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建学生活

发布时间:2021-10-20

 

 

本版图片:韩平子

 

 

一叶草香

□ 文/喻青

一早起来,把玻璃杯细细洗净,再用开水烫烫,让杯身洗个热水澡,再拿出小勺,从盒中撮出茶叶置入杯中,冲水。看准了,第一冲,只冲到杯子的1/4处。稍倾,再注水至杯子的2/3处,细细观察杯中茶叶的翻滚,只见叶片在水中天女散花、上下浮沉、仓皇四窜,急于寻找落身之处。再来第三冲,把水注满,叶片又一次在水中剧烈翻腾,一小撮快速沉在杯底,一大撮则悬在杯口,不歇气地开始了奇妙的漂浮,一根根舒展着叶片,直立着在水中悬浮,慢慢地、直直地,向杯底沉落,落底后依然是一根根直立着的姿态,就像跳水运动员,入水时依然保持着标准的挺拔身姿。这悬浮的悠游,好友一言概之——“茶舞”,多么生动明亮、有韵味有意境的注解!从此,喜欢上了泡茶,认真泡、细细看,平淡庸常的日子似乎借此洒上了金光。

其实,我并不是个爱茶之人,对茶更没多少了解。年少时,也读到过很多文坛“大咖”谈茶、品茶的文章,依稀记得有梁实秋的《喝茶》、周作人的《关于苦茶》、林清玄的《人生如茶》、贾平凹的《茶事》《品茶》等等,有考据、有赏析、有故事,各得其所、各有千秋、意蕴深长。看过了就看过了,只觉得人家写得好,写出了茶的真味,写出了真爱,品出了生活的真知灼见,可是对文中的“主角”——茶,依然是远远地隔离着,淡漠着,没有那种仔细的端详、滋滋的咂摸,以至于还为茶闹出过种种糗事、囧事。

那年在省行参加国际理财师培训班,学习内容艰深繁杂,时间紧迫,考核严苛,大伙拿出了当年高考冲刺的干劲,焚膏继晷,刻苦研读。为了提神,教室里时时刻刻弥漫着浓浓的咖啡味。那天早上,我没泡咖啡,刚认识的黄石分行的同桌小余递来一小包茶叶,让我尝尝。想也没想,一股脑倒入杯中,一喝,真苦!再喝,真是苦!再再喝,苦极了的苦!几欲倒掉,又想到人家好心相赠,憋住气继续喝,脑子异常亢奋了一天,甚至持续到后半夜。苦过了嘴里又回甘,多么神奇的体验。次日早上问小余,是不是有醉茶之说?她笑道,“那是安溪特级铁观音。以为你常喝,没提醒你,一般人只泡半袋或者1/3袋,没想到你全泡了……”“啊!我不懂,当饮牛了!”从此以后,我们常常一起研讨习题,交流备考信息,再之后,分享探讨工作、生活上的心得,成了很好的朋友。至此明白,如茶一般,有些人的好,慢慢品才知道。

还有回囧事,源于一位同事送我的一饼砖茶。说是家乡茶,一定要尝尝。粗一看那素朴的白色包装纸,感觉是很好的。圆形的纸面上,四个遒劲的行书——安化黑茶,再掂一掂茶饼,硬硬的、沉沉的,朴拙厚重,家园气息浓郁,亲切温暖。但当我打开纸包,看到那黑漆漆的一块“砖”,顿时傻眼,怎么下手?!小小的虚荣心作崇又不容我不懂就问,也没有凡事找“度娘”的自觉,怎么办?找出水果刀,切!切不动;刮!沿饼边一点点刮!如此,每天为喝茶,多了件事:刮茶!从此,我每天喝的茶叶都是碎末……一周后,觉得哪里不对劲,碎末茶?这不科学!又打开纸包,用小刀在茶饼上乱扎,居然按纹理裂开了指头长的一片,啊,原来是这么扎开的。一窍难得,终于喝到了一杯好茶!只是,有这么窘迫的经历,让我从此拒绝砖茶——太麻烦啦。

年岁渐长,好像不经意间,身边的茶客越来越多,也许是以前从未注意过。无论是去拜访客户,还是朋友聚会,见面总是堂皇地围着茶案坐下,主人洗杯泡茶递盏,一一行来,好像在进行一个庄严的仪式。自古以来,茶事也应是第一雅事吧。客随主便,对茶的感觉突然郑重起来。耳濡目染久了,也开始见贤思齐,学着赏茶品茶。复杂的“东东”,一时半会儿是没办法开悟的,那还是从日常的绿茶开始,多听多看多喝,总有一款是打动自己味蕾的,总有一款是在等着我垂青的。毛尖、雀舌、碧螺春等等,寻寻觅觅中,它,果真来了!颗粒分明的一根根茶叶,像松针;细细闻,一股淡淡的清草香;泡出来,根根直立,在杯子里跳芭蕾,美!就是它了——保康松针!没想到,还是在家乡茶中找到了心之所属,也许那一枝一叶里早就暗刻了乡情密码、血脉根系。可谓是久别重逢!

泡茶,闻一叶草香,品一叶草香,生命深处的清香就这么袅袅娜娜缭绕在生活的日常,风轻云淡,天朗气清。(湖北省襄阳分行)

 

 

 

做饭是一场人生修行

□ 文/宋培如

出差了整整两周。周五下午从外地回来,一个人拖着沉重的行李箱上楼,疲惫不堪。然而,推门进家后,熟悉的气息让我立刻放松了下来。看了下表,觉得时间还早,还来得及买菜做饭。于是,用最快的速度脱下职业装和高跟鞋,换上宽松的运动服,拿了钱包便向家门口的菜场奔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比起逛琳琅满目的商场,我更喜欢逛嘈杂的菜场。逛菜场,对于一个以出差、加班为家常便饭的职业女性来说,其中的滋味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可能上一秒还在为某份取证底稿与被审计对象争执得面红耳赤,下一秒就被山东大姐、河南大哥高亢的叫卖声所吸引。挑挑白菜、摸摸萝卜,东走走、西看看,在闹哄哄的嘈杂声中感受久违的烟火气息,疲惫不堪的身体仿佛在瞬间获得了超能量。不知不觉一圈逛下来,收获的除了满满两兜子菜以外还有满血复活的整个人。

回到家,挽起长发、系上围裙,打开手机的音乐播放器。在喜欢的、熟悉的旋律当中淘米、择菜、洗菜、煎炒烹炸。可能是自己太投入了,先生下班回家,我都没有听到他的开门声。当“老婆,好香啊”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时,我着实被吓了一大跳。工科出身的先生讷言,说不出华丽的溢美之词,但我分明看到了他眼睛里的幸福与沉醉。我出差不在家的日子,他每天下班独自面对冷锅冷灶。我想他也定是被厨房这久违的烟火气息深深抚慰了。

饭菜做好以后,天已经完全黑透。打开餐厅的吊灯,两人在暖黄色的笼罩中相对而坐,彼此给对方夹个菜、添个饭,喝点小酒,聊聊工作中的趣事,平淡温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平时两个人都步履匆匆,一起坐下来细嚼慢咽慢慢吃饭的机会并不多,不知不觉中,家庭生活变得越来越空寂。于是心里感慨:越是在快餐时代,越应该珍视动手做饭以及与家人在一起慢慢吃饭的机会,在一粥一饭的相处中了解感受彼此。否则,两个人即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也很容易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喜欢做饭的种子来自于奶奶。这个在厨房的烟熏火燎中忙碌了一辈子的乡下老太太,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教我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教我识别蔬菜和肉的新鲜程度。那时候的我,懵懵懂懂跟在奶奶背后做这些在当时看来比较无趣的小事,甚至有时候还会心生抱怨,却不知奶奶教会了我一生中最平凡也最不平凡的事情。现在我长大成家了,独自面对了人生中很多暴风骤雨以后,越来越能体会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买菜、做饭、吃饭并不仅仅为了果腹,而是为了在这个温柔与残酷并存的世界里,学会将美食化作能量来治愈自己和家人。

苏东坡先生一生仕途坎坷,他在晚年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的,三次贬谪,一次次被放逐的不仅仅是他的肉体,还有他满腔的抱负。但是,他的诗词、文章中却很少有茫然四顾的悲观忧郁,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他也还是很多人的精神坐标。我想,这应该也与他爱吃、会吃有关吧。东坡肉、东坡肘子,食物中蕴含着巨大能量,味蕾的满足让他明白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体悟到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最终与多变的人生握手言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某天与大学时代的好友通话时我正在做饭,好友说她想象不到一个曾经努力追求品质生活的文艺女青年现在竟沦为一介厨娘。是的,十年前的自己只向往外面的世界,梦想闯出一番天地。那时,完全想不到,十年后的自己竟很享受将时光“浪费”在厨房或菜场。或许,是外面的世界看过了,繁华喧嚣过后,更愿意留一份安静自在的小天地给自己。抑或是,经过十年的努力奔跑,见过了太多的悲欢离合,终于看清了生命本真的模样吧。(内蒙古总审计室)

 

 

 

书香为伴

□ 文/高倩

在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会存在这样的终极拷问:生活本该是什么模样的?生活又该是什么色彩的?生活是一颗泛着酸味的柠檬吗,还是一团解不开的麻线,亦或是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生活的品味和理解是不尽相同的。在我的眼中,生活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充满着悲欢离合,蕴含着五味杂陈。而在其中,书是我最为珍惜的“伙伴”。

自我记事起,每当学校放假,妈妈最常带我去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漫长的假期,老师通常会布置读后感的作业,妈妈便带我去书店买各种畅销的名著。每次在去书店的途中,我的脑海好似被施了魔法,满怀憧憬与想象。徜徉在国内外文学的海洋中,内心总会荡漾层层涟漪,我常常迫不及待捧着一本书,欲求先睹为快。

美国诗人狄金森曾说过:“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我认为用这句话来形容书带给人类的启迪再合适不过了。回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经历,书就像我最亲密的心灵知己,一言一字总关情。

无论在上学阶段,还是在工作阶段,我喜欢在夜深人静时,斟一杯浓郁的咖啡,让咖啡的浓香袭满房间。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我特别享受那一刻内心的宁静。喜欢在书中寻日月,写几行小字,让一笺心事流淌于墨香中;读几篇美文,享受文字中的细雨清风,一颗心便能穿过寂寞,宛若与灵魂重逢。

与书为伴的岁月里,我不仅可以收获浩如烟海的知识,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且可以在先贤留下来的智慧中探寻真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人们,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是需要不断地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告诫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韶华易逝,莫待年华老去时回看自己的人生留下的是许多的遗憾。“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让人们体悟到一种别样的人生境界,不去计较得失,心灵不被世俗种种牵绊,给自己的心灵减负,生活就会充满更多的惊喜与快乐。

我特别喜欢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一段话:“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诚然,生活就像是在摸索中前进,没有人生来就是高手。困扰是路上的雨花石,也许有时路途并不那么平坦,但是你可以防止在路上滑倒。而幸福就似路边的花朵,只要方向对了,沿途的风景便会醉人心扉。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充实、丰富多彩的人生,希望自己既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也遇过静水深流的小溪;既看过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也听过夜深时分蝉鸣的私语……其实,生命的多彩不在于我们看过多少风景,而在于每一帧风景是否被用心欣赏。

时光清浅,流年素淡,携挽着光阴同行,伴随着书香与共。所有的酸甜苦辣,都被记在流年的扉页上,待老去时,慢慢回首,细细品味,享受着生命中的温暖时光。 (建行大学东北学院)

 

 

 

品道秋晨

□ 文/李甲子

清晨,雨后,独自漫步于豫西家乡的山水之间,一丝晨意,拨云见日,令我顿然间回想起《沁园春·长沙》。

我有早起晨练的习惯,却又久别这大自然的秋晨……

秋晨,山间是如此的静、如此的幽,宛如一个凝固停滞的寂美世界。大到奇峰峻岭、飞瀑巨石,小到青松山草、飞雀蝉鸣,仿佛都在每日喧嚣到来之前,静静孕育着自身那份伫立世间的力量。一道霞光在天际间迸出,仿佛瞬间启动万物的灵性,给这世间无尽的温暖与希望。

我喜欢秋晨,并不单单源于其清新自然、无尽豁达的洒脱,更源于那份独具的至纯至真、至善至美和意蕴深远。正如当年大学老师在国学文化中讲解的 “万物有道”一样。而这秋晨的静寂,却是将万物之道融于一体,蓄势待发,待到日出,勃发出世间缤纷、物态繁华!

领略秋晨的清凉惬意,回味生活,不再有校园里的恬静,多了几分工作生活的单调;憧憬理想,却又时常无法领会现实当中的凡尘艰难、俗世复杂。于是,你我都带着一个又一个思考,一个又一个疑问,一份又一份憧憬,努力前行,搏击人生。或许如今你我并非能完全领略生活的真谛,只觉人生之道很深,但却渐觉将自身置于某个时代、某个环境下,思绪随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创造着自身的篇篇历史,道道印记。

秋风掠过,凝听山间河流。猛然间,顿生出对生活的一份认知、一份思考、一份感悟。沐浴秋晨清新,放下工作生活中的繁琐,静心于这山间清晨初秋的灵气,当凝聚心中的那份简单、自然与正气,便感觉不到秋晨中微微的严寒和那份静寂的凝固。回首,回味生活中经历的洗礼,更坚定了信心,树立了目标——百折不挠,求真务实,坚守正道!

再回想起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笑看秋晨,不觉中更领略了挚爱诗词的意蕴,猛然间不禁自问,那诗词中的豪放、激昂、潇洒,不正是伟人驻足现实、求真向上、放眼长远、一生奋斗的激情与豪迈吗?而这份激情不正是对于现实的尊重、对于追梦奋斗中坚毅与执著的坚守和动容么?

领略秋晨,问津人生,惟有:坚守正道、明确目标、敢于担当、锐意进取,方能止于至善!(河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