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中国建设银行保证质量调整结构有的放矢投放信贷
2009年上半年,我国新增信贷总额达到了7.37万亿元,那么,这些资金投向了何处?天量信贷是否会带来不良贷款的上升?风险如何把控?下半年信贷投放有何打算?就此类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建设银行新闻发言人。
问:建行上半年信贷投放的重点是如何把握的?在信贷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在上半年信贷投放中,建行从行业、区域、客户、产品四个维度提出“进 、保、控、压、退”信贷结构调整策略,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一方面优先满足有质量的、真实的信贷需求,确保重点客户和项目投放,另一方面严控对“两高一资”、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贷款,果断从风险较大、不良率较高的行业和客户中退出,取得了显着效果。
在产品结构上,建行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拉动内需、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重要行业领域。上半年基本建设贷款新增2420亿元,增速达23.71%,在公司类非贴现贷款新增中占比近50%。个人住房贷款稳健增长,巩固了在国内同业中的领先地位。与天津市政府签订200亿元贷款合作协议,用于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
区域结构上,按照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坚持东中西兼顾,中西部地区增速较高。客户结构上,加大对优质客户支持力度,新增贷款90%以上投向A级及以上客户,余额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行业结构上,主要投向国家拉动内需的重点领域,共参与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项目462个,签订贷款合同金额3622亿元,发放贷款余额2265亿元。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14大重点领域累计贷款余额10108 亿元,占公司类非贴现贷款余额的32%;国家十大振兴产业贷款余额8043亿元,占公司类非贴现贷款余额的25%;新增贷款前5大板块是与拉动内需密切相关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全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达76.42%。
建行在年初制定了退出贷款总额415亿元的调整计划,近期又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将退出贷款规模扩大至600亿元以上。截至6月末,已经主动从不符合国家产 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不良率较高的行业中退出贷款294亿元。
问:上半年建行在支持小企业和“三农”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建行将小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作为信贷业务重点,从多方面有效满足小企业和“三农”客户的信贷需求。
上半年,建行在推进小企业业务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快组建专业化经营机构,在总行成立了一级部建制的小企业金融服务部,“信贷工厂”模式小企业经营中心新增26家,达104家,增幅达三分之一。二是制定下发《小企业业务一般授信业务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提高小企业业务规范化、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创新试点小额无抵押贷款、助保金贷款等新产品,加大“E贷通”网络银行贷款业务推进力度,通过网络银行业务向921家企业发放10 59笔贷款,金额达22亿元。四是全力推广小企业客户筛选、风险定价等管理工具的试点工作,强化风险管理,为业务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截至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新增1862亿元,增速18.11%,占公司类贷款新增的32.01%。
同期,建行加大“三农”客户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涉农贷款新增1077亿元,增速达25.2%。为促进“三农”业务发展,建行在总行成立股权投资与战略合作部,加大村镇银行创设和管理力度,并在新疆、黑龙江等地推广小额农户贷款,上半年新增贷款17.14亿元。
建行还把支持灾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年金融服务的重点之一,上半年累计向地震灾区发放灾后重建贷款119亿元。
问:对下半年信贷投放有何打算?
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出现积极变化,企稳向好的态势越来越明晰。这充分证明中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及时、有效的。但是,国民经济回升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银行经营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性风险增大,银行支持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下半年,建行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做好支持经济建设、服务大局的各项工作,保持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做好信贷投放和项目储备;科学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充分运用回收再贷款资源以及加大不良贷款处置盘活力度,努力做到既积极支持经济增长,又防止贷款盲目过量投放,防范信贷超常规增长可能引发的资产质量下降问题。
在风险管理方面,建行将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严防不良贷款反弹,切实防范政府融资平台客户风险,完善理财产品风险管理,积极规范发展贸易融资,加强市场风险管理。同时,建行还将加强重点行业的风险监控和贷后管理,做好已发放贷款的精细化管理,改进贷后管理模式,化解潜在信用风险,坚决防范信贷资金违规 使用,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