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 我和建行的故事
在一起 我和建行的故事
让“居者有其屋”,关乎民生福祉。建设银行积极履行国有大行责任,发挥传统优势,从住房供给侧发力,主动探索多渠道、市场化手段,发展住房租赁业务新模式,为社会贡献建行智慧、建行方案、建行力量。广东省分行积极推进住房租赁战略,在住房市场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架桥铺路,他们融合“社区生态+住房租赁”理念,打造了城中村社区生态项目梦享北山社区,成为创业者的启梦首站;兼顾文化传承和老城保护,使老旧的凤和村重现生机,成为“广漂”青年的“诗和远方”。
今天分享的这三个故事,都和“梦想”有关。“筑梦人”的创业故事和逐梦人的安居故事背后,是一个和建行共同“圆梦”的故事。
“筑梦”与“圆梦”
“为梦想拼搏的生活最精彩。对年轻人而言,仰视房子不如仰视梦想。城市除了繁华和喧嚣,更应该有温暖和柔情的一面,为年轻人提供适宜生活和发展的空间,让来自五湖四海但同样心怀梦想的人可以聚在一起,为梦想拼搏奋斗,为圆梦欢呼喝彩。”
■ 讲述人:王锦(梦享社区创始人)
■ 记录人:卢绮雯 (广东省分行)
梦想扎根的地方
2005年,我刚毕业就来到广州工作。初到广州,工资也不高,根本负担不起一间像样房子的租金,只能租住在员村附近的城中村。城中村的房子租金便宜,但环境并不好,楼与楼之间的通道狭小,一抬头看到的都是各式各样的雨棚、杂乱无章的电线和附近住户晾晒的衣服,还有各种车辆横七竖八地停在周围,屋内的装修也十分陈旧。在城中村租住的日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为一线城市、“千年商都”,广州吸引着很多年轻人。但如果来这里奋斗的年轻人只能住在狭小拥挤的环境里,他们怎么能获得归属感、真正融入到这个城市中?又怎么能看到自己的梦想、看到自己的未来呢?这让我有了创业的灵感,从那时开始,在城中村为年轻人打造一个体面舒适的住所的种子就在我心里种下了。我希望给心怀梦想来广州奋斗的年轻人一个舒适安全的家,让他们可以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融入城市生活中,同时为他们实现梦想提供养分和力量。
2015年8月,我卖掉了自己的车子,拿出了所有积蓄,开启了梦想的第一步——对仑头村的毛坯房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后来,我一直在广州继续寻找适合进行升级改造的城中村,北山村正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北山村还是典型的城中村,租金价格优惠但居住环境普遍不好。但这里的地理位置好,临近琶洲商业区,区域内聚集了很多像唯品会、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企业总部,坐地铁到CBD珠江新城只需要20分钟,很符合年轻人上班通勤的需要,也是刚毕业大学生的“缓冲带”。
从这里开始,我开始打造我梦想中的“梦享社区”。
当梦想照进现实
2017年11月,我们启动了北山城中村的改造与运营。没想到的是,项目启动后,困难比想象中的要多得多。我们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收房”,因为我们将项目规划为集公寓、联合办公、特色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所以收房必须要一整栋一整栋地收,村民的不理解、房屋产权的分散……都让收房的进展十分缓慢。资金上面临的压力也很大,市场上融资成本高,且期限一般才3年,而这个项目的回本周期则预计需要7到8年。而且综合街区的配套服务也不完善,周边缺少年轻人爱去的商业设施,很难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更不要说吸引他们来这里居住了。
就在项目举步维艰的时候,建行的进入和参与,让项目的发展有了转机。建行的贷款资金进入后,我们的融资成本降低了一半,期限却延长了2倍,满足了项目对长期资金的需求。建信住房还直接和北山村村民签订了十年以上的租赁协议,由他们负责房屋硬装与软装的改造,而我们只需负责项目日常运营管理和后续维保服务,在大大地降低了资金压力的同时,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做好运营服务。
随着项目逐渐步入正轨,我感觉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筑梦与圆梦的碰撞
为了给住在这里的年轻人一个“好意头”,装修的时候我们特意选了炭灰色与明黄色作为墙体的颜色,寓意“前途辉(灰)煌(黄)”。为了让住在这里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沟通、交流,同时享受独立的“小家”和热闹的“大家”,我们在梦享社区配备了图书馆、电影院、健身房、菜地、创意空间等公共区域,还经常组织一些交友相亲、聚餐、烘焙、宠物比赛等活动,增进租户之间的感情。在原本陌生的城市,大家住在这里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成为彼此的依靠和慰藉。
在梦享社区,有经常泡图书馆的年轻人考上了研究生,有租户在社区内租了店铺,做起了小生意,也有租户找到与自己目标相同的合伙人,一起在创业路上继续坚持……除了在这里遇见梦想,也有很多年轻人在这里遇见了未来的家人。不少租客因为参与社区的活动认识、相恋,然后两套房换成一套房,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看着社区里的灯光一盏盏地亮起,仿佛就看到一个个年轻人的梦想正在发光发亮,而他们的梦想也正照亮了我最初的梦想。实现梦想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一群有梦想的人聚在一起,相互扶持,互相成就,路途上的困难和坎坷也没那么难以克服。
相信未来可期
广州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年轻人来到这里,书写着自己的奋斗故事。这些年轻人让城市充满了活力,也为住房租赁市场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土壤。未来,我们计划在天河龙洞村打造下一个“梦享社区”。除了“梦享社区”,“梦享简舍”也已经在北山牌坊旁落地,面向在广州工作的中高端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居住环境。我相信,“梦享社区”拥有向上的力量和无限的可能性,而金融与梦想的碰撞和结合,一定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圆梦广州。
“梦享” 我的启梦首站
“一直向往大城市的繁华,但真正来到这里才发现,高昂的房价、不菲的生活成本、单身一人的孤独……似乎处处都是梦想的拦路虎。但在梦享社区,我感受到了城市温暖的一面。在冷冰冰的高楼大厦之下,有一群年轻人聚在这里,为自己的梦想拼搏奋斗,为他人的梦想欢呼喝彩,一起发光、发热。”
阿勇在广州的这四年里,他有过面对繁华都市的不适应和无助,也有过逃离城市的挣扎和迷茫。他说,只要有家的地方,就有温暖和希望,而梦享社区就是他在广州的家。他的故事,也是很多在梦享社区居住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 讲述人:阿勇(梦享社区租户)
■ 记录人:卢绮雯(广东省分行)
落地生根
2017年,我大学毕业就从湖南来到广州工作,当时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找房子。租住小区房,环境和管理都好,但我工资不高,一个月动辄几千块的房租确实是承担不起。为了省钱,我只能租住在公司附近的城中村,生活环境特别差,但毕竟房租价格摆在那里。刚来广州,我也不敢奢望太多,只能一边凑合着住下来,一边再找合适的房子。
在城中村住了快一年,有一次我在网上找房子,看到了北山村这里的出租屋装修挺好的,离我上班的地方也不远,就过来实地看了一下房子,没想到给了我一个惊喜,我马上就决定搬到这边住。刚开始我在这里租的房子租金也不到两千,但环境比起之前住的地方要好太多了。房子虽然不大,但有独立的厨房、洗手间和阳台,一个人住完全足够。我还特别喜欢这里配套的健身房,有空的时候去健身房运动一下,对我来说是面对城市和工作压力的一种放松和释放。
人情味浓
梦享社区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环境,但让我不想离开的则是这里满满的人情味。
虽然这里租金不高,但公寓专车、门禁系统、管家服务这些一个也不少,非常符合年轻人的需求。特别是管家服务,广州雨水多而且天气多变,有时晾在阳台的衣服没办法及时回家收。后来,我们就给管家留下一把自己房间钥匙,下雨回不来的时候请管家帮忙收起晾晒的衣服,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其实就跟家里人一样。我还在这里认识了我现在的女朋友,是一起参加梦享社区举办的交友活动认识的。虽然认识了,但我也不知道怎么进一步发展。后来,借着社区定期组织的绘画、聚餐、插花等活动,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好,终于走到了一起。现在,我们在这里一起租了一间30平的房子,下班回来就一起买菜、做饭,小小的房子里有了“烟火气”,更有了家的感觉。除了女朋友,我在这里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有空一起聚餐、打球、参加活动,渐渐从陌生人变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就像亲人一样,成为彼此在城市奋斗中的安慰和依靠。
未来可期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家的生活都越来越好,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有朋友在社区里租了店铺开咖啡厅,做起了小生意,有朋友在创业路上坚持,也有朋友准备考研深造,而我也换了一份医疗产品销售的工作,工资越来越高。因为工作原因,我每个月大概有三周的时间都在出差,全国各地跑,但走过这么多地方,我还是最喜欢、最愿意留在梦享社区、留在广州,因为这里包容性很强,很适合生活。
我也想过,等到我结婚了,有了孩子,梦享社区的房子可能没办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也许会搬离这里,但我相信,在广州,有建行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梦想扎根的新土壤。
一个“广漂”的“诗和远方”
“好的价格和好的环境难两全,身体和钱包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所以我选择每天通勤一个多小时。后来听朋友介绍了凤和村,没报什么希望,只是过来看看,没想到,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这里既有柴米油盐又有诗情画意,满足了一个文艺青年对生活的所有想象。记得有句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我现在最想说的是,感谢建行,将我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 讲述人:西西 (凤和村租户)
■ 记录人:王浩乐(广东省分行)
想象中的“理想生活”
我大学的时候读的是空乘专业,毕业之后很幸运去了南方航空公司,成了一名整天“飞来飞去”的空姐。作为一个“网瘾少女”,我经常会刷抖音、微博、小红书,看到上边很多年轻的姑娘,自己布置出租屋,下班后为自己做一顿精致的晚餐,周末窝在舒服的家里看书、追剧,我觉得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工资的时候,我开始憧憬未来的生活,也开始了漫长的找房之路。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深夜下班是常事,为了没那么辛苦,我选择在机场周边找房子。环境好、配套好的房子租金高,是我这个职场新人难以承受的。我也曾经退而求其次,选择价格低廉的房子,环境差点又怎么样,价格低才是王道,网上那么多出租屋改造的视频可以借鉴,省下来的钱用来把房间改成自己喜欢的风格。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决定在机场周围的城中村租一间小房子,利用休息日去看房……
当理想遇到现实
虽然我已经给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设,但是当我走进昏暗逼仄的小房间,我的心还是不由得一紧。地上是四处逃窜的蟑螂,墙壁的颜色灰蒙蒙的,像阴天一样。看向窗边,狭窄的楼间距能让我看得清隔壁邻居饭桌上的两菜一汤,毫无隐私可言。本来是兴冲冲地来的,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嘴巴里似乎都是空气中的发霉味道。这和我想象中的阳光房相差太远了,和我想象中的理想生活差得太远了。和房东大哥道谢之后,我记得自己是飞跑着离开那个房子的。怎么形容呢?就像逃离。
既然贵的房子租不起,便宜的环境又太差,那索性就住远一点吧。虽然路程远,但是起码住得舒服,最重要的是价格低!算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吧。于是,我开始了每天单程近一个半小时的通勤生活。
但是我的工作性质实在特殊,有的时候飞机落地已经深夜,着实是不安全。工作之余,我又开始了漫长的找房之路。
后来有一次和建行的老同学聊天时,我聊起了自己悲惨的找房经历。他跟我说,建行在白云机场附近的凤和村引入了“存房业务”,或许能解决我这个大难题。建行还能租房子?当时听了,我还真有点不相信。
老同学又给我详细介绍情况。当我得知凤和村是建行旧村改造的产物,在改造前是一个少人居住的空心村,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那个昏暗逼仄的小房间。看出我的迟疑,他笑嘻嘻地跟我说,去看看呗,有惊喜。半信半疑的我,是被他拖着走进凤和村的。
小镇里的诗情画意
结果,一走进凤和村,我就喜欢上了这里。岭南特色的小瓦房,长着葱绿青苔的屋檐,小桥边被风轻轻浮动的池水,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看见了百年前村庄的影子。鸟儿从身边飞过,唧唧喳喳地叫着,孩子们嬉笑着从我身边跑过。走在凤和村里,感觉时间都变慢了。好像走进了“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诗意。
我最喜欢那个祠堂小楼改成的艺术馆了,不定期的艺术展最适合我这样的文艺青年了。
还有“深夜书房”,是我闲时可以经常去光顾的地方。居然还有一个免费的健身房,即使和朋友们一起吃吃喝喝,也不会觉得罪恶!最重要的是,90分钟的通勤时间缩短到10分钟,300米就可以搭乘地铁,一站到机场,叫外卖也方便。
既有柴米油盐又有诗情画意,说是一眼就爱上这里真的一点也不为过。之前看房时没有碰到的好运气,在这一天都回馈给了我。30平米的小公寓,刚好够我一个人住,原价1800元/月的租金,我遇上了优惠价,900元/月。
就是这里了!我没有一丝犹豫,立刻签了合同,交了租金,第二天就收拾好东西搬了进来,开始了我的幸福生活。后来我把凤和村介绍给了我的同事们,现在很多同事陆陆续续搬进来,大家都说这是我们的“集体宿舍”。
记得有句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我住进了凤和村,最想说的是,感谢建行,将我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链 接
梦享北山社区是广东省分行打造的首个城中村社区生态项目,融合“社区生态+住房租赁”。梦享社区将城中村村民自建房整体布局、连片规划,通过翻新立面墙体、完善家居配套等微改造,实现旧貌换新颜,并引入社区化管理,打造年轻人出租公寓。其中,广州分行为梦享社区运营方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让企业得以进行规模化运营,金融资金支持下梦享项目运营房源量提升了40%;通过牵头组建的“产业联盟”,让梦享社区获得装修改造、家具家电等加盟企业的价格优惠,降低成本,让利后端租客;依托金融科技力量协助梦享社区打造城中村适配的智慧社区,包括智慧消防、智慧安防等。如今,在梦享社区租户有100多种户型选择,租金价格从600多元到2500元之间,而且大部分的公寓月租金不超过2000元。社区共享空间达2000多平方米,提供健身、图书馆、教室、电影院等功能,其中图书馆的藏书达到2万册,成为了来穗青年的启梦首站。
凤和村是广东省分行同广东恒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城市更新+乡村振兴+C端穿透+住房租赁”试点项目。项目的改造模式采用三旧改造中微改造的方式,没有大拆大建,保留了村落原来的面貌,乡村振兴在住房租赁的赋能下另辟蹊径。建行通过融合存房业务,并引入专业的营运机构,提升了长租公寓的经营管理水平,还通过标准化的改造风格,打造了具有“凤和村”特色的CCB建融家园。凤和村改造后,村民们普遍可获得每年3~10万元的租金,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建设银行发挥银行优势,在住房市场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架桥铺路,让居民宜居宜业,同时兼顾了文化传承和保护、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让凤和村的风貌焕然一新,以金融之水激活老城新活力。
征稿启事
为全面反映新金融实践取得的成果,以新闻捕捉新金融实践带来的诸多变化, 本报特别推出“在一起|我和建行的故事”专栏,通过“你”的讲述,谈一谈“你”的新金融实践,说一说“你”和建行之间的故事。这个“你”,既可以是建行员工,也可以是建行客户。如果“你”是个有故事的人,如果“你”愿意分享“你”和建行的故事,请关注“在一起|我和建行的故事”,把“你”的建行故事讲给我们听。
稿件要求:
1.选题围绕新金融实践和“三大战略”的实施,讲述来自基层一线员工和客户的故事。
2.讲述人不论是建行员工,还是建行客户,来稿都请使用第一人称开始“你”的讲述。如需要,客户名称可用化名,文末要标注。
3.新金融、新文风,故事应讲真人真事,叙事朴实自然,简洁易懂,谢绝杜撰。
4.来稿篇幅原则上控制在2500字以内,有配图最佳。涉及相关产品和服务,文末可附300字以内简介。
本栏目长期征稿。来稿请发送至邮箱:llbtg.zh@cc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