关负责人。 记者:建行小企业金融服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您认为当前银行破解融资难还存在哪些困难与障碍? 负责人:银行支持小企业主要受一些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包括货币政策影响、不良贷款核销困难、免责规定不够细化、征信系统尚待完善、担保公司信息不对称等。 首先,受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小企业信贷规模紧张,有限的信贷资源与旺盛的小企业信贷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缺口,银行处于两难境地。 其次,小企业不良贷款核销困难,财政部规定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小企业不良贷款才能实行核销。当前小企业大部分贷款都有抵押担保,不满足核销条件。针对此类不良贷款需要先行通过法律诉讼处理抵押物,经法院判决小企业资不抵债、须破产清算的才能核销,但一般处理过程长、执行比较困难。 此外,小企业信贷业务相关免责条款尚不够细化。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完善的问题,授信业务风险较大。在授信工作出现问题时,由于缺乏明确可操作化的规定,如对授信人员道德风险的界定很难把握,营销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销服务的积极性。 目前,央行征信系统能够提供部分有银行信贷历史的客户的信用记录,但仍缺乏小企业和企业主的商业和社会行为信息,难以综合判断小企业经营状况,影响信用类贷款的拓展。 对担保公司超范围经营、过度担保等信息不透明,比如不能监测在几家银行同时担保等情况,一旦资金链断裂,将引发系统性风险。 具体到建设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问题主要表现在:现有小企业专业机构的网点布局、业务流程等与小企业业务零售化转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小企业信贷产品体系还有待完善;业务流程尚需进一步优化。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围绕战略转型,建设银行有哪些小企业业务发展的新规划? 负责人:未来五年,建设银行将在五大方面力争取得突破,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小企业业务。 一是进一步释放存量资源用于支持小企业业务发展。通过资产结构调整,从长期贷款的存量中拿出一部分规模用于小企业信贷。在优化资产结构的同时,增强对小企业服务在资源配置上的能力。 二是突出重点城市,打造新的小企业业务战略布局。业务资源主要投向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小企业比较活跃、各类经济元素多、信用和法律环境良好、机构经营管理水平高的区域,并确定一批重点战略城市。对重点战略城市中小企业信贷资源配置要达到总资源的70%至80%,占领市场制高点。 三是研究推进专业机构二代转型。通过标准化的产品设计和差异化的流程安排,提升集中处理、信息共享和系统支撑功能。通过专业机构二代转型,逐步建立起以城市为中心的小企业业务经营体系,把小企业业务的营销终端放到一个城市的所有网点,提高业务办理辐射能力,把银行内部的评价、审批、监测等中后台环节集中到一个城市的小企业信贷工厂。 四是提高小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建立相对独立的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和原则。研究推出针对小企业的信用贷款,通过客户经理真正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来决定授信额度,改变一味抵质押和担保的控制方式。关键是建立起对小企业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促使客户经理真正走近客户,贴近客户。 同时要持续完善小企业信贷产品体系。一方面,围绕存量客户中信用记录良好、政府鼓励支持、具备多种信用增信手段的小企业,研发推出信用类贷款;另一方面,研究发行专门用于小企业融资的产品。 记者:您对破解小企业贷款难有哪些意见建议? 负责人:当前有限的信贷资源与旺盛的小企业信贷需求之间的供需关系较为紧张。建议监管部门对小企业信贷规模实施差别化管控,鼓励银行加大对小企业扶持力度。要细化对小企业现状更具有针对性的免责条款,进一步明确小企业业务发展中的责任范围。 当前小企业的征信系统还不完善,建议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征信系统,扩大评价内容,将企业和企业主“软信息”,如企业税收、水电费缴纳以及企业主是否有违法记录等情况纳入系统内,作为银行提供信贷服务的参考。对于有过信息作假的小企业,在征信系统内予以标注,以示警戒。 银监会日前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但未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缺乏细化操作的规程,建议尽快出台相关实施细则。
http://www.admaimai.com/NewsPaper/NewsletterUrl.aspx?id=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