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徽里话金融
提起徽州,首先想到的便是汤显祖那句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感叹。在游人的眼中,徽州是一幅白墙青瓦作水墨,一蓑烟雨入梦来的美丽画卷;是一席盘餐养气舒心体,最喜香风泛酒卮的美味佳肴。但最让人魂牵梦萦的,还是那风韵千年凝雅颂,鸿文万卷化春秋的徽州文化。
徽文化,是与敦煌文化、藏文化比肩而立的三大地方显学之一,全面崛起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经过800多年的发展,在哲学、文学、医学、建筑、饮食、工艺和美术等多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很多具体的项目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当中。
安徽省黄山市现存的非遗名录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戏曲、民间手工技艺等14大类,共1325个项目,拥有各级非遗传承人近3000人。黄山市不断加大资源投入,通过制度建设、品牌打造和活动推广,逐步扩大徽文化的影响力。
但在徽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往往成为制约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黄山分行自2019年始,在安徽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指导下,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于2020年4月创新推出“徽艺贷”大数据信贷产品。该产品突破传统贷款模式“禁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作为“人才价值”的客观评价依据,推动信贷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辅以对经营状况、现金流、个人征信和家庭净资产的审慎查验,同时,按照收益覆盖风险和成本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行差别化管理,从而满足了与非遗相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非遗源自生活,最终要回归生活、惠及民众,“徽艺贷”产品推出一年多来,黄山分行已向百余户小微企业投放信贷资金5000余万元,为徽文化的传承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了金融力量。
■ 本版图文/黄宣
开栏语:
瞰,着眼全局,俯瞰全景;建,立足建设银行全链条产品、服务,以各分支机构的业务落地为眼,洞悉建行智慧。风雨同舟,始终相伴,建设银行以丰富的产品品类“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帮客户之所需”,用实际行动履践社会责任,彰显国有大行担当,让温度和情怀无处不在。
从今日起,本报将在每周三的二版不定期推出“瞰建”专版,跟随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脚步,透过各式各样产品在多领域、多场景的应用,触达城市与金融、产业与金融、客群与金融的紧密交融,全景展示建行“产品库”,体味建设银行“贴近社会、源于生活、聚焦问题”的金融本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 “文化自信”的实质和内核,体现了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期盼。首期,让我们跟随安徽省黄山分行走进黄山——一个徽文化的发祥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一座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文化之地,以分行普惠金融产品“徽艺贷”为眼,触嗅非遗文化底蕴中的金融气息。
守古韵溢墨香
黄山歙县城东路是一条长度不足3公里的小道,宽度仅容两车并列同行,但在当地人的心中,这条路承载了太多有关徽文化的历史与记忆。道路的一旁是始建于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的紫阳书院,曾是朱熹的讲学场所,现已是省级示范高中歙县中学的校址。而与之隔街相望的,便是始创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老胡开文墨厂。
对出生于1957年的周美洪来说,墨厂里有他这辈子都无法与之割舍的情愫。父亲是墨厂的工人,周美洪就在厂区里各个车间里转来转去,也许是天生,也许是受父亲熏陶,周美洪很快就能从墨香的细微差别中判断出徽墨的品种。1979年,周美洪顺理成章接替父亲成为墨厂的一名工人,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徽墨技艺的执着追求,他很快从员工中脱颖而出,成为厂长。2007年,他获评“徽墨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徽墨制作有十一道工序,取烟、和胶再到挫边、填彩,虽然不复杂,但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心与细致,再加上当时盛行外出打工,匠人地位和工资都不高,年轻人不愿意学,厂子里一下空了大半,差点就倒了。”谈及过往,周美洪眼里透着一种难以名状的遗憾,“后来习近平总书记讲文化自信,当地政府加大了保护和宣传力度,徽墨也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
周美洪清楚地记得,近几年来,原本门可罗雀的厂区内,大巴车的数量开始增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带着对徽文化的满心向往,走进古老的墨厂,了解徽墨。
周美洪欣喜之余又带着一丝烦恼,墨厂从成立至今两百多年来,虽然经过多次翻新改造,但都是从方便生产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过研学和旅游的需要,一些游客常在墨胚车间里不小心将衣服蹭黑,严重影响了参观的心情。
“看来建造一个专门的研习所已迫在眉睫了。”周美洪心里暗暗筹划。厂区里还有不少空地,场地容易解决,但建造的资金从哪儿来呢?现在墨厂一年也就两千多万元的收入,除去成本,所剩不多,周美洪想去找银行贷款,可是由于墨厂不在工业园区,而且厂房老旧,评估价格不高,银行提供的额度实在无法满足需求。
歙县支行从当地文旅局听说了周美洪的需求,主动将“徽艺贷”送了上门。
“啥?凭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块招牌就能贷款?”周美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您的这块招牌最高能获批300万元贷款呢。”支行客户经理说道。
“太多了,太多了。”周美洪兴奋地搓着手,“咱徽州人讲究实事求是,我只要100万元就够了。”
一个星期后,100万元贷款如约发放。很快,一座古色古香、干净整洁的研习所在百年墨厂里拔地而起,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和年轻匠人也越来越多。
“能让更多的人熟知徽墨,能影响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从事徽墨制作,是我最高兴的事情。”看着研习所里络绎不绝的游客和认真学艺的年轻人,周美洪感慨万分。“感谢建行,我终于能守住这一片文化家园了。”
助良人兴旺业
作为徽州绿茶的鼻祖,虽说松萝茶的名气远不如黄山毛峰与太平猴魁,但在明清时期,松萝茶是出口欧洲的主力品种。因其具有“色若绿筠、蕙似兰芳”的观感和除腥消腻的药用价值,受到欧洲上层人士的追捧,被誉为“东方仙草”。
余承泽祖祖辈辈都在黄山休宁县新塘村种茶,直到今天,他还沿用着家族先辈的制茶手艺。由于他制作的松萝茶条索匀壮、色泽绿润、香气高爽,成为高端茶叶市场的抢手货,使得他不仅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更赢得省级非遗传承人的称号。手捧红彤彤的非遗传人证书时,余承泽心里美滋滋的,每每收到别人的祝贺,他总是谦虚:一张纸而已,又换不来钱。
新塘村是产茶大村,但一直以来在种植环节上缺乏科学管理,采摘环节上缺乏统一标准,茶叶的价格总是上不去,村民的收入也一直在低位徘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村党委和村民的殷切期盼下,余承泽成立了茶业公司,一方面,指导村民科学种茶采茶;另一方面,以保护价收购茶叶,确保村民增收。
眼见着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可天有不测风云,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余承泽和村民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为确保村民的利益不受损,余承泽拿出全部积蓄用来收购茶叶。疫情有所缓解后,他又四处联系买家,通过赊销等方式把茶叶卖了出去,虽然货款结算速度大大迟缓,但余承泽心里的一块石头还是落了地。
信心重燃,但命运似乎总是不愿轻易成全,今年茶季到来之前,余承泽在查看茶园时发现,由于气温较往年偏高,茶叶成长较快,采摘季可能会提前一周时间。
刚落地的石头又重新压在心头。别小看这一周时间,如果不按时采摘,嫩芽长成了老叶,就没有任何经济价值,可要是采摘下来却没钱收购,就会被外地茶商趁机压价,村民今年的收入就要大打折扣。
余承泽赶紧拉开抽屉拿出存折,但存折上的数字并没有出现奇迹。正当茫然无措的时候,县农业局打来了电话:“老余,茶季要提前了,你的资金都准备好了吗?”
“去年的货款还没完全回笼,我还有几十万元的资金缺口呢。” 余承泽一脸愁容。
“别急别急,我马上和建行的客户经理上你家来,他们有一款贷款产品是专门服务你们这些非遗传承人的。”
在随后与休宁支行客户经理的交谈中,余承泽终于明白自己那本非遗传人证书的价值了。交谈结束时,支行客户经理站起身来:“余总您放心,50万元贷款我们一定会在近日发放到位。能为松萝茶的推广出一份力,也是我们创新‘徽艺贷’产品的初衷。”
来人走后,余承泽又拿出那本证书轻轻摩挲:“嘿,没想到这红本本儿还真是一个金疙瘩哩。”
牵妙手绽繁花
走进蒋劲华的家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客厅里的一副《桃花源记》的撕纸作品。远望,字如行云流水,与手写的书法作品并无差异,近观,方现端倪,每个 “笔画”边缘都有一些绒毛状的纤维存在,这也正是撕纸区别于传统书法和剪纸最显著的特征。
撕纸,是一种民间的艺术;书法,是一种文字美的体现。当撕纸与书法相结合,需要的便是超群的记忆力和空间立体感。蒋劲华凭借一张纸、一双手,以撕代写、以手当剪,把传统书法与撕纸艺术完美结合,四十年如一日,演绎出了中国汉字的生动魅力。而蒋劲华本人,也多次荣获包括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在内的多项大奖,应邀参加了国内外系列重大活动,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现场表演。
“今天,我现场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撕纸技巧,请各位拿起桌上的纸,先对半折整齐,然后撕半个圆,再对折……看,一个黄山的‘山’字就撕出来了。”在黄山高新区徽艺小镇的劲华艺术馆里,蒋劲华一边徒手撕纸,一边仔细地向游客传授撕纸的技巧,游客们认真聆听、亲手实践,试图探寻撕纸书法其中的奥秘。
看着艺术馆里人头攒动的兴旺场景,蒋劲华心中十分欣慰,思绪不由得飘向去年。
为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保护和传承,黄山市政府在高新区打造徽艺小镇,邀请一批在徽文化各个领域有所建树的非遗传承人入驻,形成产业效应和集聚效应。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蒋劲华也在受邀之列。
“自己的积蓄加上政府的补贴,建造一个艺术馆应该够了。”蒋劲华默默盘算着,但随着艺术馆的动工建设,他的想法也发生着变化,一会儿要增加新的体验区,一会儿又要扩大展厅面积,导致预算不断增加,工程接近尾声时,蒋劲华发现资金不够了。
“这可怎么办,艺术馆没完工,后续装修和开业的资金眼看没了着落。”蒋劲华一边在纸上画着数字计算,一边喃喃自语,“还要差不多200万元,上哪儿去弄这么多钱?”
“你赶紧再撕些纸,拿去换钱啊。”一阵戏谑声传来,原来是砖雕非遗传承人吴仕杰登门了。
“那哪儿来得及。对了,你前阵子不也说缺钱吗,解决了吗?”蒋劲华疑惑道。
“早解决了,是从建行贷的款。”说到这儿,吴仕杰立刻兴奋起来,“你不知道吧,建行创新出一个产品叫‘徽艺贷’,不要抵押,咱们作为非遗传承人可以很快申请到贷款……哎哎哎,你要拉我去哪儿?”
“当然是去建行,我这儿的工期可不能耽误。”
一周后,200万元贷款到账,蒋劲华的艺术馆终于顺利建成。“我的手能撕出艺术作品,但建行伸出的援手却能滋润艺术,文化传承这条路我定能走得更有底气!”
送东风起福祉
在黄山休宁县万安镇,有一条沿河而建的古老商业街道,长度不过千余米,却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万安老街曾经是人烟密集、商贾往来的集市,其繁华程度远胜休宁县城,鼎盛时期,共有400余户商家在此经营,故有“小小休宁城,大大万安街”的美誉。
要问这老街上哪家店铺最负盛名,所有居民都会指向一个地方——吴鲁衡罗经老店。这个创建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的罗盘老字号,历经三百年而不衰,传到吴兆光手里,已经是第八代了。
徽州人极重风水,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建房搭桥,都要请风水先生现场堪舆一番,以图趋吉避凶,因此,徽州的罗盘产业较为发达,而行业翘楚非吴鲁衡罗经老店莫属。“我家的罗盘选材十分讲究。”已是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吴兆光自豪地介绍道。“盘体采用的是虎骨木或银杏木,传承数代依旧平整如新,磁针则是用祖上传下来的磁性陨石所制,百年内磁性不会消退,而磁针的安装和调校,不夸张讲,我在这行业内是独一份儿的。”
虽然掌握着核心技术,但对吴兆光来说,传承罗盘非遗文化的压力十分巨大。首先,为了确保罗盘的品质,购买来的原木必须阴干三年以上才能制作成盘体,其次是制作周期长,客户定制的罗盘需要数月甚至一年才能制成,资金压力很大,另外由于原材料稀缺,吴兆光计划种植100亩银杏林,但因为资金不足,吴兆光拿出了几乎全部存款,仍然无法买到足够的树苗。
正当吴兆光一筹莫展的时候,休宁支行客户经理主动找上门来。
“吴总,您在我行的存款近期下降得比较厉害,是经营上需要用钱吗?”
“唉,可不是吗。”吴兆光叹了口气,倾述起自己的烦恼。
“原来是这样。”客户经理拍了拍吴兆光的肩,“咱们建行可以给您提供贷款啊。”
一说起贷款,吴兆光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贷款我也考虑了,但这老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我的住宅也是自建房,不符合抵押的条件啊。”
“咱建行的‘徽艺贷’既不用抵押也不用担保。”随着客户经理的娓娓道来,吴兆光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建行给我送来了东风与活水,有了这200万元,我的经营一定能风生水起!”
“我所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州人的智慧和人与自然相处的哲学,这既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和谐生态观的一种弘扬。多亏了建行,让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吴兆光备感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