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新金融实践的“湘品湘味”

----——专访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文爱

发布时间:2021-07-28

 

 

 

湖南省分行携手湖南省民政厅着力打造养老金融生态,同业首创服务于养老产业链各方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政府监管信息化、百姓服务便捷化、机构管理数据化、养老配套智能化。

 

湖南省分行积极开展暑期下乡实践,并联合“裕农通”业主持续开设周末小课堂。图为学生在桃源县采菱村“裕农学堂”教留守儿童制作工艺品。

 

湖南省分行创新马拉松团队连续四年获得建行最具创新力分行大奖,连续五年获得“湖南创新先锋榜”大奖。图为团队在实验室研讨普惠金融项目加速孵化。

 

 

 

■ 本期访谈:建行大学融媒体中心

■ 本期嘉宾: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文爱华

■ 嘉宾简介:文爱华,现任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建行工作37年,先后任建行株洲分行、衡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湖南省分行计财部总经理兼岳阳分行党委书记;云南省分行行长助理,湖南省分行风险总监,湖南省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兼任建行大学湖南省分行分校校长。

换道提速 将湖湘精神注入火热新金融实践

记者:湖南省分行在当地有着“三湘金融领头羊”的美誉,请您结合当地发展实际谈谈,这个美誉是如何得来的?

文爱华: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湖南经济与金融的情况。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土地面积21万平方公里,下设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近年来,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GDP达到4.18万亿元,在全国排名第9位,今年提升到第8位。而相对于湖南经济规模及发展速度,湖南金融表现却相对较弱。去年,金融机构存款总量是5.79万亿元,贷款总量是4.94万亿元,在全国排名分别第13、14位,在中部地区排名第4位。

在这个背景下,再说一下湖南省分行的基本情况。分行现有员工1.1万人,下辖24个二级分支行、544个网点、28个内设一级部,组织机构比较完整。主要业务发展情况良好,截至今年上半年,存款总量达到8623亿元,贷款6800亿元,拨备前利润超过110亿元,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平稳,不良率是0.98%,比年初下降了0.1个百分点。在建行系统,规模排名在前九,相对湖南经济金融规模排名超了5、6个位次,在中部地区稳居第一。

“三湘金融领头羊”这个称号是湖南省委省政府肯定的。为什么这么肯定呢?首先,是因为我们持续16年保持了市场领先的位置,而且领先优势非常明显,存贷款分别超出第二名3500亿元、1800亿元;其次,是我们在四大行中,以22%的机构与人员,获得了37%的存款、35%的贷款和40%以上的利润占比,而且资产质量最好。综合来讲,我们是湖南规模最大、效益最好、质量最优的银行。最主要的一点,我们有总行的坚强领导,践行了总行发展战略,尤其是新金融理念。其二是我们深度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并且勇担社会责任,运用新金融理念破解社会痛点难点,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巨大社会影响力。

记者:近年来,湖南省分行不断刷新战绩,新金融在这其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带来了哪些思维和打法上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您感受到新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

文爱华:新金融的提出可谓意义重大,带来的转变更是颠覆性的。可以说,湖南省分行之所以有今天,或者说在高位运行上还持续扩大了领先优势,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都与对转型的探索和新金融的践行密不可分。关于新金融的理论逻辑及其表现,田国立董事长有非常详细的论述,我们也进行了认真学习,并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上党课、各种会议等形式,向干部员工进行传导。

都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到现在,我们这一届班子正好成立5周年,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压力很大。当时,分行保持市场第一已有11年,很多银行都提出“赶超建行”的口号,还有很多银行在研究“湖南建行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加上产品同质化,市场拼抢白热化,干部员工也都有些疲惫。湖南省分行下一步要怎么办?出路在哪里?当时,我想,肯定是要转型、要换道。从2016年以来,我们在互联网思维、金融生态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成效很明显,但迫切需要一个完整理论体系支撑。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总行提出新金融理念,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呢?是拨云见日、云开雾散,是茅塞顿开。从那以后,我们真正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融入到了火热的新金融实践中去,随之融入的还有湖湘人的特质,是什么呢?是“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有党史专家解释,这种精神转化为革命精神,就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我们总结了近五年的发展情况,分行存贷规模分别增长超过3000亿元,年新增都超过600亿元,市场占比年均都在40%以上。我们不但保持并拉大了竞争优势,实现了换道提速,而且彰显出更强劲的活力和竞争力。

新金融为我们带来了新生态,也带来了发展模式、获客模式、经营模式、盈利模式的变化。如服务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主体,我们通过搭平台、建场景、造生态,从原来用钓竿钓鱼变成了撒网捕鱼,实现了批量营销、批量获客、批量维护。这样一来,营销能力提升了,业务领域也越来越广了。特别让我们有底气的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慢慢也形成了,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谈到新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田国立董事长在《拥抱新金融》一文里阐释过,新金融不是一个新现象的简单归纳,而是金融逻辑与理论演绎的结果。我理解,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理念和价值观上,新金融是从“资本理念”上升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理念,从过于强调对资本负责,以资本回报为中心,转向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心,以解决社会痛点难点为着力点。

记者:新金融是立足于新时代而生的,今年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在这样一个新起点上,分行又是如何定位自身发展和规划未来的?

文爱华:今年确实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建党100周年大庆之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进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参加了今年全国两会,感受很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这对金融高质量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这样一个时空坐标下,作为国有大行的一级分行,分行党委也进行了更多维度的设问和思考,诸如:怎样与国家战略实施同频共振,怎样践行好新金融理念,怎样与地方经济社会共生共荣,怎样助力解决国计民生的“急难愁盼”,怎样成为客户心中“有温度”的银行,以及怎样统筹考虑发展和安全等问题。我们以前在服务地方经济中,提出坚持“五个定位”,即:做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力军;做支持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重大行业的主力军;做普惠金融的铺路石;做创新服务、规范经营的排头兵;做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中流砥柱。

年初总行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结合会议精神、新金融理念,以及分行实际情况,对自身发展和规划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总结,概括起来是一副对联:上联是“重创新、强科技,数字化经营建生态,用户至上,永葆初心,竞争优势恒领先”,这是关于经营层面的;下联是“练内功、提能力,精细化管理做品质,强优导向,使命担当,品牌形象永称道”,这是关于管理层面的;横批是“一心一意办‘好银行’”,落点在“好银行”。这些都是分行党委研究的,是我们“十四五”发展时期的指导思想。

与此同时,我们结合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湖南省委省政府“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提出了“六个站在”的工作要求,即:站在理念更新的最前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金融理念;站在开启新征程的最前面,加大对重点战略实施的支持力度;站在创新转型的最前端,强化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金融助力;站在金融服务的最前列,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站在攻坚克难的最前线,做到哪里有社会痛点难点,哪里就有建行方案;站在防范风险的最前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守正创新 在持续高位运行中勇立潮头浪尖

记者:我们看到分行在持续16年高位运行之下,仍然保持了振奋人心的好成绩,请您具体谈谈,分行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有什么“独门秘籍”?

文爱华:“独门秘籍”谈不上,但分行取得的成绩和葆有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有好的理念指引。总行“第二发展曲线”、新金融等理念给了我们行之有效的战略指引。近几年,湖南省分行真正把总行的理念入脑入心,并根据国家的战略重点,结合湖南的实际,进行系统设计,合理定位,并制定长远规划,确定长远目标,形成比较完整的发展思路。

其次,是有一支好的干部员工队伍。分行的干部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很高,不仅体现在业务的专业专注上,更体现在意志和斗志上,敢打敢拼、能征善战。

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建立了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打通了员工职务职等的晋升通道,加强了考核激励,在关心关爱员工、为员工办实事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出台20多条具体措施。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也要特别感谢建行大学的赋能,在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了很多指导与帮扶。

第三,是有很好的传承。我们这届班子,博采众长,继往开来,认真分析了前几任班子的情况,珍惜并传承历届班子留下的宝贵经验,也做到了无缝对接、平稳过渡,并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在问题面前体现责任担当。

第四,是有好的综合治理体系。从思想政治层面,我们强调政治站位,提出党建引领、文化兴行的办行思路,推出了党建工作的“四个融合”,并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员工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在总行“五个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廉洁、真实、高效、共赢”的信贷文化。在经营管理上,我们抓实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在风险内控治理上,抓实了基础管理、基层管理、风险内控、合规经营等。

分行的显著特点体现在守正创新上。我们的“正”体现在哪里?首先,是传承了好的传统。如分行早在2006年就提出“资产质量是命根子”,我们一直把资产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近5年,不良率一直控制在1.1%以内。其次,是巩固了好的根基。我们的思路是持续固本强基,从严管控风险,强调综合治理。在持续16年高速发展中,我们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管理上不能单打独斗,必须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内控,越是发展快,内控管理、风险防控越要严。我们内控合规的核心要义是“充分暴露问题、妥善处置问题、责任追究到位、建立长效机制”,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我们每年不仅开展好各业务条线排查和检查,还将各种检查、巡察、审计成果充分利用起来,全面加强整治,也确保了近年没有发生重大风险事项、重大事故。第三,是运用了好的方法。我们在严控资产质量上,推出了信贷管理“315工程”,在加强内控合规管理上,为二级分行专门配置了三级风险经理。第四,是践行了好的作风。我们要求作风扎实,并且从领导班子带头做起,分行党委对自身作风的要求是6个字:廉洁、高效、务实。我们要求做到“四个满意”:让总行党委满意、让客户满意、让地方政府满意、让员工满意。这是我们工作的衡量标准,也是分行能够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守正的同时,是创新。分行党委强调创新引领,把创新放在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明确了“唯有创新转型才能行稳致远,才能立于时代潮头,适应时代变革”的思路。

记者:“创新”是新金融的动力源泉,湖南省分行又是怎样激活这个动力源泉的呢?

文爱华:刚才我们充分交流了分行在“守正”方面做出的努力,那么创新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十四五”新发展路径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五大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是排在第一位的,创新也是建行秉持的发展理念,是引领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些年,湖南省分行按照总行党委的要求,不断主动创新、锐意进取。其实,践行新金融理念、数字化经营的过程也是在“倒逼”我们创新。因为,每一个平台的搭建、每一个服务需求的发现,都是我们的创新动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流程优化,还有管理创新,可以说没有创新寸步难行。

我们激发创新动力主要是两点,第一,提升思想认识,达成全员创新的共识。分行有很好的创新理念,有两句话人人皆知:一句是“创新就在你我他”,人人都可以创新;另一句是“创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永无止境”,倡导全面、全员、全过程创新,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创新。第二,建立完备的创新机制,形成全员创新的氛围。我们在完善创新理念方法、优化体制机制,加大创新的顶层设计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推动组织敏捷化、管理柔性化、架构矩阵化,构建新型创新组织体系等。我们还注重制度创新,让新旧制度达到一个与新格局、新业态、新思维相平衡的“新陈代谢”。湖南省分行每年都要抽出一个月时间重检制度,进行完善、补充、更新。

我们建立了创新团队,每年开展创客大赛,氛围很浓烈,每年的“创新表彰大会”都是年度盛会,除了总行的“创新马拉松”,我们还自主推行了敏捷创新活动。每年用于奖励创新的费用都在500万元以上。分行党委郑重承诺,每个创新只要有成果、效果,都可以奖励,甚至大奖。就这样,建立了很好的机制,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乡村金融的“雏形”就是来自于当年的一等奖金点子,奖励了20万元。

通过激发“创新”动力,我们也收获了累累硕果。我们已经连续五年获得总行“最具创新力奖”,创新项目质量在总行排名前三,KPI考核都是排名前五,纳入总行考核计划的自主创新项目每年都有近100个;我们三个年度获得产品创新一等奖,这个奖项含金量是最高的。在总行创新马拉松中,我们也连续两年都拿了一等奖。

我们在创新引领、科技赋能过程中,不仅收获了良好的美誉度,也在平台、生态搭建中提升了服务能力,优化了业务结构。如,我们8600多亿元存款中,个人存款超过了5000亿元,占比达60%。而个人存款都是低成本资金,所以我们的存款付息率是最低的。今年,王江行长来湖南调研,还特别肯定了我们的定价水平。

我们的创新能力也在本地形成了比较强的影响力,省委省政府不是简单地肯定我们,而是把建行作为可以依靠、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去年,把几副最重的“担子”主动交给了我们:第一,是事关社会治理的“智慧政务”体系建设。先是2017年的省级政融支付结算平台,那也是系统第一家省级“智慧政务”模式。再到去年,将智慧政务移动端,以及湖南特色名片“一件事一次办”小程序同时交给我们开发,加上互联网统一支付平台,现在形成了完整的“智慧政务”体系。为此,我们组成百人专班,用时百天完成研发上线工作,建成了省内首个“层级最高、覆盖面最广、功能最全”的智慧政务体系,形成了全新的样板,系统已经有十几家分行开始复制了。第二,是乡村信用体系建设。这是历史难题,全国正在筹建的只有两三个省,而且都是由发改委和人民银行牵头的,但在湖南,省政府又交给了建行承办,由此可见建行在省委省政府的地位与影响。

当然,在政府各部门的影响力更大,我们搭建的近900个平台,其中,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建的平台就有300多个,还有生态圈2400多个,几乎与所有重要厅局都有很好的合作。我们与公安厅搭建的“公安便民服务平台”,服务人数超1200万,形成了持续的影响力;与商务厅搭建的“湘企出海+”“招商云平台”等,成为了湖南服务外向经济的新名片。

服务“三农” 将金融水利工程兴修到田间阡陌

记者:分行在乡村金融方面先行先试,打造了系统样板,请您结合既有经验谈谈,分行是如何扎根大地、收获硕果的?

文爱华:推进乡村金融确实是湖南省分行的特色,我们是五年磨一剑,经过了全面启动、战略规划、深度实践、提质升级等四个阶段。

启动是在2016年8月,我们偶然得知联通将主战场放在农村,布点3万多个,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好的商机,于是与联通合作,推出了“金湘通”(现在是“裕农通”的子品牌)。后来,我们发现布点还不够,又探索智能化,研发了系统,增加了客户维护功能,并将系统嵌入到“金湘通”机具里面,让用户可以享受很多优惠服务。到了2018年,布点多了,监测半径大了,又马上研发风控系统。

战略规划是在2017年,十九大将乡村振兴列为国家战略,我们也将思考从布点上升到打造生态层面。还记得是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向田国立董事长汇报了乡村布点的情况,董事长听说我们布点上万个,获客几十万,感到比较震撼,并指出“新金融的普惠性就是要覆盖到支持‘三农’”,这给了我很多启示。

回来后,我们就开始进行顶层设计。明确了轻资产模式,系统梳理了《乡村金融发展的十大关系》,包括乡村金融与国家战略、与同业、与现有业务、与政府等的关系,这“十大关系”既是顶层设计的依据,也是统一全行思想的主要抓手。与此同时,我们还打了第一场攻坚战——“金湘通”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

深度实践是在2019年6月,“裕农通”实现了湖南乡村全覆盖,为表示对分行乡村金融工作的认可,总行党委决定将夏季行长座谈会等三个重要会议同时放在湖南召开。会议期间,董事长到分行调研,提出要我们先行先试,打造样板。

接到任务后,我们立马行动起来,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成立乡村金融管理中心;后来又在总行支持下,第一个成立乡村金融部;第一时间着手搭建“农村三资监管、产权交易、产业信息大数据”三大重要平台,等等。

2020上半年,我们收获了意外惊喜。时任省委书记亲自批示,让“裕农通”服务点入驻村党群服务中心,接着省政府领导批示,服务点入驻村政务服务中心,还纳入民政厅的乡村服务名录。这让我们惊喜交加,喜的是“裕农通”自此成为乡村治理的一部分,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也是系统独一无二的“银政模式”;惊的是,湖南有2.4万多个村,意味着要增加布点2.4万多个。

于是,我们又打了第二场攻坚战。这场攻坚战,我们只用了4个月时间,即顺利完成了任务。随后,我们又打了第三场攻坚战——村民全覆盖。乡村金融推进的整个历程可以说是踏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但过后,大家都有一种破茧成蝶、浴火重生的畅快感觉。

到去年底,我们的乡村金融完整生态已经形成。生态的形成有两个标志:一是形成了个人服务体系,二是形成了对公服务体系,两大服务体系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生态。生态之下,我们还构建了全新的服务体系,包括组织、制度、产品、运维、风控、培训等六大体系。仅制度文件就有25个、27万多字,产品就有资产、负债、结算三大类23款。我们的风控体系,通过驾驶舱对每一个服务点、每一台设备、每一笔业务进行实时监测,功能非常强大,在国内应该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还探索出服务、发展、经营、管理等全新模式。

去年下半年,我们进行了提质升级,将“金融水利工程”兴修到了乡村的田间阡陌。现在,我们的“裕农通”服务点达到5.6万个,不仅村村全覆盖,而且入驻了2.4万个村委;我们将“裕农通”嵌入智慧政务体系,形成了“平台互连、场景互嵌、数据互通、产品叠加、获客活客互助”的一体化服务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生态闭环。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乡村金融带来的成效,以及如何进一步赋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文爱华:乡村金融带来的成效非常明显。首先,是上了量。我们“裕农通”服务点活跃率很高,达到95%。获客1100万户,在个人客户里占了三分之一,客户结构也合理调整了。其次,我们推进了业务协同发展,带动了手机银行、信用卡、分期等业务的发展。再一个,我们的竞争力也提升了,尤其是县域竞争力,87个县中市场份额第一的县有48个,达到57%,存款在县域的四行占比达到41%。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围绕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以及20字总要求,全面赋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成效非常明显。如,我们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开发了18款信贷产品,打造“粮食生态圈”,推出“生猪活体贷”,赋能“三农”重点;打造养殖、种植、合作社等样板,推进供应链金融,赋能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我们赋能乡村治理,将“裕农通”服务点建设成为综合服务平台,上线19种非金融功能。我们还将智慧政务布放到服务点,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各项服务,这是农民过去不敢想象的。

赋能最大的方面还是破解了乡村的难题。我们推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解了乡村信用缺乏这一大难题;我们搭建三资监管、产权交易平台,助力乡村土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两大最重要的改革;我们还解了代收代缴的难题……这些方面的例子太多了,不胜枚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的乡村金融在社会上反响很好,可以说“百姓体验好、社会反响大、领导评价高”,受到了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等上百家媒体重点报道。去年,新华社专门来湖南进行两个月调研后,形成内参向中央上报,1月4日《国内动态清样》予以刊登,这也是意想不到、但同时也是水到渠成的惊喜和收获。