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光明日报》:建行支持小企业,这个“生意”可不小

发布时间:2011-08-25

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创造了全社会65%的经济总量、50%的利税、80%的就业,事关经济发展的后劲与社会的稳定。然而,小企业“融资难”却一直是道世界性难题。

通胀高企、银根收紧,眼下中小企业正遭遇金融危机后的又一次“钱荒”。记者日前走访江浙及中部地区一些小企业了解到,“不缺订单,缺的是钱”成为多数小企业的普遍共识。但记者同时发现,与以往融资困难不同,簇拥在小企业身边的不仅有民间借贷,还有更多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前来“雪中送炭”,这其中就闪耀着中国建设银行的身影。

从“垒大户”到“亲小企”

“过去,企业缺钱只能求助于民间借贷,从银行贷到款想都不敢想,觉得不可能;现在他们主动找上门来给我们放贷。”“从银行贷款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难,反而很方便、很快捷,资金从申请到入账还不到一周。”“没有银行的帮助,我们企业不可能发展这么快,真的很感谢他们”……8月8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一个小企业融资座谈会上,谈到当前市场融资环境的改变,众多小企业主热烈地讨论起来。

来自浙江小企业的一份调查显示,有两成左右的小企业以银行或信用社为主要融资渠道,另有两成以上的小企业未与金融机构发生过借贷行为--以往银行与小企业关系疏远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记者日前走访江苏、河北等地发现,小企业成了越来越多大银行的“座上宾”,甚至成了几家银行共同争抢的“香饽饽”。面对这个的改变,记者在中国建设银行那里找到了答案。

曾经,对以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见长的建行来说,大企业、大项目才是业务依托,各分支机构也习惯于资金大进大出,热衷于做“大买卖”,对小企业不太重视。

2005年上市以后,建行决策层提出了业务发展要向小企业转变的战略决策。战略一经提出,立刻引来众多置疑声:“小企业经营风险大,生命周期短,报表不规范,缺乏有效抵押品,而且单户金额少,人手占用多,费力不赚钱。给小企业贷款可行吗?风险可控吗?”

但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已让商业银行无路可退。“当年我们某分行放贷1100亿元,却只有197个客户,试问未来发展机会在哪里?”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向媒体道出他的担忧,虽然坐拥11万多亿元资产规模,但建行客户结构仍面临单一客户贷款比例较高的问题。而且,大企业金融脱媒现象正逐渐凸显。随着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的拓宽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大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正日益减弱。“小企业涉及各行各业,搞好小企业金融服务,利国利民、利行利己。只有支持更多人发展,银行经营才能可持续。”张建国说。

2008年,建设银行将小企业确定为经营转型的重中之重,此后又把小企业从公司业务中分离出来,按一级部建制设立小企业业务部;进一步下放权限,批量运作,简化申报审批环节;分配专项信贷规模,确保实现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的监管目标;将小企业发展纳入关键指标体系,加强对分支机构的考核,并配备相应的战略性激励费用。

资源配置的不断倾斜,为建行服务中小企业打通了瓶颈。建行小企业新增贷款在对公新增规模中的占比逐年提升。今年银行信贷规模格外吃紧的情况下,建行对公贷款中拿出四成以上用于支持小企业。

建行客户结构的调整影射出整个银行业的一致选择。央行公布的2011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企业贷款累计新增2.95万亿元,同比少增1075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累计新增1.58万亿元。

“过去靠政策,如今靠技能”

作为苏州一家科技创新型小企业的老板,林先生从未因为贷款进过银行的门,企业资金缺口大多通过自筹。今年3月份,来自公司所在地区的建行的客户经理李响主动联系他,表示银行从工商局的公开信息上得知他企业经营有道,并愿意为其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双方见面沟通后很快达成合作意向。但次日李先生再联系客户经理,却被告知企业相关资料已经转到一个名为“信贷工厂”的地方。两天后,首笔200万元的银行贷款到账,他形容当时的感受“真是喜出望外”。

信贷工厂?一个专门生产贷款的地方?

小企业在服务需求、风险特征上与大型企业有明显区别,用传统服务大客户的方式去服务小企业,注定是不能成功的。建行在调研中发现,改掉以往“垒大户”的习惯不仅在于观念转变,关键要形成一整套服务小企业的发展机制、运行模式、业务流程、产品体系和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支持小企业才能真正有的放矢。

“给大企业贷款依据的是政策,给小企业贷款靠的是技能。”建行河北省分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魏增然一语道破“天机”:小企业量多面广,靠营销人员一对一的服务效率低、风险大,必须建立专门的营销服务体系,走一条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路子。

2008年,建行首创“信贷工厂”小企业经营中心模式,将客户营销和信贷业务操作相分离,实施中后台集中处理,利用营销管理、客户评级、业务操作和贷后管理四大流程系统,以及审批辅助、行业筛选、客户筛选、早期预警、行为评分等八大专业工具,实现流程化作业,有效降低人为误差,大大提高了运作效率,同时极大地释放了客户经理,使其有更多时间服务客户。“过去,办理一笔小企业贷款平均时间10.9天,现在只要2.5天。以往一位客户经理要负责10多个环节的工作,服务5-6个客户已难以支撑,现在可以从容服务20多个客户。”一位建行基层营销人员对记者说。目前,建设银行已建立“信贷工厂”230多家,覆盖了全国主要城市和部分百强县。

小企业所处行业分散,融资需求短、频、快、小,要充分并高效率地满足小企业融资需求,同时保证风险可控,就必须结合小企业的不同特点,“量身订做”出不同的金融产品。

“我们企业无抵押、无担保,如何能够贷到款呢?”这是多数小企业的最大的顾虑,也是目前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瓶颈。建设银行积极开拓思路,突破传统的抵押限制,不断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融资需要。“我们把以往不能抵押的动产、知识产权、原材料、商贸订单等作为抵押,”在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副行长徐挺这里,小企业“无抵押”而获贷不是问题,“甚至没有任何抵押,只要企业质地好,我们一样可发纯信用贷款”。

在“中国泡菜之乡”四川省眉山市,由于缺少合格的抵质押物,当地许多泡菜企业面临着融资无门的困境,2010年,当地四家泡菜企业组成了联合体向建设银行申请贷款。经过分析评价,建设银行为该联合体发放了2000万元“联贷联保”贷款,帮助四家企业抢先进入收购市场。目前,建行该类贷款余额已达到441亿元。

“诚贷通”、“内贸通”、“小额通”、“租贷通”、“互助通”……仅最近一年多时间,建行就推出了30多项新产品新服务。其中一些产品俨然已经成了客户中耳熟能详的品牌。

由于信贷规模可以优先得到保证,贷款综合收益率高,业务增长快,经济资本占用低,一些较早进行探索的建设银行分支机构很快尝到了甜头。“原来是要我做,现在是我要做;原来是只做大的,现在是没有小的不活。”率先组建中小企业部的建行河北省分行副行长尚朝辉由衷地表示。

有专业人士计算,小企业贷款人均创利最高可达200万元,“如果一年增加5万名中小企业客户经理,一年后的税后利润将增加1000亿。”经验的累积,效益的增长点燃了建行全系统拓展小企业客户的积极性,小企业业务发展驶入“快车道”。近三年来,建行小企业贷款额年均增长40%,目前已累计为16万小企业客户投放信贷资金1.4万亿元。建设银行服务的中小企业授信客户已占全部企业客户总数的90%,贷款余额超过1.7万亿元,今年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新增已占到全部企业贷款新增的68%。

“将风险管理渗透到每一个环节”

风险显然不是小企业的天然属性。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如何采取差异化的风控手段严格防范?

“按照有机制、有内容、有风控的原则,建行着力将风险管理渗透到营销、评级、信贷操作、贷后监测等环节。”张建国说,“很多小企业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因此更要求员工本着真诚服务的态度,把工作做到位。”

日前记者在建行河北分行采访时发现,许多客户经理对小企业的情况如数家珍,甚至企业一个月电表跑了多少字他们也了然于心。“别小看这个电表,它会对你讲真话,会把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反映出来,现在已经成了银行鉴别客户的重要依据。”

“我们对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评估,第一看企业法人的诚信度,第二看企业经营状况,第三看有没有抵押、担保,第四看产品有没有创新和市场前景。”河北省分行营业部小企业中心主任姚明对记者总结道。

针对不同产业集群的特点,建设银行不断创新风险缓释方式,批量化地提供专业服务。在苏州推出的“绸都赢”服务平台,由中国绸都网负责筛选推荐诚信客户,不到半年有95家纺织工贸企业获贷6.5亿元;在广东与石材行业商会合作,仅70天就发展石材小企业91户,发放贷款近5亿元。

建行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不一味求大求快,而是有选择、有侧重。除了设定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建行筛选小企业时在类型上也有所侧重。建行苏州分行小企业经营中心副总经理戴忠兴表示,“除了风险,企业的科技含量、品牌及上市可能性也是重要的标准。对于那些国家限制的行业企业,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我们绝对不予授信,甚至还会收回以往的贷款。”

商业大行放下身段,眼光下移的小动作,拉开的却是中国银行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新篇章。在小企业服务上刚刚起步的建设银行,收获了整体良好的资产质量,小企业不良贷款连续多年“双降”,目前不良率仅为1.03%。

“不论以客户数目还是贷款规模计量,建设银行都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小企业银行服务市场的佼佼者。”--前不久,建设银行被国际知名金融服务咨询机构《亚洲银行家》授予“中国最佳中小企业银行服务”奖,同时收获的这份评语也道出了建设银行支持小企业发展坚定而踏实的路程。

 

 

http://www.admaimai.com/NewsPaper/NewsletterUrl.aspx?id=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